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作家身份认同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成:1949-1966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61940
  • 作      者:
    戚学英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导言
一、从“新的人民的文艺”到“社会主义文学”
二、个人、民族国家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
三、个人、民族与阶级革命
四、阶级一民族国家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

第一章 作家身份转型与当代文学话语机制的确立
第一节 作家身份转型与体制化
一、从“作家”到“文艺战士”
二、由个人写作到集体写作
第二节 作家身份转型与去西方化
一、“去西方化”与文学格局的变更
二、从“西化”知识分子到“乡土”作家
第三节 作家身份转型与当代文学话语机制的形成
一、阶级一民族国家话语的形成
二、非西方化思维结构与文化建制
三、“新的人民的文艺”与当代文学的现代性

第二章 作家身份认同与当代文学的阶级规训
第一节 个体与“人民”:以自由作家为中心
一、“思”与“信”的冲突
二、由“歧路”到“通途”
三、“应该怎样”与“自己想的”
第二节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以左翼作家为中心
一、“时间开始了”
二、“文化界领袖”与“难言的隐衷”
第三节 从革命到政治:以解放区作家为中心
一、“穿上共产主义者衣裳”的“莎菲女士”
二、“赵树理方向”与“中心作家”群

第三章 “新中国形象”与当代文学的身份构成
第一节 “本质真实”与历史主体询唤
一、新旧现实主义之争
二、“真实”之辨与阶级规训
三、“真实性”与被询唤的历史主体
第二节 “新中国形象”与阶级主体性建构
一、“本质真实”与“新中国形象”
二、阶级性还是人性
三、人性、人情的阶级化分置
第三节 历史主体重构与“他者”化书写
一、被延迟的命名式:知识分子
二、被压抑的“自我”与“沉重”的肉身
三、历史的“他者”:对“个人主义”的指认与批判

第四章 阶级一民族国家认同与当代文学的“正典化”
第一节 通向未来的现实与阶级对立式主题结构
一、“历史真实”与阶级化的主题结构
二、阶级化的主题结构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节 介于史诗与颂歌之间的叙事结构
一、阶级叙事与史诗性结构追求
二、介于史诗与颂歌之间
第三节 阶级性与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
一、民问传统文化的阶级性整合
二、传统审美结构的阶级改造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书系:作家身份认同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成(1949-1966)》通过考察1949-1966年期间作家的身份认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学形态的变化,探析当代文学的生成过程。1949-1966年期间的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从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新的人民的文学”到1960年代初宣布社会主义文学性质的确立,社会主义文学在这一过程中得以生成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学形态。而1960年代出现的“当代文学”概念是附着于社会主义文学形态之上的,因此,这一过程也是当代文学的生成过程。“文革”之后的“新时期”文学、1990年代文学以及新世纪文学,则是这一文学形态的延续、反拨以及转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揭示当代文学的生成过程并解析其中的话语结构、文化资源,有助于进一步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态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