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学术丛书:金华文派研究》:
正所谓“天能亡一代之国,而不能亡一代之人,即能亡一代之人,而不能亡一代之人之心”。相对于政治的改换,人情感的转变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元明易代,士人们又要在情感归属与政治态度上面临一次艰难的抉择。萧启庆《元代的族群文化与科举》第八章《元明之际的多元政治抉择:以各族进士为中心》于此多有论述。但是,萧先生仅以进士为考察对象,今笔者则对全体士人的政治动向略作分类:一是忠于元廷者。他们或以身殉节,或组织“义兵”、“义旅”、“乡兵”、“乡勇”、“团练”、“团社”、“兵社”等不同名目的地方武装以保家、卫境、勤王。前者如泰不华、余阙、李黼、唐元嘉等,后者如吕文燧、陈显道、王毅等。二是由忠元转向反元者。元政府对汉族士人怀有戒备,多加压制,于是不少汉族士人转向反元。如青田之刘基,龙泉之胡深、叶琛、章溢、季汶、曾贯,温州之陈麟、杜和等。三是应征加盟新朝以实现被压抑之理想者。如宋濂、王袆、胡翰等。四是不仕新朝甘为遗民者,如戴良、王逢、丁鹤年、杨维桢等。在政治时局的影响下,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士人的人生必定发生巨大变化。易代之际士人的遭际,又必然会改变一时的士人风尚。随之,交替之际的学术与文化、文学亦必然发生改变,不免会呈现出变异性、过渡性与转折性等特征。
二、内北国而外中国下的政教危机
叶子奇尝言“元朝自混一以来,大抵皆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大一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深化了各种文化或制度的互动融合,为民族大融合提供了契机与环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