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706308
  • 作      者:
    王肖宇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清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研究》通过分析京沈沿线目前存在的文化遗产资源的情况,提出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的概念。并根据它们共有的特色,充分分析构建构建廊道的意义和价值;借鉴遗产保护相关理论和运用决策科学的层次分析法来解决如何构建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的问题,并最终确定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方案。
展开
精彩书摘
  《清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研究》:
  3.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可以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以及对人的主观判断作出定量描述。该方法采用数学方法描述需要解决的问题,适用于多目标、多因素、多准则、难以全部量化的大型复杂系统,对目标(或因素)结构复杂并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也比较适用。
  层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把分析或评价的对象层次化。它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评价的要求,将评价的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或评价指标,并按照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因素以不同层次进行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有明确关系的、条理化的分析评价结构模型。对于组成因素或者子系统的评价,实际上是最底层对最高层次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者是构成相对优劣次序的排队问题。在计算每一层次的所有因素相对于上层次某因素重要性的单排序问题时,又可以简化成一系列成对因素的判断比较。同时为了判断、比较的定量化,引入1~9比率表示方法,并构成判断矩阵。通过对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以及相应的特征向量的计算,求出某层因素相对于上层某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这种计算权重的方法,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清朝发展史及其在京沈问的大量遗存
1.1.2 京沈间各遗存的孤立存在和破坏现状
1.1.3 世界对遗产保护的整体性趋势
1.2 遗产廊道的由来及概念
1.2.1 遗产廊道的由来和形成背景
1.2.2 遗产廊道的概念、特点和判定标准
1.2.3 美国国家遗产廊道及类似项目

第2章 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的概念及价值
2.1 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概念的提出
2.1.1 京沈间遗产现象的密集性
2.1.2 京沈间遗产现象的共同主题
2.1.3 建立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的概念
2.2 廊道“清文化”主题特色分析
2.2.1 满族所建都城的“清文化”特色分析
2.2.2 清祖陵的“清文化”特色分析
2.2.3 满族宫殿的“清文化”特色分析
2.2.4 满族民居的“清文化”特色分析
2.3 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意义及价值

第3章 清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理论与方法
3.1 一般决策方法概述
3.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2.2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3.3 层次分析法用于构建京沈廊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4 层次分析法用于构建京沈廊道的步骤

第4章 廊道文化遗产资源的评价指标分析
4.1 “清文化”评价指标构成
4.1.1 源于满族崛起及入关前明清战争的历史主线
4.1.2 源于清朝皇帝东巡祭祖的历史主线
4.1.3 源于清前期藏传佛教在满族传播的历史主线
4.1.4 源于清前期满族与汉族文化交融的历史主线
4.2 “地理位置”和“现存情况”评价指标构成
4.2.1 满族崛起及人关前明清战争的文化遗产分布和现状
4.2.2 清朝皇帝东巡祭祖的文化遗产分布和现状
4.2.3 清前期标志藏传佛教在满族传播的文化遗产分布和
现状
4.2.4 清前期满族与汉族文化交融的文化遗产分布和现状
4.3 廊道四条主线的文化遗产分布规律分析

第5章 构建廊道的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5.1 构造廊道文化遗产评价标准的判断矩阵
5.2 文化遗产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3 文化遗产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4 计算结果分析与决策
5.5 廊道遗产资源总体构成分析
5.5.1 普查与登录情况分析
5.5.2 遗产资源分布地区分析
5.5.3 遗产资源类型构成分析
5.5.4 遗产资源保护级别分析
5.5.5 遗产资源保护现状分析
5.6 具有满族特色的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
遗产资源

第6章 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的现状与保护
6.1 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的现状情况
6.1.1 节点现状概况
6.1.2 节点的利用与功能现状
6.1.3 节点的管理现状
6.1.4 保护经费情况
6.2 目前存在的问题
6.2.1 缺乏对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整体保护的认识
6.2.2 缺乏遗产廊道整体保护的法规条例和管理
制度
6.2.3 缺少遗产廊道旅游开发整体优势的驱动
6.2.4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凸现
6.3 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的保护原则
6.3.1 整体性保护原则
6.3.2 原真性原则
6.3.3 动态、阶段性保护原则
6.3.4 可持续发展原则
6.4 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的保护方法
6.4.1 整体系统的提出
6.4.2 系统的子系统构成
6.5 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整体系统的保护
6.5.1 项目系统
6.5.2 解说系统
6.5.3 交通系统
6.5.4 支持系统

第7章 廊道地理信息库的建立
7.1 建立廊道地理信息库的意义
7.2 廊道地理信息库构造原则
7.3 廊道地理信息库的实现环境
7.4 廊道地理信息库的构成
7.4.1 初始界面和主界面
7.4.2 廊道主线遗产资源信息
7.4.3 廊道整体格局信息展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