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比较文学之路:交流视野与阐释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46804
  • 作      者:
    葛桂录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4
可借复本:1
收藏
作者简介
  葛桂录,江苏泰州人,1967年12月生。先后毕业于扬州大学(文学学士,1987)、山东大学(文学硕士,1993)、南京大学(文学博士,2002)。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2002)、《他者的眼光:中英文学关系论稿》(2003)、《中英文学关系编年史》(2004)、《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合著,2005)、《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编年史》(合著,2005)、《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2007);出版的译著、教学类著述主要有《外国文学试题库与答案》(主编,1996)、《比较文学教程》(执行主编,2001)、《曼德维尔游记》(合译,2006)、《比较文学基础教程》(副主编,2007)。在《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一项,获得过省部级、市厅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六项以及校级教学科研奖多项,一篇论文获2004年度《外国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奖(FLSPrize)。并曾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福建师范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内容介绍
  《宝琛文库·比较文学之路:交流视野与阐释方法》是作者葛桂录二十多年来研治比较文学的部分成果汇集,分为四编:第一编阐述了比较文学与文学交流的关系,展示了世界文学交流、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的历史脉络,并通过作家交游、外来接受、异域形象、海外汉学等研究案例,展现了中外文学交流研究的四种基本类型。第二编探讨了比较文学视野与精英化培养目标的关系,以自我与他者的认知之道呈示了比较文学的基本精神,从建设性的后现代精神看新世纪比较文学研究的启示与影响,并提出了以比较文学跨学科跨文化的立体思维视野,来洞察与修复人文教育七个黑洞对未来所可能造成的损失。第三编讨论比较文学的实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案例,同时反思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方法,呈示中外文学关系编年史研究方法的价值意义,并通过检讨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提倡“非理论的智慧”。第四编收入一组关于中外文学经典重读与比较阐释的文章,并揭示了从思想史语境阐释文学经典的问题、路径与窗口。附录三篇文章以纪念与祝颂中国比较文学的先行者,并感怀自己在研习比较文学的道路上向无知与偏执挑战的岁月。
精彩书摘
  第一章比较文学与文学交流
  一、比较文学是文学交流的产物
  (一)文学交流是推动人类文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类总是按照不同地域,组成一定的社会结构,并创造其文化与文学的。不同民族生活在相异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文化与文学必然不同。正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各个文化体系之间才有可能相互吸引、借鉴。因此,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是一个客观规律。诚如朱光潜所说:“文化交流是交通畅达的自然结果。人类心灵活动所遵循的理本来不能有很大的差别,《易经》所以有东圣西圣心同理同的名言。但是因为有地理上的阻隔,每个民族各囿于一个区域发展它的文化;又因为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每个文化倾向某方面发展,具有它所特有的个性,逐渐与其他文化不同。不同的文化如果不相接触,自然不能互相影响;如果相接触,则模仿出于人类的天性,彼此截长补短往往是不期然而然的。”②当然,这种交流与融合,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要受到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经历着从局部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文化交流主要发生在民族共同体内部或相邻的民族之间。随着物质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交流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过去那种地方的、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多方面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关系所代替,从而揭开了世界性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文化与文学的交流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文学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以西方文学为例,在其发展过程中,就不断吸收不同文化的因素,使自己不断丰富和更新。对欧洲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巨大作用的两大文化因素——希腊主义和希伯来主义,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哲学文化精神,从文学交流角度看,这两种精神正是移居到地中海希腊半岛的古希腊人与罗马人,同近东西亚各民族之间的物质与文化交流的结果。其中,希腊文学是在接受西亚两河流域和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的影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西方古代文化衰落的时候,来自东方的希伯来文化西传,并与希腊文化结合而形成基督教文化,这才促成了西方文化的重建,其影响直至当今。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艺术何以高度繁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阿拉伯对希腊罗马古籍的保存。法国启蒙运动开辟了文化史与文学史的一个新时期,而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所构建的理性王国中,不乏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18世纪末期兴起的西方浪漫主义艺术一反古典主义,形成新的审美理想,其间的变化和新的审美理想的形成,与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密不可分。①在19世纪,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热情有所衰退。但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文明的弊病日益暴露的时候,一批对西方文明感到失望的求索者把目光转向东方,他们希望从这里找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出路,“东方热”又重新燃起。有的在艺术探索上有所收获(如意象派诗歌、“陌生化”戏剧观),有的则在思想上有所受益。东方的文化与文学又一次成为推动西方文学发展且充满生机的活力。
  同样,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交流史。先秦两汉时期,主要是中国境内诸侯列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消化吸收,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最早的基础。自魏晋六朝至唐宋元明,中国接纳吸收了以佛教为主要内容的印度文化,而且深受其影响,从志怪、传奇、变文、话本到章回小说,无不打上印度影响的印记。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东来,迎来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第二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交流对象以西方文化为主。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无论如何离不开外国文学的影响或启发。而中国传统文学也会在外国文学、文化的映照与启迪下焕发生机。
  文学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一种文学不论多么丰富,多么优秀,当它孤立存在的时候,不可能发挥它的全部魅力,当它与异域文化接触碰撞之后,即会赢得更多的欣赏者,赢得再生的机缘,赢得四射的魅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交流
第一章  比较文学与文学交流
一、比较文学是文学交流的产物
二、世界文学交流史概观
三、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史概览
第二章  文学交流研究的几种基本类型
一、作家交游——奥威尔与萧乾、叶公超交游考
二、外来接受——于赓虞的诗论观及其所受的域外影响
三、异域形象——唐代文学中的天竺僧形象
四、汉学研究——H.A.翟理斯:英国汉学史上总体观照中国文学的第一人

第二编  视野
第三章  比较文学视野的魅力与精英化培养目标
第四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精神:自我与他者的认知之道
第五章  建设性的后现代精神与新世纪比较文学研究
第六章  比较文学与教育的七个黑洞:人文教育缺少什么?

第三编  方法
第七章  比较文学实学研究方法的提倡及路径
第八章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举隅
第九章  思想史语境里的他者形象研究——关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方法的反思
第十章  中外文学关系编年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第十一章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关于西方理论批评方法的几个问题
第十二章  明智:非理论的智慧

第四编  经典阐释
第十三章  经典阅读札记二则:《俄狄浦斯王》与《项链》
第十四章  人类困境的基型一《公无渡河》与《创世纪·始祖犯罪》比较读解
第十五章  曹禺《雷雨》——回归到《雷雨·序》的意图揭示
第十六章  边缘对中心的解构——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新论
第十七章  人,究竟有多大能耐?——重读《老人与海》
第十八章  思想史语境中的文学经典阐释——问题、路径与窗口

附录
一、比较文学发展问题对话
二、春蚕蜡炬写春秋——李万钧先生与比较文学
三、不熄的理想火焰——感怀刘献彪教授的精神之光
参考文献
代后记  向无知与偏执挑战——我的比较文学研习体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