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比较诗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601444
  • 作      者:
    邓乔彬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邓乔彬学术文集(第2卷):比较诗学》所收为比较诗学的专著与论文。第一部分为平行比较,收诗画比较专著《有声画与无声诗》,诗画比较论文1篇,比较文学论文6篇,共论文7篇;第二部分为影响比较,收专著《现代新诗与唐宋诗词》(未刊)书稿的3章。
  《有声画与无声诗》正文8章,前有小引,后有结语,由徐中玉先生作序。
  前四章论述中国古代诗画之异:
  第一,就表现对象而言,诗与画经历代发展,分流渐显。早期诗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绘画“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中期诗歌虽有游仙、山水之盛,但所写仍多在人世与人情,而绘画则转为以宗教题材为主;后期更呈现出表现对象的分流,可总结为:诗歌始终立足于人生(民生与民族),而绘画则走向自然(山水与花鸟)。
  第二,就诗画的思想基础而言,也有儒学与道释的不同。先秦儒家倡《诗》,汉儒重《诗》,墨、道、法家不重《诗》,却有论画之见。孔孟的人道主义和人格精神,对历代诗人和诗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庄子的“无情”、“无己”、“心斋”、“坐忘”,则成为后代绘画的精神。儒家思想通向人间事业,而庄子和禅宗却向往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
  第三,对诗画社会功能的认识,也经由了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而导致不同。先秦至汉,“诗言志”、“兴观群怨”以贯之;孔子论画的“明镜察形”、“往古知今”,延续在王延寿“诫世示后”,曹植“存乎鉴戒”中。陆机说“诗缘情而绮摩”,刘勰、钟嵘、裴子野、挚虞回归“言志”;“益仁智之善性”则是佛教与佛画功能的最好说明。“诗言志”经三次引申仍然屹立、坚持,而绘画经礼教化、宗教化,终至“畅神”论出现。
  第四,历史最终确立了杜甫的诗圣地位,而文人画则以王维为尊。以杜甫诗风来衡诗在于“实”,以王维的画风观画却在于“虚”,“实”与“虚”成为了诗画批评的不同标准。儒家美学思想是通过“人为”而求“尽美”、“充实”、“全”、“粹”,在于“辞达而已”的“实”;道释则以“虚无为本”、“唯道集虚”、“随缘任运”而返于自然,在于“大象无形’’的“虚”。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生与自然
  ——诗画表现对象的分流
  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已提出了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在他身后,德谟克利特又进而具体说道:“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色诺芬《回忆录》记录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发展了前人的摹仿说,认为“一个雕像应该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指出了心灵摹仿的重要性。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以自己的“理念”论将摹仿说作了改造。在《理想国》卷十中,从心灵摹仿论倒退,认为“图画只是外形的摹仿”。而且从文艺摹仿理念的影子——现实事物出发,将诗人与画家置于一起,加以比较:“我们现在理应抓住诗人,把他和画家摆在一个队伍里,因为他有两点类似画家,头一点是他的作品对于真理没有多大价值,其次,他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下简称亚氏)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说,全面总结了古希腊文艺创作经验,写成了《诗学》。《诗学》不仅探讨了诗的起源、诗的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以及诗的分类,悲剧、喜剧等问题,同时也论及绘画。他不仅从材质上区分“用声音来摹仿”的诗和“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的画;而且从创作内容、对象上指出了诗画之同:“诗人既然和画家与其他造形艺术家一样,是一个摹仿者,那么他必须摹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②亚氏的“三种对象”虽无明确的内涵说明,但无疑告诉人们:诗画表现对象是相同的,不外乎历史、现实、传说、神话及对生活的预想,其主导方面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达·芬奇在《笔记》卷二中说过:“在艺术里我们可以说是上帝的孙子。如果诗所处理的是精神哲学,绘画所处理的就是自然哲学;如果诗描述心的活动,绘画就是研究身体的运动对心所生的影响;如果诗借地狱的虚构来使人惊惧,绘画就是展示同样事物在行动中,来使人惊惧。”这里,似是为诗画划出界限,然而达·芬奇所说的“精神哲学”和“自然哲学”并无人类与自然之别,他重视形状、运动而以视觉为第一,认为画高于诗,却并不认为诗画的表现对象有别。
  希腊艺术现存的只有部分雕像,绘画仅剩少量的瓶画。罗马绘画以庞贝城壁画的发掘使人得以窥其面目。中世纪艺术处于神权的统治下,对欧洲绘画与诗歌的比较,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
  ……
展开
目录
有声画与无声诗

小引
人生与自然——诗画表现对象的分流
儒学与道释——诗画思想基础的界定
言志与畅神——诗画社会功能的演变
实与虚——诗画主体风格的确立
有声画与无声诗——诗画美学特征的融合
言意之辨与形神之鉴——诗画形象营造的趋同
诗情与画意——诗画艺术表现的互补
南宗画与神韵诗——诗画后期创作的相通
后记
比较诗学论文
诗画与虚实——论我国诗画批评标准的成因
从荷马史诗与西周史诗谈中西文学
荷马史诗与西周史诗
酒中有深味——陶渊明《饮酒》和莪默·伽亚谟《鲁拜集》
龚自珍与雪莱
王国维“境界”与叔本华“理念”谈片
阳刚、阴柔与崇高、优美
现代新诗与古典诗词
意象与意境
声韵与体式
语言与修辞
论文存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