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历史的五个岔路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8145
  • 作      者:
    (德)戈特弗里德·施拉姆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戈特弗里德·施拉姆,1929年出生于德国海德堡,著名历史学家,早年在哥廷根大学学习古代日耳曼语文学和历史学,获博士学位。先在马尔堡大学任教,后于1965-1994年担任弗莱堡大学东欧近现代史教席教授,研究重点为中、东欧地区宪法史和教会史。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不胜枚举,究竟哪些事件可以称为“决定性”的事件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德国历史学家戈特弗里德·施拉姆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世界历史中的五个岔路口,通过丰富、翔实的资料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严密论证。摩西使杂乱的崇拜开始统一,创造了有具体形式的宗教;基督教的崛起、兴盛和传播改变了整个世界;马丁·路德则怀着对真理的信仰发动了宗教改革,欧洲人的信仰分裂了;英格兰人殖民北美,移民文化开创的美洲文明为代议制民主培育了土壤;俄国知识分子的崛起推动世界进入“革命”时代,震动了东方和西方……所有这些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母文化孕育了新文化,而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生又在结构中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共同点,作者以充满理性的批判和惊人的想象力将各个事件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人类社会发展的宏大画卷。
展开
精彩书摘
  《世界历史的五个岔路口》:
  耶稣打破了这一禁忌并在公众面前得出如下结论:律法的洁净条例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岂不晓得凡从外面进入的,不能污秽人,因为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又落到茅厕里?从人里面出来的,那才能污秽人!在列举了一长串道德过错后,他又说: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从人里面出来的,指的是一个人内心里面的、表现在其行为中的恶的东西。从外面进入的,指的是相反的东西,即那些并非出于人的本心,而是人在自身未参与的情况下遇到的事物或者污秽的事物,如疾病、脓疮、经血、享用不该享用的膳食或触摸死者等。这种污秽很容易洗净,因为它在上帝面前并不会玷污他物。耶稣之所以对守安息日进行批判,只是因为他反对人们过于严苛地遵守这一规条。与之相比,耶稣对律法原文中有关洁净条例的指摘要尖锐得多,因为洁净条例涉及犹太律法传统的核心。这样,耶稣就以一种比我们刚刚说的对守安息日的形式主义的批判深刻得多,或者说对于虔诚的犹太教徒来说直到今天还无法接受的方式撼动了摩西律法。
  洁净条例使犹太律法成为一种复杂、烦琐的守则,耶稣认为这一点与犹太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矛盾。因为和古代其他宗教不同,犹太教在本质上是极简单和非神秘的,而其他宗教则无一例外地保留了古老的神秘要素。将世俗与神圣、纯洁与不洁尽可能清晰、细致地加以区分本来是所有犹太教之外的宗教模式。但是,曾作为独特的新宗教脱颖而出的犹太教现在也搞起了这种区分和对立,无异于是对老化、逐渐过时的文化的进一步僵化。因为它们不是像禁止造像那样源于对唯一上帝耶和华的信仰而产生的必然后果。事实上,将犹太教对耶和华的单神信仰与多神教的五花八门和复杂多样区别开来的正是它的简洁性,而大量复杂的单项戒律与这一伟大的简洁性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矛盾。
  耶稣之所以敢于抨击摩西律法中对洁与不洁的这一基本分类,是因为他显然不了解虔诚的犹太教徒一向以来的忧虑。他们担心来自外部的污秽会一步步威胁犹太教徒对宗教的虔诚。因为异教徒的存在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威胁。如果说耶稣真像人们说的那样不愿以暴力摆脱罗马人的奴役,那么这和他并不担心人会受到外来事物的侵袭有关。真正的威胁是内在的,是潜伏在人内心里的。这一威胁无法通过洁净条例和规程来祛除。
  有人对此提出反对,认为不能只通过耶稣的偶尔一次表态就说他反对犹太教的纯洁观,因为他们不认为纯洁性问题对耶稣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这一反对意见忽略了一点,即在福音书记录耶稣言论的时代,除了非基督教徒的献祭品被认为不洁之外,纯洁性问题在基督教中已经不再扮演任何角色。如果说人们后来把当时不再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段话强加给耶稣,听上去似乎不太可能。反之,如果说关于耶稣与法利赛人和祭司某个重要争议点的其他言辞在流传过程中很快便被遗忘,这一点倒是很容易理解,因为耶稣的这些观点对于基督教来说已不再重要。因此,有这样一段明显出自耶稣之口、反对仪式纯洁性的言辞保留下来,我们应该觉得高兴才对。
  ……
展开
目录
一、写在前面的结论
1.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相似的最初经历
2.迥异的社会背景和内容上的相互关联
3.几个相关概念
4.关于本书的产生

二、公元前13世纪:从埃及走出的移民和一神教
1.以色列的起源问题
2.一支小型游牧部落及其宗教改革
3.米甸
4.埃赫那顿与摩西
5.从农民到游牧民的文化移植
6.再谈米甸

三、公元30-50年:加利利、安提阿和基督教
1.公元1世纪:虔诚的犹太教徒及其末世论
2.和平局势下的非暴力原则
3.末日审判的预言者:施洗约翰和耶稣
4.法利赛人、摩西律法和异教徒
5.耶路撒冷、祭司和圣殿
6.早期基督教
7.圣司提反与基督教徒逃亡叙利亚
8.第一个传教区:地中海东岸周边城市
9.基督教徒与犹太教徒分道扬镳

四、1510-1530年:中欧的分裂和新教
1.风雨欲来的宗教改革地
2.宗教虔诚:过去时与现在时
3.精神上的邻居:约翰内斯·冯·施陶皮茨与马丁·路德
4.革命开始的地方:萨克森选帝侯国小城维滕贝格
5.城市中的布道坛
6.在全世界引发的反响
7.新教集团和规范教义的产生
8.近代早期:宗教信仰时代

五、1760-1780年:北美洲的英格兰人和代议制民主
1.强大的英国本土及其令人钦佩的政治状况
2.有着广泛选民基础的立法大会
3.一个没有特权的社会
4.独立后的殖民地:开明的共和新制度
5.烙印期的大势所趋
6.严格的政教分离
7.对全世界的影响

六、1860-1880年:俄国知识阶层和革命社会主义
1.前沿地带的重新启程
2.无神论:反抗团体的敲门砖
3.革命思想向欧洲东部边缘移植
4.1861年农业改革:改革者与激进分子的分岔路
5.叛乱开始:宣言、学生暴动和向民众的转移
6.捷径的幻灭:煽动者和恐怖主义者的组织形式
7.面对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以及国家政权和法律体系的护目镜
8.没有规范条文的运动
……
七、在俄国的继续发展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