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四 理论框架
第一章 方言实词概述
第一节 清初山东方言词概貌
一 名词
二 动词
三 形容词
四 状态词
五 数词、数量词、拟声词
第二节 方言词本字及词汇结构考述
第三节 音译词辨析
第二章 方言实词构词法研究
第一节 名词的构词法研究
一 语素的词性
二 确定词汇结构的步骤
三 名词语法结构类型
四 名词构词规律
五 “人客”方言分布与历史发展
第二节 动词的构词法研究
一 动词语法结构类型
二 动词构词规律
第三节 形容词的构词法研究
一 形容词语法结构类型
二 形容词构词规律
第四节 状态词的构词法研究
一 状态词定义
二 ABB状态词
三 AABB状态词
四 构词法中的重叠
五 构词法小结
第三章 方言实词历史演变研究
第一节 承古的方言词
第二节 “父亲”义称谓词的来源和演变
一 《醒》“父亲”义的词
二 “父亲”义的词今地区分布与历史发展
三 小结
第三节 “拿持”义动词的来源和演变
一 《醒》“拿持”义动词
二 “拿”词性的变迁
三 “端”、“摄”、“搬”的历史来源与文献分布
四 “端”对“搬”的部分替换与重新分工以及“摄”的南缩
五 长江型词与南方型词明清时代扩散的原因
六 小结
第四节 方言词与通语词的相因生义
一 相因生义定义
二 《醒》“中”用法及各用法的语言性质
三 “中”文献分布
四 “中”义位引中关系
五 同义词“好”
第四章方言词演变中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
第一节“敢说”的词汇化
一 “敢说”是词
二“敢说”形成的历史考察
三语境中“敢说”语义考察
四 小结
第二节 “嗔道”的词汇化与语法化及相关词语的词汇化
一词组“嗔道”
二 “嗔道”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三 “说道”的词汇化
第三节语气副词“放着”的语法化
一语气副词“放着”
二“放着”的语法化
三 “放着”的文献分布与方言性质
第四节否定词“不”的词缀化与语法化等级
一 中缀“不”
二 中缀“不”的语法化等级
三 附论后缀“里”
第五章方言处所词演变研究
第一节现代汉语方位词、处所词的分类系统
一方位词分类
二处所词
第二节处所词“地下”
一 处所词位于动词前后的语法功能差异
二“地下”语法功能
三 “地下”与“地上”语法功能比较
四 “地下”之“下”意义的泛化
第三节处所词“背地后里”
一处所标记“上”、“里”差异
二 三音节处所词
第六章 方言虚词研究
第一节 副词概观
一 副词定义与分类
二 副词与其他词类的区别
三 (醒)方官副词分类
第二节 代词
一 第二人称代词“您”
二 第一人称代词“俺”
第三节 连词
一 连词定义
二 假设连词“不着”
三 让步连词“饶”
第四节 量词
一 量词定义
二 “搭”与块”
三 数量词组“一个”的语法化
第七章 方言介词研究
第一节 介词“问”的语法化
一 介词定义与分类
二 方言介词“问”
第二节 “给予”义的山东方言词“已”
一 “给”字的语法位置和词性
二 (醒)“己”与“给”
三 今方言词“己”
四 “己”与“给”的关系
第三节 空间介词“打”、“漫”、“齐”
一 “打”的语义特点、来源
二 与“打”相类似的方言词“漫”
三 “齐”的语义特点、来源
第四节 方言介词“望”
一 动词“望”与介词“望”
二 介词“望”的历史发展
三 介词“望”的今方言分布
第八章 方言语气词研究
第一节 反诘语气词“不的”
一 语气词定义
二 语气词“不的”
第二节 语气词“可(科)”
一 句中的“可”
二 句尾的“可”
第三节 语气词“来”与事态助词“来”
一 事态助词“来”与语气词“来,”
二 事态助词“来”的来源
三 语气词“来,”
第四节 语气词“是”
一 语气词“是”与“的”
二 语气词“是”的来源
三 明代语气词“是”与“的”的合流
第五节 语气词“着”及相关问题
一 语气词“着”与其进一步的语法化
二 语气词“着”的演变与公文语体“者”
三 元代语言接触下的“者”
四 明代语气词“着”的回归
第九章 方言助词研究
第一节 助词“家”
一 助词定义与分类
二 助词“家”的用法
三 助词“家”的来源
四 “X价”的词汇化与构式化
第二节 助词“起”
一 助词“起”
二 与“起”类似的差比标记
结语 《醒世姻缘传》的方言特色
附录 《醒世姻缘传》方言词释义
引用书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