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08977
  • 作      者:
    曹新伟,顾玮,张宗蓝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既可做教材,也可供文学爱好者和人文社科爱好者做一般读物。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将大陆、港台地区的女性写作与海外华语女性写作发展史纳入视野之中,是一部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的著作。《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既从文学史的角度对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社会原因、演变过程梳理出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同时对各个时期、各个区域女性文学的思想特征、艺术风格、审美趣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局限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述、细致的艺术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三四十年代——女性主体意识与女性视点
  从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开始,特别是三四十年代之后,随着觉醒了的“五四”女儿渐渐成长为成熟的女性,两性关系本质问题才逐渐得以从宏大的国家叙事中剥离出来,从而获得了独立探索的空间。尽管这种现代女性主体意识正经历着血与火的洗礼,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这并没有能够阻挡住现代女儿们生机勃勃的成长脚步。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中国文坛主潮由以反封建、要求个性解放为主要内容的启蒙主义的“五四’’新文学,发展为以争取民族解放和阶级斗争为旗帜的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革命文学,而且这时期的丁玲、萧红、冯铿、白薇等也都与“左联”有着密切关系,但阶级意识、政治意识和民族意识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女性自我意识、性别意识的消失。在丁玲、萧红等的作品中,女性性别意识与政治意识、阶级意识、民族解放意识交织并存,文学史家常常把30年代的丁玲与萧红相提并论,丁玲被喻为“一座突兀的山”,萧红被称为“一江明澈的水”;“山有山的气势,水有水的韵味,高山流水,各具力度和风致,开拓了女作家创作的新格局”。丁玲不论是在都市生活叙事中,还是在社会革命叙事中,都以莎菲女士特有的敏感与狷傲,从女性的生命基础与性别意识出发,对女性的生存困境予以大胆揭示,从而将自冰心以来的女作家们所含有的女性意识提到丫更为自觉的境地;而萧红则始终关注自己生活的“边缘地”,现代中国的女性叙事也因此拥有了一位具有成熟的个人风格的文体家,王德威称《生死场》是“对故乡、对国家最精致动人的描写”,茅盾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而40年代生活在上海沦陷区的张爱玲、苏青,则以主流之外的写作姿态表现现代都市女性人生的一隅,日常女性的生存状态在她们笔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较之“五四”时期’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的精神内涵更趋丰厚,既有与时代相呼应的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也有面向女性自身的冷静探索与剖析;既有对复杂人性的重新审视,也出现了具有哲学深度的对生命的思索,这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女作家们成熟的女性心态及女性视点。
  相对于冰心、庐隐等人的女性书写,丁玲的小说更自觉地表述女性的自我体验,自觉地将男性作为观照对象、讲述对象,而且能够正视女性心理,勇于表达女性被压抑的情欲。“大胆地以女性视点及自传手法来探索生命的意义”L16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便充分显示了丁玲较为成熟的、独立的女性主体意识。在这部小说中,莎菲女士讲述自己的身体与感受,讲述女性对男性的情欲,建构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女性自我。凌吉士和苇弟代表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不同欲望,这种欲望因女性自我的存在以及对“孤独”乃至死亡的选择而遭到挫败。更值得重视的是,在莎菲回溯式的“自我批评”的底层,涌动着一种在90年代王安忆《叔叔的故事》中才有的“女性欲望’’叙事。“我真不知应怎样才能分析我自己。”在真正的女性自我空间里——莎菲女士的卧室,莎菲把自己的叙事——“日记”拿给苇弟看。在这一女性为主体男性为客体的语境中,苇弟成了根本无法与莎菲对阵的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从而展示了一个独特的女性观看男性的世界,女性主体叙事者完全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操纵着叙事。这类女性观看还有:“我把他什么细小处都审视遍了。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兴起的文化语境和历史土壤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整体风貌
第四节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理论资源
第五节  女性文学的有关术语界定
上编  人——女人:艰辛的发现之旅
第一章  1900——1919:女性文学的先声
第二章  1919——1927的女性文学
第一节  “叛逆女儿”们的群体觉醒
第二节  话语空白处的性别书写
第三节  第一代女作家个性扫描
第三章  1927——1937的女性文学
第一节  从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
第二节  革命洪流中的女作家风采
第三节  游离于文艺思潮和流派论争之外
第四章  1937——1949的女性文学
第一节  战争文化夹缝中的性别抗争
第二节  日常生活化的女性书写
第三节  都市舞台上的欲望展览
第四节  战争文化建构中迷失女性自我的写作
第六节  革命语境下的性别言说
中编 潜隐——浮出:曲折的为女性命名之路
第五章  1950——1960年代的女性文学
第一节 无性的时代
第二节  潜隐的性别
第三节  以男性的标准
第四节  荒漠中生长的百合花
第六章  1980年代的女性文学
第一节  走出“无性文学”,寻找女性自我
第二节  从性别复苏到话语自觉
第三节  “超现实”的女性先锋叙事
第四节  从理想讴歌到身体展示:80年代女性诗歌
第七章  1990年代的女性文学
第一节  女性自我的多元化呈现
第二节  多声部的女性话语
第三节  都市经验与乡村叙事
第四节  “个人化”写作镜像
第五节  “独立成株”:90年代女性散文
下编  颠覆——重构:多姿多彩的海外女性言说
第八章  台湾女性文学概说
第一节  启蒙语境下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
第二节  “家庭叙事”对男权中心话语的质疑
第三节  女性文学的成长与提升
第四节  新女性主义文学崛起
第五节  女性情欲书写
第九章  香港女性文学概说
第一节  香港女性文学的起步
第二节  香港女性文学的繁荣和成熟
第十章  欧美华文女性文学概说
第一节  漂泊与回归
第二节  重构东方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年表
结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