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初“兴味派”五大名家论:1912-1923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2004632
  • 作      者:
    孙超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孙超,男,1979年生,山东临沂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接受博士联合培养。现为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近代文学与文论研究,已在《文学遗产》、《文史知识》、《传记文学》(台湾)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民初“兴味派”小说家研究(1912-1923)》被评为2013年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民初“兴味派”五大名家论(1912~1923)》不仅是《上海政法学院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起跑点,而且是上海政法学院教师展示学术风采、呈现富有创造性思想成果的科学平台。古代大家云:“一代文章万代稀,山川赖尔亦增辉”;“惟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我相信《学术文库》的出版,不仅反映了上海政法学院的学术风格和特色,而且将体现上海政法学院教师的学术思想的精粹、气魄和境界。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涂抹东方色彩的翻译小说
  如前文所述,包天笑是以翻译小说家的身份登上晚清文坛的。他在晚清民初翻译外国小说主要以“编译”的方式进行,甚至是“著译参半”。这种不忠实原著的“译风”今天自然显得幼稚、不严谨,但在当时却是翻译界比较通行的做法。如果我们充分考虑到包天笑“兴味”小说观在民初已经成熟、当时已有鲁迅兄弟开始进行“直译”等历史情形,包氏在民初仍然主要采用“编译”之法译小说应该出于他力图将翻译小说涂抹上东方色彩的一贯用心。其实,任何读过包天笑译作的读者都会强烈感受到他对外国小说的中国式改造:文本表层或浅近文言(文白夹杂)、或“中式白话”的翻译语言,内容上易于民初国人接受的有意改造,小说讲求意境美,等等。
  包天笑的译作之所以广受欢迎,首先得益于它那优美的文笔。由于包天笑接受过严格的传统语言文学训练,又天性喜欢弄笔写作,从而具备了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过去论者已从天笑晚清翻译小说中领略到“半文半白”的语言美,郭延礼曾对《馨儿就学记》中《扫墓》一节的语言赞不绝口:“它的特点是看起来顺眼,读起来顺口,这样的语言对于略懂文言的一般读者和高级小学校的学生来说,该是多么习惯、多么琅琅上口的语言啊!它的吸引力较之直译的半中半译的语言委实要大得多,也顺眼得多,悦耳得多。”②沈庆会也在其博士论文中初步总结了天笑“文白杂糅的翻译语言艺术”③。当然,包天笑在民初也用浅近文言翻译了大量的小说作品,为了避免重复,我们仅以他当时以中式“白话”翻译的力作《琼岛仙葩》为例来剖析他对外国小说的中国式改造。
  《琼岛仙葩》很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近、现代文学史,通俗文学史、小说史上很少被提及。有关包天笑的论著也很少对其加以深入研究。实际上,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包天笑民初翻译小说的代表作,体现出了包氏特有的翻译风格。《琼岛仙葩》是一部“奇情小说”,发表在《小说大观》第一至三集上,共三十四章,署“吴门天笑生译”。虽标为译作,但今天读来,域外特征很淡,而东方色彩很浓。严荚孙得出包天笑“笔底有神”的小说样本正是创作短篇《冥鸿》和这部翻译长篇《琼岛仙葩》,他说:“他当时在《小说大观》中撰刊的《冥鸿》和《琼岛仙葩》等篇,实在好到极点,人家都赞他笔底有神。”①从中可见,严氏甚至忽略了这篇小说明确标为译作的事实,误将其当作撰著了。
  由于《琼岛仙葩》过去很少被注意,我们先将故事梗概介绍出来,以方便读者了解和后面的分析。故事从距英吉利三岛的西南三十里海面的紫琉璃群岛中的“琼林岛”讲起,这个岛上只生活着仙葩一家。仙葩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女,唯一的亲人是九十七岁的太祖母,另外是家中的几个老仆人。她和世仆“老孩儿”拯救了两位将要被大海吞噬的青年,认识了罗玉英和沙步梨。罗玉英是个天才的画家,在仙葩家做客时,他爱上了岛上的风景,与仙葩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并画出了艺术性极高的海景。太祖母去世后,仙葩继承了巨额财产。她决定按照罗玉英当年的指导出岛学习,将自己由一个天真未凿的荒岛女孩变成一位具有多方面高雅素养的都市女郎。她游学多国,五年之后,在音乐、绘画等方面造诣精深,其外貌气质、举止礼仪已称得上最美丽最高贵的女郎了。她在其委托人柯逊老律师安排下进入伦敦交际圈,为择偶做准备。仙葩一心想寻找罗玉英,可在交际场中遇到的却是被称为具有三重天才的江南田。江南田是画家、诗人,还是文艺家,可谓交际场上最受欢迎的男绅士。实际上,江南田的绘画是罗玉英画的,诗是柳笛娘作的,文艺评论全是拾人牙慧罢了。真正的天才罗玉英、柳笛娘由于自身的贫困,在江南田的欺骗和利诱下成为他的艺术“魂灵”。心机很重的江南田推荐自己的妻子姚楚芳做了仙葩的伴娘,谎称是一个孀妇。姚楚芳成了江南田的“耳报神”,从此凡仙葩出现的地方,总有江南田的身影。江南田的目的是追求到仙葩,得到她的巨额财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兴味派”:民初主流小说家
第一节 打破百年遭遇的种种遮蔽
第二节 还原主倡兴味的历史真相
第三节 重估推动转型的独特贡献

第二章 “兴味派”盟主包天笑论
第一节 清末当红的“新小说家”
第二节 民初“兴味派”盟主
一、标榜“兴味为主”的无冕之王
二、热心扶植“新人”的说坛前辈
三、拥有不老“神笔”的小说名家
第三节 有关包天笑流派归属问题的再思考

第三章 “兴味”顽童刘半农论
第一节 从“顽童”到“新青年”
第二节 1912-1923年间刘半农的小说观与小说著译
一、刘半农建立在早期文学实践基础上的小说观
二、刘半农的小说著译及其特点
三、刘半农在小说上的贡献及其缺失
第三节 始终未脱“兴味”文人的底色

第四章 十年兴味多哀情——周瘦鹃论
第一节 为民初“兴味派”小说家周瘦鹃画像
一、小说界的“林黛玉”
二、上海文化市场的“文字劳工”
三、倾心古韵一引领时尚的文艺明星
四、传统美德的宣讲人
第二节 以“衷情”为主调的创作小说
一、善作哀音的言情小说
二、笼在“哀情”里的其他创作小说
第三节 融才子笔墨与专业眼光为一体的翻译小说
一、专业眼光:无标准时代的名家拣选
二、才子笔墨:归化忠实间的翻译策略
三、“哀”为主调:时代加个体的双重建构

第五章 寄兴天地外寻味时事中——叶小凤论
第一节 民初:在“兴味”中涅槃的妩媚英雄
一、小凤涅榘与新生
二、小说兴味与教化
第二节 古代小说“兴味”传统现代性渐变的一个实证
一、以“唐人”为师的“传奇”短篇
二、以《水浒传》、《儒林外史》为宗的长篇小说

第六章 以词章之兴味撰译百态人生——姚鹓雏论
第一节 京师大学堂走出的报人小说家
第二节 姚鹓雏的小说理论批评及其小说观
第三节 姚鹓雏的小说著译及其特点
一、师法林纾的编译小说
二、摹仿中有新变的中长篇创作小说
三、多元探索的短篇创作小说
第四节 姚鹓雏的流派归属问题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