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天启七年至崇祯元年,应社的主要领导人张溥、张采、徐沂、黎元宽、夏允彝、周钟、周镳等均在京师。他们此行或参加会试,或游学国子监,亲身感受了朝中的政治氛围,结交了黄道周、郑郧等清流官员,并与京师土子王崇简、米寿都等人结燕台十子社。应社成员在崇祯元年(1628)的会试中有多人及第,黎元宽、张采的成绩还相当优异,这无疑提升了应社在士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这次京师之行使那些平时接触较少,甚至素不相识的应社成员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以便就某些问题达成一致。正是这次京师之行,张溥结识了严渡,且相交甚欢。后来杭州读书社能够加入复社,与此次会晤关系不浅。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前面的推测:此间,张溥、张采等人在京师的活动为应社扩大为复社奠定了基础。
明代对读书人的控制是比较严厉的,土人集会、议政在某种程度上是被禁止的。因此,能否得到地方官的通融或支持,对社集的发展、壮大来说十分重要。熊开元从崇明调任太仓州,为复社的兴起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吴江令楚人熊鱼山开元,以文章经术为治,知人下土,慕天如名,迎至邑馆;巨室吴氏沈氏诸弟子俱从之游学。于是为尹山大会,苕雪之间,名彦毕至。未几,臭味翕集,远自楚之蕲黄,豫之梁宋,上江之宣城、宁国,浙东之山阴、四明,轮蹄日至。比年而后,秦晋闽广多有以文邮致者。”:
总之,复社是以应社为基础,合并了其他文人结社而形成的文人集团。因此,复社自兴起之日始,便名震天下,咄咄逼人,以致“繇吴越以及四方,凡其地俊造,经明行修者,以不与为耻”。,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复社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大背景,而其形成时期就存在的问题也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考明季社事始末,虽盛合于娄东二张,要其萌槃实在明之中祀,殆其后风气所趋,至二张有所不得不合之势,则明之国脉使然,虽人事亦天意。当社之初起,东南坛坫不一,苏州、松江、金沙、皖江、浙西、江右无不立社,而东乡艾氏与同郡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四方翕然归之。其来娄东之七录斋也,名流无不在坐,千子与西铭论朱陆异同不合,时陈卧子才气锋锐,猝然以手批千子颊,于是千子恨甚,诸人亦多有不直卧子者,而松江与江右两社散矣。于此可以见两张之未必能强使之同也。至后受先宰临川,首结陈大士以稍释东乡之怒,而西铭至京亦始交西泠严子岸渡,于是登楼诸子始大合于两浙之吴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