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七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7295249
  • 作      者:
    叶圣陶研究会编
  • 出 版 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七辑)》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促进两岸的和平与共同蘩荣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应该并重。两岸学人要用学识、人格和智慧,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掘传统文化瑰宝促进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搭建两岸人民的心灵之桥。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七辑)》:
  三、从社会参与谈成功老化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提出积极老化(active ageing)的观念并制定《积极老化政策纲领》(Active Ageing:APolicyFramework),包括社会参与、健康促进和安全维护为三大支柱之总体策略,其中社会参与的部分强调高龄者参与社会的能力与价值,鼓励高龄者再就业、参与社区事务或担任志愿服务工作。
  社会参与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中的各项资源,维持与社会的互动以获得人际关系,充实生活内涵并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曾中明认为社会参与层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教育等公共事务。林胜义认为社会参与主要的功能有四:满足高龄者身体心理上适应的需要;满足高龄者表现自身能力的需要;满足高龄者贡献生命经验及反馈社会的需要;满足高龄者以自己的智慧和专长影响社会的需求。
  此外,德梅里(M.Demery)所提出成功老化的途径中,有一项“积极参与”,亦是强调高龄者应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透过与他人接触及维持良好关系,增进自我发展及建立正向人生态度,以对抗晚年期因面临疾病和死亡所产生的焦虑。
  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因退休后社会角色减少,空闲时间变多,因此需要参与一些活动以加强新生活的适应,透过社会参与可降低老人的寂寞感;借由社会参与的机会也可以协助老年人填补空闲,建立自我认同(self-identity)、减少社会隔离与增加生活充实感;使老人生活保持活跃,有助于晚年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可以获得被爱、受尊重与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满足感。再者,因为社会参与是一种个人与群众互助与互动,使双方都获利的活动,所以,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不但可以帮助社会,同时也对自己的身心有莫大帮助;而台湾一直在推行成功老化的政策,目的就是希望老人能够活跃参与生活(active engagement of life)。这个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参与,包括与他人的信息交流、情感支持、直接的协助以及终身学习;二是具备生产力,此项并不受限于给薪工作,其他亦包括照顾其他家庭成员、能自己打扫住家环境以及担任志愿服务工作等活动。
  今日高龄者有三大特征,即健康良好、有经济的保障和教育程度高。与过去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不同,如何强化高龄者教育,在观念上要先扬弃高龄者教育不具报酬率的想法,其次应了解高龄者确有学习的必要,才能因应生活需要。而高龄者透过书刊、研习、网络、社团及自我省思,都可获得良好的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老人参加学习活动越。多,就越能融入社区的生活,对健康与安宁产生极大帮助。但高龄者不只是学习型小区的消费者、享受者,更可以成为共同生产者、规划者,而在参与过程中更可以获得实质的学习和成长。“社会参与”对老化有实质的影响,台湾目前的社会政策就是将为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吸纳于社会的运作体系中,善加利用他们的能力,以老年人所累积的智慧提供老人能量,再度贡献及服务社会。因此,从社会参与来谈成功老化可以从终身学习以及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这两方面来看。
  ……
展开
目录
承传统文化之智慧秉中庸之道以养生(代序)
人口老龄化与养生文化
传统养生文化的现代价值
浅析《内经》治则的平衡观
浅析社会和谐对如皋长寿的影响
精神信仰与老龄事业
——养生文化的当代课题
李渔的《闲情偶寄》与养生文化
中国传统养生观念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经验
日本的养老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养生文化的发展
——自然医学的兴起和中医回归
活跃老化:台湾老人健康养生系统之探讨
中国养生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死智慧
中国传统尊老文化成因解析
试论《黄帝内经》养生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从传统到现代
——追求生命、生活、生态的和谐文化
承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构建老龄社会
——全力推进文化复兴和社会现代化
以社会参与因应成功老化
——浅谈台湾老人社会福利政策
中国传统的孝贤文化及养老照料模式的转变
中医养生产业发展之道
构建赡养尊严化教育理念框架体系研究
——探析积极养生文化观的完善与发展
旅居养老有利身心健康
《淮南鸿烈》的养生智慧及其当代价值
社区养老新趋势:多功能的社区照顾
和备生:向传统寻求人口发展的大智慧
养生重养心携手促和谐(代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