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缠着要妈妈,开始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在每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小脑瓜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为什么他们的言行如此奇怪呢?实际上,行动上的抗拒来源于心理上的对峙。不是因为孩子不懂,而是因为父母不懂他们的心理需要。
宝宝才6个月大,但年轻的张妈妈已经体会到做母亲的烦恼了。孩子总是要自己一个人抱,哪怕是孩子的奶奶也抱不去。一到别人手里,孩子那灵敏的鼻子似乎就嗅到不好的东西,马上就“哇哇”大哭起来。
张妈妈很无奈,尽管自己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带孩子。但是,孩子总亲近自己一个人,也让她感到疲惫。对此,婆婆分析说:“平时主要是你一个人在带孩子,他除了你之外再也没接触其他人,所以他总是腻着你,别人抱抱都不行。”真的是这样吗?张妈妈陷入迷茫,怎样才能让别人帮自己带孩子呢?
案例中这个宝宝表现出婴儿时期的依恋状态。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他与母亲或亲近的人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当然,婴儿的依恋主要是通过啼哭、笑、喊叫、咿呀学语等行为方式展现出来的。同时,这是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一种积极、充满深情的感情维系。
一般情况下,1岁之前的婴儿最基本的情感表现就是哭泣,他们通常会由于饥饿、生气、疼痛而发出哭泣的声音。这时年轻的父母若发现婴儿经常啼哭,就需要对他(她)做出应有的反应,而不是置之不理。当然,有时婴儿也会表现出伤心、厌恶、生气、惊讶、难过、开心的情绪。
而4~18个月的孩子已经能表达出许多种情绪了,他们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大哭,时而小声啜泣,这表示他们处于高兴、恐惧、失望等情绪状态中。甚至他们还会展现踢踢小腿、挥挥手、摇摇头、微笑等动作,以此来表露他们的情绪。
2第1章 孩子成长心理学: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18个月以上的孩子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从喜欢照镜子,并知道镜子中的那个就是自己,开始想要挣脱父母的手臂去独行。孩子在这一阶段有着丰富的情绪,有时在上一刻他们还高兴地玩着,但是下一刻就伤心地大哭起来。对此,父母需要有耐心,应该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对于自我意识渐渐增长的孩子而言是很正常的。
对此,作为父母需要注意孩子在这一阶段的情绪发育情况。
1. 培养孩子的依恋情绪
婴儿在两岁前这段时期,会非常依赖照顾自己的人。不过这个人并非只是母亲,假如是父母之外的某个人照顾孩子,孩子也会对其产生同样的依恋情绪。可以说,依恋是孩子与照顾她的人之间的维系纽带。而对于父母而言,培养孩子依恋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例如,当孩子在哭泣的时候,父母需要做出及时的反应,那么孩子就会更加依恋父母,对父母会建立起强烈的信任感。假如孩子无法建立信任感,那么他(她)就难以在成长过程中再去信任别人。
2. 孩子对陌生人产生恐惧或害羞情绪
一般而言,孩子5~7个月时会对陌生人产生“恐惧”或“害羞”情绪。父母不要认为孩子性格会有内向的倾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孩子在这一阶段会悄悄地躲在父亲或母亲身边,不想让陌生人触摸自己。通常情况下,孩子的这种怕生的状态会一直持续到上学的年龄,大概在两岁半以后消失。假如父母想帮助孩子摆脱这种情绪,就需要让孩子放松,并避免迫使孩子接近陌生人。父母需要明白,孩子认生是很正常的,这表示他(她)对父母有深深的眷恋,所以父母要拿出自己的耐心。
3. 正常的交流
尽管孩子较小,但他(她)对身边的人是有反应的。他们可以认出许多人的声音,例如父母,还有那些母亲怀孕期间常常接触到的人。他们还能够以母亲特殊的气味来认出她的乳房。通常孩子在6周大时开始学会微笑,或许在这之前父母有发现孩子微笑过,不过通常而言,偶然的脸部歪扭只是内部身体机能的一种自然反应,是一种先天性反射的结果。3个月大的孩子开始会笑,有的孩子并非真正的笑,而有的孩子每次笑时还会发出声音,不同孩子表现不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