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作家论科学与人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40198
  • 作      者:
    俞兆平,王文勇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忽略了科学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作家,以及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中国现代作家论科学与人文》在科学与人文对峙的历史语境中,对中国现代作家的态度立场、学理判断与价值选择等回顾与反思,仅在史料的收集、梳理与归纳上,便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而对其深入的考察和思辨,更是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这一界域上的空白。
展开
作者简介
    俞兆平
<br />&nbsp;&nbsp;&nbsp;&nbsp;1945年生,福建福清人。1982年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文艺学专业毕业,文学硕士,后留校任教、任职,从事美学、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学报》主编,现任福建省文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会长、福建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日本九州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台湾联合报系等访问学者。
<br />&nbsp;&nbsp;&nbsp;&nbsp;已出版《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写实与浪漫》(上海三联书店2001)、《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等九部学术专著。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学评论》、台湾《联合文学》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
<br />&nbsp;&nbsp;&nbsp;&nbsp;主持国家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各一项,及多项省级课题项目。获福建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厦门市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br />
<br />&nbsp;&nbsp;&nbsp;&nbsp;王文勇
<br />&nbsp;&nbsp;&nbsp;&nbsp;1979年生,江西进贤人。文学博士,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学、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论及中国当代文化等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林语堂论科学与人文》、《科学主义与胡适的文学观》、《论梁宗岱的“两种文化”》、《转型社会中农村妇女的价值选择——〈铸刀〉与〈春风夜〉之比较》等数篇关于“两种文化”的学术论文。主持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教育科学规划”及学院课题各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五四时期科学主义的盛行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必然,但它同时冲毁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体系,引发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包括文学界的人士在接纳西方科学大潮时的不同态度与反响,引爆了中国思想文化界在1923年的一场“科学与玄学”的大论战。这场论战渗透到了中国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文学领域亦受其深刻影响。中国现代作家虽然直接参与论战的不多,但这场论战的各种观点在而后他们所写的著作与论文中却一再出现。
  《中国现代作家论科学与人文》选择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文论家,从史料出发,回归历史语境,以他们对于科学与人文关系的态度、立场,以及学理论析与价值判断,分别整理、归纳为如下四种形态。
  第一,在人文与科学对峙困境中面临两难选择,其代表人物为王国维与梁启超;
  第二,主张科学与人文两者共容互动,希冀合题,其代表人物为早期鲁迅、徐志摩、林语堂、梁宗岱;
  第三,推崇科学,肯定科学在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正值效应,其代表人物为胡适、郭沫若、茅盾;
  第四,抗衡科学主义的压制,强调重建人文精神的价值体系,其代表人物是以吴宓为首的学衡派,以及梁实秋、闻一多、丰子恺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林语堂指出:“十九世纪科学的物质主义和达尔文的自然主义,影响了人类的思想,终而产生政治和经济的物质主义。”“今日银钱商已把上帝的庙宇转成一个股票交易所了。”这是我们生活上趋向于物质主义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此类经济学,林语堂厌恶透顶:
  世上如有一事引起我的残酷野性,那便是养人如养猪一般见识的经济学。此生唯一的宏愿就是看见欧洲称雄称霸的经济学家枭首示众。我看见百分之几的数字就怒不可遏。如果经济学家对他的枝节数字,不那么沾沾自喜、踌躇满志,也不至于惹我这般怀恨。脸上是那副候补哲学博士之神容——迂腐乖僻,给条目数字、统计的平均及机械的公例灌醉了,此乃医学所谓身上发毒,自己毒昏。拐子至少会说会笑,但是经济学家确是正襟危坐,道貌岸然。
  人们印象之中的喜好幽默、宽容大度的林语堂,对这类恶俗的现代经济学竟恨之入骨,或许会令人惊讶。但是,作为人类心灵自由的自觉守护者,林语堂痛感当代经济学家对人文精神的冷漠,对数字、统计、平均及公例的顶礼膜拜,其义愤自在情理之中。一旦经济思想取代了其他一切思想,经济问题蒙蔽了所有人文精神问题,人类社会就走入歧途。当人们相信,社会的发展可以全凭人类的技术理性来推进;当人们认为,社会的烂疮可以让经济学家像医生一样地治愈,这个社会就处在危险的边缘了。
  在林语堂看来,恶俗经济学家之语是妖言惑众,耽误病情,因为他是治标不治本,永远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的深层次问题,即灵性与道德信仰的问题。经济学家企图以数字来解决社会问题,只会将人类在物质主义的道路上越引越远,因为由“肉眼”把握物界的科技理性,永远无法独立解决“心眼”所关注的心界的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大命题
第二节 西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历史脉络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学与人文关系状况
第四节 中国近代对科学的接纳及冲突
第五节 中国五四时期科学主义语境的形成

第二章 近代中国科学与人文对峙之困境
第一节 王国维: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第二节 梁启超:理智用科学,情感超科学

第三章 科玄论战:困惑中的价值分歧
第一节 科玄论战与中西文化论战
第二节 科玄论战涉及的命题
第三节 科玄论战的影响及意义

第四章 科学与人文的互动共容
第一节 早期鲁迅: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
第二节 徐志摩:人文的“圣水”洗涤科学的“斑点”
第三节 林语堂:“可见”与“不可见”有融合之势
第四节 梁宗岱:诗是真底最高与最终的实现

第五章 崇奉科学主义思潮
第一节 胡适:科学,全国一致的崇信
第二节 郭沫若:吸吮欧西的纯粹科学的甘乳
第三节 茅盾:自然主义的真精神是科学的描写法

第六章 抗衡唯科学主义
第一节 学衡派:物事与人事,各有其律
第二节 梁实秋:文学批评不是科学
第三节 闻一多:科学是艺术底仆役
第四节 丰子恺:美是真善的完成

附录 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以《新青年》杂志为个案的论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