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安徽文学史.第二卷,南宋至近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647494
  • 作      者:
    唐先田,陈友冰主编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唐先田,安徽宿松人,安徽省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有《寻找生活的主旋律》《红豆集》《文论长短录》《追求和谐》《随意集》《中国散文小说简论》等。
  
  陈友冰,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台湾大学、安徽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史》(上下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述论》(第二、三卷,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考椠在涧:中国古典诗歌的结构与表达》、《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八卷十册、台湾“中华文化发展基金”项目),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国际中国学研究》(日本)、《中语中文学》(韩国)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安徽文学史》是第一部安徽地域文学史,首次系统地评述皖籍暨在皖人士的文学思想与创作成就,总结从先秦到当代安徽文学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演变以及与大中华文化的传承关系和邻近的吴楚文学、齐鲁文学的相互影响,探究安徽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创新规律,并揭示出安徽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
  《安徽文学史》分三卷,共一百多万字,资料完备,史论结合,代表着安徽文学史研究的新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安徽文学史 第二卷(南宋至近代)》:
  元明时代的安徽,在中国的政治格局中起着破与立的关键作用。元代幅员辽阔,元世祖忽必烈在统一中原后,其行政区划在宋代道路制的基础上又加了“行省”。今日安徽的淮北和江淮之间当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的安丰路、淮安路、庐州路、扬州路、安庆路、归德府,江南当时属于江浙行省的太平路、宁国路、池州路、广德路、徽州路。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六月,丞相伯颜分兵两路由襄樊伐宋,曾是宋元边界的两淮地区成了元军灭宋的首攻之地,沿江的太平、和州、无为等地也成了抗击元兵的主要战场。直到至元十四年(1277),淮人张德兴等还在起兵反元,势力从两淮延及湖北等地。元朝将统治区内的各族分为四等,沿淮和淮河以南的人均为最后一等“南人”,所以安徽地区在元代主要是被掠夺和压榨的对象。元顺帝即位,一次就增拨庐州(今合肥)和饶州(今属江西)一百顷土地给让王作为牧地。元蒙贵族镇南王在寿州芍陂设屯垦区,无偿侵占大量民田。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元末,正如刘福通在讨元檄文中所揭露的,元代社会是“贫极江南,富夸塞北”。这里说的“江南”,实际上是指包括安徽在内的沿淮和淮河以南“南人”生活地区。所以反元大旗首先在安徽大地树起:界首人刘福通、砀山人韩山童和定远人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给了元蒙贵族致命的一击,继起的凤阳人朱元璋终于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攻陷大都,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安徽人反暴政的传统在亡秦一千五百年后又一次总爆发。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元末大动乱中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明帝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禁锢最严酷、君权空前加大的时代。出身贫苦的朱元璋深知政权得来不易,他鉴于历代统治的经验教训,在采取“安养生息”方针、发展经济生产的同时,大力加强以皇帝独裁为特征的封建专制主义:朱元璋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行政区划上将元代的行省、路、府(州)和县四级简化为省(直隶州)、府、县(州)三级,将今日安徽的全境都划为直隶,成为明初政治的腹心地区。朱元璋并将故乡凤阳定为中都,在此设立留守司,驻兵数量仅次于首都南京。在行政上废除宰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高于一切,内阁大学士只是承旨办事的高级秘书;治安上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用以刺探、控制臣民的言行;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将程朱理学定为官方哲学,并将八股取士作为推行渠道和官方界定标准,形成一个更加僵固的人才选拔体系。思想文化上控制也更为严格:孟子因说过“民贵君轻”而被逐出文庙,不再供奉;明初的统治者甚至直接干预文学艺术,力图控制文艺创作。朱元璋就盛赞提倡“有贞有烈”“全忠全孝”的杂剧《琵琶记》,要求士绅之家案头必备;在《大明律》中又规定“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成祖永乐年间又诏令“但有亵渎帝王圣贤的词曲、杂剧”都要烧毁干净,“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朱元璋因其出身、经历养成了忌刻多疑的个性,对文学作品往往刻意挑剔、疑神疑鬼,不时酿成文字狱祸,著名文人高启、戴良、张孟兼皆因诗文招忌而被杀。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的《谢增俸表》、怀庆府学训导吕睿的《谢赐马表》、尉氏县教谕许元的《万寿贺表》等皆是著名的文字狱冤案。上述一系列的高压和桎梏,使士大夫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明初从洪武到宣德近七十年间,由于采取“安养生息”方针,社会经济由恢复、发展很快进入繁荣安定的所谓“太平盛世”,身处此间的文化人只要效忠于明王朝,不触犯忌讳和律令,获取功名富贵并不难,“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另一方面,上述种种控制文艺创作的律令以及维护和保证思想律令推行的特务统治和文字狱祸,又使这些文人望而却步,产生极不安全感,为安身立命计,必然在忧患意识和生存危机中作一选择和均衡。于是,“穷天理、窒人欲”的程朱理学由官方的推行变成自然的接受,雍容典雅、工整平稳、和谐匀称的美学追求也逐渐成为时代主潮。这必然造成明前期杂剧的贵族化和颂圣意识,南曲传奇的八股化,诗文创作中的“台阁体”盛行。从洪武到宣德近七十年间,思想文化方面从元明之际的高潮跌落下来,呈现一种极端贫困和僵化的状态。
  ……
展开
目录
第四编 元明时代的安徽文学
第一章 元代安徽的杂剧散曲作家
第一节 孟汉卿舒
第二节 卢挚
第二章 元代安徽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元代前中期的安徽诗文创作
第二节 元代后期的安徽诗文
第三章 明朝初年的安徽诗文
第一节 朱升朱同
第二节 唐桂芳陶安郭奎程通郑潜
第四章 明代中后期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程敏政
第二节 汪道昆与家乡文学社团
第三节 梅鼎祚(附梅守德)
第四节 明代中后期安徽其他诗文作家
第五章 晚明时期的安徽诗文
第一节 程嘉燧朱载堉吴兆
第二节 吴应箕
第三节 阮大铖
第六章 明代安徽的戏曲文学
第一节 朱权(附朱奠培)
第二节 朱有墩
第三节 郑之珍潘之恒汪廷讷
第七章 明代安徽小说
第一节 梅鼎祚的《青泥莲花记》和《才鬼记》
第二节 潘之恒的《亘史》
第三节 吴从先的《小窗清纪》和《小窗别纪》
第四节 明代安徽其他小说作家

第五编 清代及近代的安徽文学
第一章 清代前期的安徽文学
第一节 明末遗民作家
第二节 龚鼎孳
第三节 施闰章与宣城派
第四节 清代前期其他作家
第二章 清代中叶的安徽文学
第一节 包世臣
第二节 黄钺
第三节 清代中叶安徽其他作家
第三章 桐城派
第四章 近代的安徽文学
第五章 吴敬梓与清代安徽小说
第六章 清代安徽诗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