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不如各奔东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011867
  • 作      者:
    杨正龙[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谁的青春不腰疼?谁的心底没有藏着中二和文艺?不如快马加鞭,将这份真挚的感情一路挥洒;不如逍遥漫游,看尽所有的寂静与繁华;不如各奔东西,在时间上相聚分离,在空间上千里奔袭。跟着龙哥一起,用旅行将青春保鲜,在相机的快门声中做那个有种的文艺青年。


展开
作者简介

  杨正龙,旅游卫视主持人,行者,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学硕士。游历世界40余个国家,100多个城市。大学时代开始主持节目,后赴香港读书生活,旅行各地,时居北京。系中国zui有影响力的旅行节目主持人之一,曾获中国电视艺术协会zui佳主持人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时光的力量,作者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将自己的生活娓娓道来。在香港,在北京,在越南,凡是所到之处总会有气息和痕迹留下来,编织成一个一个的故事,点缀在生命里。

展开
精彩书摘
  2016年12月4日晚北京
  站台
  那个身怀春光的少女Ⅰ
  台风快要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马路上,没有撑伞。为了告别我的大学时代,2011年一个潮热的下午,我随意在论坛里进了一个北疆约伴的帖子。帖子很吸引人,于是打包好行李,一个人从香港飞往乌市。
  发帖人就是妖。那晚,我们约在五一夜市吃夜宵。沿街羊肉串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大桶大桶的啤酒,毛豆配花生。夜市里人头攒动,每一个犄角旮旯都塞满不大不小的桌子,五六个人叉着腿尽情吃喝。妖是最后一个到的。那晚,我们如网友见面,例行自我介绍。她小脸儿煞红,梳了一头非洲脏辫,一口闽南口音。
  还好都是旅行中人,不扭捏造作,立马就熟络起来。一路上,她总是靠在半开的车窗上,脏辫甩在日光充足的公路上。在天山南北的光景里,我们说说笑笑,消耗着生命。
  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车开到琼库什台,那是一条只能徒步穿越到喀拉峻的古道。下车后,我们收拾好行李,随手找了根木棍,就进山了。走着走着开始下雨,后面还下起了冰雹。妖说,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也没见过六月下冰雹的。我们只好避雨。夜色渐黑,体力透支,加之没水没食物,已经赶不到预定的上车点,手机也没了信号。
  妖冲我喊:“你这个混蛋,下雨天非要走这条野路子!”
  当时,我也很慌,从没见过这种环境和场面,不知如何是好。
  “总要找个地方先睡一晚吧,在外面会被冻死的。”说完,妖就拿着手电筒,把冲锋衣武装到鼻子,只露出眼睛,甩着一头脏辫,右手拿着木棍,消失在黑夜里。那一刻,她像身怀武功的女侠。
  妖再跑回来,已是半小时后了。她找当地村民借了一个牛棚暂时落脚,弄了几床被子、一桶水。我们吃了最后一碗泡面,汤渣都喝得精光。雨还在下,牛棚漏雨,门也关不紧,雨滴淅淅沥沥落在被子上。两个无助的小混蛋在苍茫山野的一个小牛棚里分享食物、水、温暖和秘密。
  第二天一早,眼睛被木门缺口射进来的光线刺醒。妖打开门,打了一个激灵——下了一整晚的大雪,草原已经被埋在下面。雪还在下,妖裹着被子站在门口,白雪把她的脸映得很白。我坐起来帮忙生火,火起来的时候牛棚里烟雾缭绕。那一刻,我坐在一团烟雾里,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英雄主义,像一个劫后余生、满血复活的小战士,庆幸自己还能看见第二天的太阳。
  再后来,警车开上山巅……我们被50公里外赶来的110救走。
  在青春里,我们总会有这样误打误撞的旅行、任性不设防的相遇,来去自由,果敢倔强。我们在路上分享阳光和秘密,惺惺相惜,微风拂过,带来的都是美好的音乐。在这条公路上,你与遇见的人,或挥手告别,或继续同路,他们是时光里的旅人,身体里分泌着引人入胜的春光。
  身怀春光的少女Ⅱ
  2011年的最后一天,妖对我说:“我想去冰天雪地看一场壮美的日出!”
  于是,我买了2张去坝上的火车票,坐了8个小时,又转乘7个小时的汽车,裹上这辈子穿过的最厚的衣服,套上最多层的袜子,戴着最傻愣的帽子和耳罩,赶在2012年第一个日出前到达了那里。
  回北京后,我带妖逛胡同,北二环护国寺旁有一个百花深处胡同。狭窄的胡同儿口,墙壁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胡同儿里很多人家在二楼养了鸽子,所以经常看到它们掠过头顶,却很少有人问津。她说想要一个百花深处胡同儿的铁皮门牌号,一直想要。于是,我们挨家挨户敲门,有的炒着菜当作没听见,有的理都不理直接把我俩看成怪物。
  妖说:“我们偷一个吧?”
  我哪儿偷过东西啊,但不知怎么回事在妖的推推搡搡下居然同意了。
  第一次作案是当天晚上。我们在胡同儿口吃好晚饭,等待夜幕降临。妖在胡同儿口把风,我作案。那是第一次做贼,没有经验,心里跟吃了炸药似的,怦怦乱跳,只要听到风吹草动、猫叫狗叫,就立马收手。其实,我俩紧张得很,大概在胡同儿里盘旋了10分钟,偷门牌的事就无疾而终了。
  妖回厦门后,一直惦记着她的铁皮门牌。那一年她生日,说无论如何也必须给她弄一个。那天,我下班后,专门找后勤阿姨借了一个扳手,坐着地铁,路上一直在想这次应该怎么偷,万一被抓了应该说什么。到了百花深处已经是晚上了,几个大爷在胡同儿里遛弯儿,窗内时不时飘出做饭的气味,头顶的鸽子有节奏地拍打翅膀。每次,当你觉得四下无人准备举起工具动手时,总会从黑暗尽头驶过一辆自行车,或从墙上窜出一只猫,吓得你魂飞魄散。
  我在胡同儿里来回踱步,拿起电话拉大嗓门假装与人通话,或是停在路边像是离家出走的少年,踩一踩脚下的易拉罐儿,弄出一点儿动静,或者扮成一个迷路的游客走走停停,好像被此处吸引又不得不离开的样子。整场表演,没有一个观众,黑暗的胡同儿里,我像一个带了妆的孤独小丑,演了好几出没有人看的肥皂剧。
  终于,四下都安静了,炒菜的关了窗户,大爷们回家泡脚,阿猫阿狗也都累得趴在一边。我拿起螺丝刀,蹭到一户人家门口,刺啦一下就把门牌抠了下来,脱下衣服包裹起来,撒腿就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的家,一路惊魂未定,时不时看看衣服里的门牌,还在,就好。
  再后来,我们一起旅行,去了很多地方,拍了很多照片,写了一些矫情造作的文字,骄傲地宣告我们都过得很好。回望那个在乌市初次见面的夜晚,根本就不会想到两人一起冒险,做了这么多混蛋的事情。每当想起5年前无意中点开那个帖子,那一坨励志要环游世界的傻子,居然在后来的某个夜晚,成为一个赴汤蹈火、有情有义的小偷。嗯,掐死她的心都有了。
  庙街里失传的美味
  药劲上来的时候,我穿过狭窄的楼道,按下电梯,汇入庙街的灯红酒绿中。四面传来人们的交谈声、商铺里的砍价声、酒杯碰撞声、歌厅的歌舞声,乱七八糟地在耳边嗡嗡作响。因为感冒的缘故,脑袋一阵绞痛,霓虹变成虚影,在眼前晃来晃去。此时,只有一碗滚烫的粥能解救我。
  这就是住在庙街的好处,24小时都能吃到想吃的食物。找一处摊位坐下,一碗窝蛋生滚牛肉粥上桌,稠稠的白米在碗里冒着气泡,趁热咕噜咕噜喝下去,出一身大汗,感冒已好了一大半。我在庙街住了一年有余。刚来香港的时候,觉得这里很酷,一副港片里打打杀杀的模样,每个细节都充满故事性,仿佛一阵迷迭香飘来,肉身便被这味道深深蛊惑。于是,很快找了房子,交了租金,买床、买柜、买厨具,从内地抱来被子和棉絮,就在庙街安了家。参差不齐的灯箱和广告牌是香港的专属美学。沿街凉茶铺就有好几家,我爱喝夏菇草,清热解肝火。便宜好吃的烧腊店是我每周末的加餐食堂。到了夜晚,街道上支起摊位,霓虹从地上一直亮到几十米的高台,这里的黑夜没有尽头,灯火不灭。各色小吃摊位好像从地下莫名其妙地钻了出来,白天的花店变成小吃摊,五金杂货铺变成小吃摊,连无人问津的一根电线杆旁也支起了小吃摊,大家张灯结彩,拒不收摊。直到每个人的细胞都被美食填满,云层才舍得遮住月亮,渐渐收拢。
  那时还是穷学生,庙街刚好是平民消费,每晚熬夜苦读后就会去楼下吃宵夜。我住的四喜楼出门直走,过两个路口左转,有一家非常小的泰餐店。没有门面,整间屋也就10平方米,所有的家当都摆在面儿上。老板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头儿,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在炎炎夏日能挤死好几只苍蝇。老板娘是泰国华侨,每月往返泰国和香港两地,把当地的食材带回来。那天晚上,有些凉意,雨丝儿胡乱飘着,依然有些学生仔和老街坊在路上晃悠。我饥肠辘辘地坐下来,老头儿给我做了饭,然后撑起一把大伞。老板娘又回泰国去了,他一个人照看着店面,索性坐下来和我聊天。他是一个乐天派,聊到高兴的事情会开怀大笑。在香港,会笑的人都很珍贵。当朋友间相互打趣时,他的笑声响亮、坦诚、真实。他的脸上仿佛写着“好心肠”三个字,因为他经常会免掉我的一些零碎钱,也会在炒饭时多给我加几片肉,或用温柔的语气说一声“再见”,从不冷脸对人,更不会像有些店家那样把盘子冷冰冰地放到桌上,脸都不转过来。
  他炒菜也很好吃,热心肠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多半也不会差。店里的主厨、店长、服务员都是他,有时老板娘会来搭把手,但做菜的一直是他。我喜欢他做的香叶肉碎炒饭、冬阴功汤,还有咖喱牛肉,量足管饱。他的水平不像大厨,却贵在家常。他的厨房就是一个露天灶台,看起来并不干净,却每每做出光洁如新的厨房也诞生不了的美食。这是一个神奇的露台,只见他挽起袖子,几滴油入锅,手里的大勺在铁锅里来回翻动,不用怀疑,肯定有了。
  在漫长的庙街岁月中,我成了他的常客,有时一坐下来,不必点他都知道我要什么。说来,自从17岁离家至今,一路北上南渡,吃过的各地风味数不胜数,大多也就停留在“好吃”的程度。但这个老头儿做的菜,却能让人吃出纯棉的质感,冷的时候吃了暖和,热的时候吃了清凉。一边吃一边还有人笑眯眯看着你,让你慢点儿吃,说着“锅里还有”。
  毕业后我就离开香港,成为一名“北漂”。5年后,我回了一趟庙街,穿过几条街,就找到了那家店。老头儿在里面摆弄着什么,门口摆满了各种香料,露台和铁锅都不见了。他抬了抬头,看到我,笑眯眯地说:“我记得你啊,是那个大学生啊,好久没看到你了。”
  “你的店怎么变样了?还做泰国菜吗?”我说。“早不做了,没人过来吃,年纪也大了,就关掉了。现在卖一些泰国的特产,我老婆从泰国进的。”他答道,面孔一点儿没变,热情,爽朗。那时,我还是个学生,没吃过什么山珍海味,觉得他家的味道就是最正宗的。如今他年纪大了,不做菜了,想是连铁锅都拿不动了,这一脉,算是失传了。
  那些名字故事的开头发生在我的大学教室。在南方那个潮湿的天气里,除了铁,什么东西都会发霉。教学楼的小格子里,每天重复的事情单调而沉闷,似乎永远不会发生改变。
  晚上,自习室往往只有两三个人,都低着头认真温习英文。我是到教室蹭网的。白炽灯吱吱地响,几只不怕死的蛾子扑在上面。外面黑得出奇,一过傍晚就暴雨倾盆,下个没完,总让人觉得要发生什么大事。
  ……
展开
目录

序 追风筝的人
站台
那个身怀春光的少女Ⅰ
身怀春光的少女Ⅱ
庙街里失传的美味
那些名字
珠峰路上捡来的
没人知道那场漫天大雪
上北京
这就是青春吗
露天厕所
一天
色达的旁观者
不 改
自  语
在旅馆和旅馆之间,我是失忆的
那个来自文明世界的承诺
恋恋菜市场
旅行的真相
马桶上的哲学家
斯里兰卡的神秘咒语
耶路撒冷的好
职业撒谎者的坦白
你已经变成那个无聊的大人了吗
有种,当一辈子文艺青年
久留
火车旅行爱好者
榴莲发烧友
高棉食物
越南有好吃的吗
“分手”之旅
比吴哥城更古老的发现
二手时光
加油站,火车和汽车旅馆
来不及告别的旅人
老爸的旅行
离岛的纯良和人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