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 善治者先治外感》:
(1)“风邪”往往是一切外感病邪的总称。
在《黄帝内经》当中,“风邪”在很多时候是统指一切外感病邪的,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邪风之至,疾如风雨”,以及《灵枢·五变》的“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都是一切外感病邪的统称,而非特指某一种病邪。
而《中医内科学》认为,“感冒”的病因为“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无疑,这里的“风邪”也是多种外邪的总称。
(2)在现有的理论中,“风邪”是其他“五邪”致病的条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病因。
首先,没有单纯的伤风证或中风证,现在所谓的“伤风”,实际上其概念等同于感冒,感冒无疑是要辨寒热的(因而有“热伤风”和“寒伤风”之别),所以并非专指“伤于风邪”;而《伤寒论》“太阳病篇”所谓的“中风”,其实是虚人感寒所出现的一种证候,并非是单指“中于风邪”。其次,《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上说,“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认为其他邪气只有借助风邪“其性开泄”“无孔不入”而使腠理疏泄开张的特点,才能趁机依附而入,侵犯人体。由此可知,所谓的“依附”,其实只是其他“五邪”致病的条件,因此,才有了所谓的“风寒”“风热”“风湿”等概念。而实际上,其他邪气致病和风毫无关系,如麻黄汤证都将其称为“风寒”,事实上麻黄汤证感受的只是寒,治疗也只是辛温发汗散寒,并不需要“祛风”。所以,麻黄汤证感受的是寒邪,不能称为“风寒”;温病初期感受的是热邪,也和风没有关系,也不能称为“风热”,其余依此类推。可见,“风”是一个多余的概念。
(3)“风邪”往往由其他“五邪”化生而成。
从气象因素来讲,风的产生是寒、暑、燥、湿等气候变化导致的空气流动,即“风”是其他五气所化生出来的。由此可以推断,“风邪”也往往是由其他“五邪”化生而成(这种情况多属于“内风”的范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