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文与治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86646
  • 作      者:
    郑也夫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1.北大社会学系教授、知名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关于社会学研究的系统而简明扼要的课堂讲授记录,是一个良好的入门指南。

2.作为课堂讲授的产物,事例丰富,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3.其中对于主要社会学理论流派的介绍,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热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对于渴望了解社会学、热衷思考现实问题的读者而言具有很大启发意义。

4.本书第一版《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出版后至今,在青年学子和纸质、网络媒体上颇受好评,影响较大。

5.在本版中,作者附录了自己的两次演讲、答问,以及为北大、清华、人大三校社会学专业学生论文集所撰写的前言数篇,有助于读者更多地了解社会学,以及当前的研究状况。


展开
作者简介

郑也夫,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1963年考入北京八中,1968年7月离校赴北大荒。在校时曾任班长,此乃一生中的*高职务,以后近四十年中始终是标准“布衣”,未担任过任何一级正式与非正式的官职。在北大荒务农、造砖、伐木、采石、教书,逾八年。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读书。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1982年获哲学硕士。1985-1986年在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因不满时下学术空气,不断跳槽,先后在北京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供职,唯社会学专业至今不辍。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主持人,《实话实说》总策划,不堪各级“婆婆”的管束,终于金盆洗手。曾作自我素描:懒散,不整衣冠,精神上却有洁癖,若游戏规则不公正宁可不参加。青年时代特立独行,再难返回正统。微染自虐症,少时习中长跑,年近五十患冬泳症。以争辩为快事,虽对事不对人,却也常常得理不让人。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一直从事社会学研究并在中国社会学界颇受尊重的前辈学者,郑也夫教授通过讲述个人的治学经历和经验心得,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开启了一扇大门。


什么是社会学?学习和研究社会学有什么用?如何学习社会学?如何写作社会学论文?如何将社会学研究与现实社会、个人生活相结合?如何在社会学领域关注、思考、改善社会与人生?


本书作为一部课堂讲授记录,既有生动活泼的事实案例和语言风格,又有全面而系统的专业介绍和深刻阐述,更有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和方法指导,对于社会学专业领域的新生,以及想初步了解和进入社会学门径的读者来说,是一部简明清晰、难易适中的入门读物。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修郑老师“信任论”课程后完成了一篇作业,写后自己很沮丧,要不是必须交作业,可能会丢弃。交上作业得到了肯定,我才知道原来这篇作业还不错。后来这篇文章在《社会学研究》发表,被中外学者多次引用。因此我觉得,一个好老师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好论文太重要了。

——陈心想(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副研究员)


只有在不安分的本科生课堂上,他才能感到自己是适得其所的……这些看似有点高深的话题,却常常让人获得飞翔的力量。在郑也夫的世界观里,会飞翔的思想才是学术的生命。

——曾念长(福建省文学院副研究员)


大学的学习就是改造自己,在北大更是如此。你需要扬弃应试中养成的很多坏习惯,从一个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一个有原则、有情怀、有见识、有方法的怀疑者与建设者。很荣幸本科时聆听郑老师这门课,其中的智慧让我获益匪浅。它不仅可指导论文写作和治学,也有利于养成一种合适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

——李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讲师)


*早对郑也夫留下的印象,是研究《实话实说》,知道他是鼎盛期的策划。真正对他肃然起敬是这本书,让我见识了专门讲研究方法也可以如此有趣。

——叶铿然(豆瓣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曼海姆接着说,多数人一生当中,总有一个时段,其精神处于悬置状态。哪个时段呢?青春期。那时其精神处于狂飙期,他不愿意领受父辈告诉他的很多道理。他要去发问,他问这事情怎么这样啊?怎么如此不公道?如此荒诞?这和他的前途可能有关系也可能没关系,但是这些疑问使少年的内心变得很不安定。他怀疑父辈对他的很多教导,他要重新审视。曼海姆说,这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特征。当青春期度过以后,当他们找到了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以后,他们就走出了那个悬置的状态。可能成了一个体面的白领,过循规蹈矩的生活,思想不再像以前那么疯狂,那么好怀疑。那一段岁月对他们有什么用呢?那段精神狂飙期,拓宽了他们认知的视野。尽管以后会循规蹈矩,但那段精神上不安分的岁月,帮助他们吸收了很多异质性的知识营养,对他们一生好处莫大。但多数人一生只悬置这一段时间。只有少数人,很稀少的人,终生在精神上处于悬置状态,不太是滋味,但没办法。这一小撮人是怪物,我们称之为“知识分子”。(P2)


学习社会学是在学习一种思考方式,分析问题的方法。(P8)


我认为读书要读得好,凭两点。第一点,天赋条件,这孩子博闻强记,没办法,爹妈给的,有的时候甚至都不是爹妈给的,爹也没他这么好的记性,娘也没他这么好的记性,是基因的一种很好的组合。桨手理论说,不是基因好就行,还要有基因之间的恰当的搭配。第二点就是热爱。读书读得好要凭这两点,两相比较,第二点更重要。(P30)


很好理解的可能性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第一,你有良好的想象力。第二,你有过一些生活经历,你的那些生活经历和你从媒体上看到的那些人的遭遇可能不完全一样,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你的那些社会经历帮助你去理解他们。(P46)


我要强调的是可以从周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此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不是从概念出发,是从日常事情出发。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变得敏感。(P53)


叙事可以表达很丰富的东西,理论当然也可以帮我们很好地去透视、去把握对象,两者是不同的东西。实际上,叙事还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地方,就是叙事有的时候会更有助于读者去参与,因为叙事大多都留着思考的空间呢。(P88)


展开
目录

作为一直从事社会学研究并在中国社会学界颇受尊重的前辈学者,郑也夫教授通过讲述个人的治学经历和经验心得,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开启了一扇大门。


什么是社会学?学习和研究社会学有什么用?如何学习社会学?如何写作社会学论文?如何将社会学研究与现实社会、个人生活相结合?如何在社会学领域关注、思考、改善社会与人生?


本书作为一部课堂讲授记录,既有生动活泼的事实案例和语言风格,又有全面而系统的专业介绍和深刻阐述,更有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和方法指导,对于社会学专业领域的新生,以及想初步了解和进入社会学门径的读者来说,是一部简明清晰、难易适中的入门读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