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汉学.第12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84579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耿幼壮,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艺术史、文化研究等。代表性著作有《圣痕:基督教与西方艺术》、《书写的神话:西方文化中的文学》、《破碎的痕迹——重读西方艺术史》等。
  
  杨慧林,男,1954年出生于北京,文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兼文学院院长、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所长。
展开
内容介绍
  《世界汉学(第12卷)》旨在给关切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事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各国汉学家,提供一个自由演说的园地,祈望以汉语的方式建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沟通与对话,建构国际汉学研究的学术桥梁,为实现在21世纪的共同梦想而尽绵薄之力。《世界汉学(第12卷)》分“汉学视阈”、“汉学名家”、“经典释读”、“艺术史辨”、“文学对话”、“文献钩沉”、“汉语研究”、“学者访谈”等版块。
展开
精彩书摘
  世界汉学大会倡导中外同仁跨越历史传统、价值观念、族群身份的隔阂,由对话而增进理解,因理解而尊重差异,从差异而达致和谐。当今世界纷争不断、危机愈烈,然天道存焉、人心向善,世界汉学大会的根本理念正得到日趋广泛的认同。
  “汉学”与“中国学”或各有所重,而“汉学”之所由者(Sinologie或者Sinology),亦是“中国学”之谓(ChinaStudies或者ChineseStudies)。作为一个植根于中国、发展在海外的研究领域,汉学经历过“寻求风物、风情”的游记汉学阶段、“寻求译介、容纳”的传教士汉学阶段、“寻求学科建制”的学院汉学阶段;时至今日,当已涵盖海外扶余关于中国的全部研究。
  近代以来,中国自身曾经在“传统”或者“西化”之间左右摇摆,曾经在“独白”或者“沉默”之间长期挣扎。而当今世界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多重震荡与巨大调整,从筚路蓝缕中走出的“中国道路”(Chineseexploration)也已经依稀可辨。在如此的时代际遇下,汉学必将面临着“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两重更新。中国作为汉学的缘起之地,也应更多承担起会通古今的中枢之责。
  ……
展开
目录
汉学与当今世界——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主题阐述杨慧林汉学义理
孔子学院与世界文化交流[美国]艾恺
汉学在中西交流中的贡献,兼论“中国软实力”德保仁
“告别宏大的错觉”——浅议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中国学研究[德国]顾彬
比较哲学与新汉学的人类学与德勒兹理论框架[法国]何重谊汉学视阈
新闻中的孔子:近三百年来英国报纸中的孔子形象[英国]司马麟
孙中山与中国的现代[加拿大]李克德
书写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三位中国作家[丹麦]曹伯义汉学名家
“中德二元”与“易道源一”——卫礼贤与劳乃宣交谊与合作之中国文化背景叶隽
福兰阁的汉学研究与当时之世界——论欧洲汉学研究的范式转换李雪涛经籍释读
经学与文学:《诗经》在古代越南的翻译与接受[越南]阮俊强
日本古文献所见中国早期禅宗——以大安寺道璇所撰《集注梵网经》为中心[日本]伊吹敦文献钩沉
世界第一部中国文学史的“蓝本”:两部中国书籍《索引》方维规
两种古籍清代抄本流失俄罗斯纪略李明滨文学对话
部分中国文学经典的翻译与分析——兼论其作为中国文明源文献的重要性[意大利]史华罗
论鲁迅《摩罗诗力说》的英文翻译:“源”文本及其意译与直译的取舍[澳大利亚]寇志明
操斧伐柯:论翻译如何改变文学的面貌[西班牙]雷琳克访谈与综述
“大汉学”与“新汉学”的构想和尝试——专访第三届汉学大会筹备组总负责人耿幼壮教授耿幼壮
新汉学:为了中国的崛起[俄罗斯]罗曼诺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