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题材文学系列研究.第一卷,历史题材文学前沿理论问题.Volume 1,The front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22165
  • 作      者:
    童庆炳总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生,福建连城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文学语言学部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学术顾问等。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其多项著作曾获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奖。全国模范教师(2004)、北京市劳动模范(1984)。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题材文学系列研究(第一卷):历史题材文学前沿理论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相通性、文学研究的历史视角与历史研究的文学视角、关于历史题材创作的若干问题、文学与历史的分合际遇、文学与历史的相互影响、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之异同、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看两种叙事方式的“边界”问题、历史题材文学的泛政治化倾向及其特征、泛政治化历史题材文学的文化症候、泛政治化历史题材文学的审美缺失、还原抑或升华:超越“正说”“戏说”之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狄德罗所说的想象就是作为历史戏剧家职责的虚构。例如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其中的一个大臣,早在雍正年间就死了,怎么到了乾隆即位后还活着呢?而且还是重要人物,起重要作用。编导不是连起码的历史知识都没有了吗?又如电视剧《康熙大帝》中,康熙把女儿许配给葛尔丹,这是完全没有的事。因为康熙视葛尔丹为死敌,怎么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呢?其实,文学创作属于审美文化,它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我们写的作品,能不能称为文学作品,我们的习作能不能称为文学创作,关键就看我们笔下的作品是不是“以情感评价生活”,是不是具有诗情画意,是不是生气勃勃,是不是具有浓郁的氛围,是不是有独特的情调,是不是有令人醉心的音律,是不是具有可观的色泽,等等。
  善于写历史题材的列夫·托尼斯泰说:“感受到诗意与感受不到诗意是创作的主旋律之一。”写历史题材的作品,也不能为了忠实于历史,就完全客观地、不动感情地照搬历史事实。郭沫若说过,历史学家是挖掘历史,文学家是发展历史。何谓“挖掘”?那就是在历史事实内部下工夫,通过考证等手段,确定史实,并进行深入的联系比较,揭示出历史本身的发展规律来。何谓“发展”,那就是以历史事实为基本依托,在历史框架和时限中,通过虚构、描写、夸张、铺呈、渲染等展现出艺术的风采来。在历史小说或历史剧所展现的世界中,其中的历史都是经过作者感情过滤的、艺术虚构过的历史,它已经不是也不可能是历史的原貌。例如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和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作者或编导者若是照搬三国相互争斗的历史事实,是不会创作成功的。《三国演义》所以获得成功,就在于有较充分的“想象”、“虚构”和“诗意情感评价”。三国时期的历史,在小说和剧作中只是一个历史框架,一个时间断限,某些历史事件可以重新改写,某些历史人物可以重新塑造,它已不完全像一般历史书那样去忠实地叙述历史,作家和编导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以极大的热情去虚构场景,以爱憎的感情去塑造人物。请看“空城计”这个场景。《三国演义》长篇小说,以及后来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就不是完全照搬历史,如果照搬历史事实,创作就不会成功,《三国演义》(包括小说和电视连续剧)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在于它有很充分的一种“诗意情感评价”和艺术虚构。三国时期的历史,在小说和剧作中只是一个历史的框架,一个时间的断限,三国时代的历史事件常被重新改写,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被重新塑造,它不是三国时代的历史教科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之关联
第一节 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相通性
第二节 文学研究的历史视角与历史研究的文学视角
第三节 关于历史题材创作的若干问题

第二章 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异同及关联
第一节 文学与历史的分合际遇
第二节 文学与历史的相互影响
第三节 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之异同
第四节 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看两种叙事方式的“边界”问题

第三章 政治与美学视野中的历史题材文学
第一节 历史题材文学的泛政治化倾向及其特征
第二节 泛政治化历史题材文学的文化症候
第三节 泛政治化历史题材文学的审美缺失
第四节 还原抑或升华:超越“正说”“戏说”之争

第四章 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三向度
第一节 历史发展的向度
第二节 艺术审美的向度
第三节 时代精神的向度

第五章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三层面
第一节 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之一:重建历史世界
第二节 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之二:隐喻现实世界
第三节 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之三:暗示哲学意味

第六章 历史题材文学的艺术理想: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
第一节 历史1和历史2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从历史2到历史3: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的形成
第三节 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联系

第七章 历史题材文学的类型及其审美精神
第一节 历史题材文学是否要有历史根据
第二节 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类型
第三节 三种不同的审美精神

第八章 当前中国电视剧中的后历史剧现象
第一节 历史记忆:从正史变形为野史
第二节 政治情结:从直面现实症候到遁入历史掌故
第三节 情理观照:从冷峻批判到浪漫怀旧
第四节 审美表现:从历史正剧到后历史剧

第九章 历史题材文学中人民取向问题
第一节 历史意识与人民的诉求
第二节 “写人民命运”与“从人民出发”
第三节 以冯至的转换为例

第十章 历史题材文学中封建帝王的评价问题
第一节 当前历史小说、影视剧的基本结构模式及蕴含问题
第二节 评价的视野应回归到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节 历史题材创作评价帝王的几个要点

第十一章 历史题材创作的评价标准与方法问题
第一节 历史题材创作研究与批评中存在的三大误区
……
第十二章 历史题材文学的生产与消费
第十三章 历史题材创作中的“戏说”问题
第十四章 历史剧创作问题论争的考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