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进入当代文学史的多种方法》:
当《波动》中的人物敢于喊出:“我没有祖国,祖国不是我的”时,《情书》中的人物还在尽情地抒发对祖国的爱与献身祖国的激情。
《公开的情书》之所以具有与主流话语趋同的倾向,与作者的大学生身份不无关联。作者靳凡一再强调,《公开的情书》所展现的是“一代人真实的内心世界”,这“一代人”的指涉本身就引人怀疑,这“一代人”是谁,谁属于这“一代人”。对“一代人”概念的不加辨析,会使我们认为所有那一代人的文字都具有相近的内涵和意义指向。具体到《公开的情书》,老久、真真、老嘎、老邪门的身份十分确定,他们是在“文革”中毕业的大学生,有的已经被分配工作,有的还在等待分配,这一批大学生中的大部分没有继续自己的专业,而是被下放到基层,接受“再教育”。文中,真真忧伤地抱怨道:“我们被视为一批处理品,胡乱分配,随意处置。学数学力学的一个同学,因为个子大,被分配到火葬场抬死人。学物理的一个女同学去卖酱油。”
随着中央形势的变化,1968年红卫兵运动落潮,这才将大学生的分配工作提上日程。1968年为1965年和1966年的毕业生分配了工作,他们的工作地点是“山区、农村和边疆地区”;1967年和1968年的毕业生需首先在军队、农村劳动一年或多年才能被分配工作。金氏夫妇是更晚毕业的大学生(刘毕业于1969年,金毕业于1970年),他们在北京的大学里亲历了红卫兵运动的大起大落,参与过也怀疑过、排斥过,毕业以后如前几届学生一样被强制安插到基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