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枭声夜雨:小读《青琐高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057433
  • 作      者:
    宋源著
  • 出 版 社 :
    海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小说”一词,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于县令”,但此处的“小说”为微小琐碎之言的意思,与后世认为的小说在意义上截然不同。唐颜师古为班固《汉书》作注时,在《汉书·艺文志》对于小说的源头,归结于“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唐贞观时长孙无忌等修撰的《隋书》中涉及小说的定义,也沿用了这种说法,并将小说归于经史子集四部中的子部。明胡应麟则将小说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六类
《青琐高议》是一部杂事、志怪和传奇的笔记小说集,撰辑者为北宋的刘斧。
“青琐”二字,原意为宫门上镂刻的常被涂以青色的图案纹饰,故也可代指宫门。颜师古对《汉书·元后传》中提及的“曲阳侯根骄奢,赤墀青琐”一句,便注释为“青琐者,刻为连环文,而青涂之也”。据《后汉书·王允传》的记载,汉南宫里就有一个青琐门。《吴都赋》曰:“青琐,户边青镂也。一曰:天子门内有眉格再重,裹青画曰琐。”汉后至两晋,王公大臣亦有以青色来装饰刻镂成格的窗户,如《世说新语·惑溺》中有“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说之,恒怀存想,发于吟诗。”刘斧用“青琐”为自己的著作命名,猜度其意,一方面是知道自己编撰的作品精巧别致,富文彩重藻饰,另一方面,“青琐”也显示了文章的品味高贵,意义深远,不会媚众流俗。
“高议”二字缘于文中多篇之后附有“议曰”,即是编撰者对于文章内容的评说与主旨的延伸。“高议”望文生义可以理解为高明的议论,如《战国策·齐策》所述:“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不为官,而愿为役。’”“议曰”较比前朝的《史记》、后来的《聊斋志异》篇目结尾的“曰”也多了一层商榷的语气和意味。北宋神宗年间,高承在《事物纪原》卷十中说:“熙宁中刘斧撰《青琐集》。”由此可见,“青琐”是编撰者自己所选所定,而“高议”则可能是后来整理或增补的人所添加。
虽然《青琐高议》一书在当时就被传抄流通,并赞誉不断;流至后世,其中的部分篇章更是脍炙人口,但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却鲜见刘斧生平与经历的介绍。而且该书的成书时间也存有争议,比较恰当的解释方法,是书中除了刘斧编撰的内容之外,后人假托其名增补了诸多篇目。至于作者的家世,只能通过书中只言片语的零星记录做一揣测。本书卷首有“资政殿大学士孙副枢”所作之序,文说:“刘斧秀才自京来杭谒予,吐论明白,有足称道。复出异事数百篇,予爱其文,求予为序。”由此推断刘斧乃考取过秀才;而本书后集卷五中《隋炀帝海山记》中有“余家世好蓄古书器,故炀帝事亦详备。皆他书不载之文”;后集卷三《巨鱼记》中有“嘉祐年,余侍亲通州狱吏”;后集卷三《程说》中有“程说与余先子尝同官守,都下寓居,又与比邻,故得其详也”。通过这些只言片语可以推断刘斧的父亲曾经几地为官,且家中藏书甚丰。而从后集卷九《鳄鱼新说》中“熙宁二年,余有故至海上,首询其事,又欲识鳄鱼之状”;前集卷四《王寂传》中“熙宁中,余自太原来汴京,道出驿下”;前集卷九《诗渊清格》中“余向过吴江,常观诸公诗”;后集卷九《仁鹿记》中“余尝游湘共衡,下洞庭,入云梦”等处所述,不难推断刘斧亦四处游历,见识颇广。
然亦有观点认为刘斧是当时的一名出没于勾栏瓦肆的“说话人”,最主要的依据就是《青琐高议》在写作体例上,每篇文章的正题后面另带有大部分均为七字的副题,这对后世诸如元杂剧、明清小说的章回区别,想来亦产生了颇大的影响。同时在不少篇章中,作者都运用了加入韵文、骈文及诗歌等手法,显示了非同一般的文学素养。
《青琐高议》对当时及后世的诸多文艺形式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人的《诗话总龟》、《类说》、《岁时广记》等多部类书、丛集均从中摘取收录了许多篇目,明人的短篇白话小说,明清稗丛《新编分门古今类事》、《绿窗新话》、《说郛》、《青泥莲花记》以及明清长篇小说也受其中作品影响不小。南戏与元杂剧亦有从中直接选取篇目改编而成者。
《青琐高议》全书所编撰记录的故事,除了文坛逸事外,大多以善举得善果、恶行受恶报的天道无私思想为主题;这一点,在据考为北宋仁宗年间皇被召为枢密副使的孙沔即是孙副枢那所作之序中亦得以体现:“万物何尝不同,亦何尝不异。同焉,人也;异焉,鬼也。兹阴阳大数、万物必然之理……凡异物萃于山泽,气之聚散为鬼,又何足怪哉?故知鬼神之情状者,圣人也;见鬼神而惊惧者,常人也。吾圣人所不言,虑后人惑之甚也。”在故事的叙述上,《青琐高议》各个篇章更是突破了唐传奇那种含蓄曲折的婉转风格,代以大胆直白、有对主题明显侧重的行文方式,喻世警世的目的不言而喻;故《青琐高议》不可单纯被视为一部笔记小说集,而更应该被看作是一颗埋没在锦灰堆中的璀璨明珠。而此部尽量保持《青琐高议》原著意味的小书《枭声夜语——小读〈青琐高议〉》,所甄选的故事与观感,在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外,若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读书人点亮一盏心灯,那么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展开
作者简介
宋源。历史学者,自由撰稿人,曾有数十万字文史评论发表刊载。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稿由《青琐高议》中选取部分故事为主干,更广博摘选历代其他典籍中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故事,依一定含义重新以类相从,分作“善行·果报”、“ 命理·术数”、“ 遇仙·除害”、“ 异域·奇闻”、“ 姻缘·幽情”五部分,合理诠释世间万事万物因果关系及意义。普通读者可借由此书引发人生思考,并可由此书一窥华夏文明中心价值之一。亦可由此书进而阅读《青琐高议》以及其他同类著作元典。
展开
精彩书摘
十二  龙女报恩的诸多版本——《朱蛇记》

唐人李朝威决计不会料到,自己得以留名青史,乃得益于他的那篇讲述龙女报恩的传奇小说《柳毅传》。《青琐高议》后集卷九的《朱蛇记》,副题为《李百善救蛇登第》,讲述的则是另一种版本的龙女报恩。
话说郑州管城的书生李元在庆历年间随着家人去钱塘赴任,在吴江江岸边见到一条被牧童捕捉的红色小蛇,其状貌“长不满尺,赭鳞锦腹,铜鬣绀尾,迎日望之,光彩可爱”,李元心生怜惜,便用百钱从牧童手里把小蛇买了下来。
随后,李元见用自己的衣服将小蛇包裹好带回家,并用温水将小蛇身上的伤口洗净,待夜色降临时放回草丛,看着小蛇缓缓游走,自己方才放心的回到居所。
一年之后,李元再次从这里路过,正走在长桥上,忽然有一青衣小童送来拜帖,并说是“朱秀才拜谒”,李元看见帖子上具名为“进士朱浚”,想着自己并不识得此等读书之人,心里不禁有些疑惑,因而一边整理好衣冠一边与那“风骨清耸,趋进闲雅”的少年对揖见礼。那名唤朱浚的少年称自己的家便在此长桥尾数百步处,今天乃是奉父亲之命,来请李元前去家中做客。
李元见朱浚意态诚恳,不好推拒,便随着他先登舟行水路,再乘肩舆入山,来到一处“朱扉高阙,侍卫甚严,修廊绳直,大殿云齐,紫阁临空,危亭枕水,宝饰虚檐,砌秋寒玉,穿珠落帘,磨壁成牖,虽世之王侯之居莫及也”的所在。一个“高冠道服”的老者立于殿上,周围是数名美妇环侍,朱浚带着李元来到殿中,李元施过礼,老者告诉李元,今天是特地要感激李元从牧童手中救下自己儿子性命之恩德的,李元这才想起前些时候自己以百文买下小蛇一事,如此说来,面前的长者便是一水之龙王。老龙王命朱浚再次拜谢李元之后,乃盛宴款待李元,席间,老者称自己乃是“南海之鳞长”,因功被天帝分封于此,“江阔湖深,可以栖居,水甘泉洁,足以养吾老也”,自己希望安安静静地在这一处清幽的地方度过余生,而世间凡人无不能以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为盼,遂问李元有什么让自己可以“少报厚恩”的要求。李元则感慨“两就礼阁,未沾盛泽,如蒙荫庇,生死为荣”。老龙王听了,便一边备下白金百斤赠与李元,一边叫了一个年轻女子,说那是自己的女儿,希望能够跟随李元身畔服侍。
李元将女子带回家中,问过女子姓氏年岁,女子自言小字云姐,今年一十三岁,李元见其“精神雅淡,颜色清美”且“言笑慧敏”,不禁心生喜欢。三年后,又到了科考的时节,云姐对李元说,自己可以悄悄潜入考场,偷看到考试的题目,让李元先行准备,李元大喜。第二日考试时候,李元发现所出的试题题目果然与头一天云姐告诉自己的一样,于是下笔成章,自然高中榜首。待省试时云姐如法炮制,李元因功名被授意润州丹阳簿一职。
云姐见李元已功成名就,便向李元辞别,要回到龙宫的家人身边。李元自然不舍,“泣留之”,云姐却执意归去,李元只好大摆酒宴,为云姐饯行。席间,云姐赋诗赠别:“六年于此报深恩,水国鱼乡是去程。莫谓初婚又相别,都将旧爱与新人。”其时,李元刚刚迎娶新妇,诗中一句“都将旧爱与新人”顿时令李元百感交集,黯然泪下。云姐也泪湿春衫,拜别了李元后飘然而去。李元与云姐虽名为主仆,但亦两情相悦,怎奈人与异类终难以同途,只得天各一方,徒余无尽思念。
龙女的故事在东晋时佛陀跋陀罗和法显集译而成的《摩诃僧祇律》里即有所记述,五代梁宝唱等所编《经律异相》以“商人驱牛以赎龙女得金奉亲”为题引录该文,后《法苑珠林》和《太平广记》中亦分别引录,题为“俱哆国”。讲述一商人驱赶八头牛前往北俱卢洲,中途在大泽边休息,遇有一离车族的人在泽中捕龙,商人见离车族人抓到了一个修持布萨法的龙女,便问离车族人要将龙女做何处置。离车族人称要将龙女杀来吃肉。商人有心救下龙女,于是提出要以一头牛置换龙女,离车族人不肯,商人就不断增加牛的头数,直至将全部八头牛都拿来置换,离车族人方才同意。商人见离车族人放了龙女,担心他会等自己离开之后再将龙女捕杀,便悄悄跟着龙女。
龙女行至一池边,忽变为人形,对商人说要带他去龙宫以报答救命之恩。商人还担心龙族性情暴烈,喜怒无常,会伤害到自己,龙女告诉商人,自己因为受了布萨法,刚才擒拿她的人她都没有诛杀,何况商人还是自己的恩人呢?若是商人害怕其他龙族,就请在原地等候片刻,自己先去安排回避屏挡诸事。言毕,便先入龙宫去了。
商人见龙门边捆绑着两条龙,便问他们是为什么事落到如此地步。两条龙回答自己乃是因为守候受布萨法的龙女不力,以致龙女被离车族人捕获,因此才被绑缚在此,希望商人能代为向龙女求情。同时,两条龙告诉商人,若一会龙女问他吃些什么食物,务必要说吃阎浮提食,只有这阎浮提食才是凡人能消受的饭食。其余的食物,则有二十年方能消化的,有七年才可消化的,均不适合凡人食用。
龙女在宫里安排妥当,便召唤商人入内坐于宝床褥上,龙女果然问起商人要吃些什么,商人告知吃阎浮提人间食。商人问起龙女那两条龙因何被系于门外,并替两条龙求情,龙女便免去两条龙的死罪,将他们放逐人间六个月以示惩戒。商人见龙女有如此威严,便问她为何还要受布萨法,龙女告知商人,龙亦有五事苦,乃是在生育时、死亡时、交合时、发怒时和入梦时只能以原形显现,因此尤其想精进修持,以期转生成人。商人继续问龙女,自己现在已经得到人身,又该当如何?龙女答,应立即跟随舍卫城的觉者出家修行。龙女又赠予商人黄金八饼,告知此乃龙金,可截而再生,足以让其全家终生受用。之后龙女施法送商人回家,商人的父母亲眷等以为商人已经遇难身死,正聚在一处呼天抢地,忽见商人回来,皆大欢喜。
佛经中的龙女故事主旨在于让观者能珍惜人身,寻求正法;故事流传到民间,情节上则更注重表现报恩的字面意义和增加故事的曲折性。因此被汉化了的龙女报恩——《柳毅传》里,柳毅为被丈夫欺凌的龙女送信于其父洞庭龙王,洞庭龙王知道女儿的遭遇后只会“掩面而泣”,而洞庭龙王的弟弟钱塘龙王性烈如火,知道侄女受苦,便即刻去将龙女的夫婿泾川龙王的次子吃下肚去并迎回龙女。钱塘龙王在洞庭龙王在答谢柳毅的筵席上,欲将龙女许于柳毅,柳毅对钱塘龙王强势之态甚为不满,便极力拒婚。第二日,洞庭龙王的夫人设宴款待柳毅,席间令龙女拜谢柳毅,柳毅“殊有叹恨之色”。回到故乡之后,龙王所赠宝物“百未发一”,便使柳毅成为当地富族。然柳毅先后娶了张氏、韩氏两任妻子,均数月即亡。柳毅“徙家金陵,常以鳏旷多感”,后有媒人牵线,柳毅娶了卢氏,柳毅“视其妻,深觉类于龙女”, 卢氏却笑言“人世岂有如是之理乎”?直到两人育有一子,卢氏方告知柳毅,自己便是洞庭龙女,从前“衔君之恩,誓心求报”,遭柳毅拒婚后,亦是“心誓难移”,经过一番等待,终于“获奉君子”,得以“咸善终世,死无恨矣”。柳毅与龙女琴瑟合鸣,展现在众人眼前的也是一派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欢喜景象。
《朱蛇记》篇末的“议”说道:“鱼蛇,灵物也,见不可杀,况救之乎?宜其报人也。古之龟蛇报义之说,彰彰甚明,此不复道;未若元之事,近而详,因笔为传。”李元与柳毅的善念,令他们有了救灵物于危难的善行,这些因积聚了后来功名显赫光耀门楣的果。最初看似简单的一个善念,实则需要长久以来宽仁祥和的积淀方可达到;所以,茫茫人世间,哪里又有什么事情是偶然的呢?
展开
目录
前言

善行·果报 
一  一日为善易,终身为善难——《李昉》
二  由异类启迪的善念——《仁鹿记》
三  葬之以礼亦为善——《葬骨记》
四  入土为安身后事——《丛冢记》
五  失信践约乃为恶行——《蒋道传》
六  善行善举福荫子孙——《时邦美》
七  痴情女子负心汉——《陈叔文》
八  为财害命难逃天谴——《李云娘》、《龚球记》
九  不施仁德祸及后世——《琼奴记》
十  虚构的警世故事——《桑维翰》
十一  龙与人的交集——《巨鱼记》、《异鱼记》、《梦龙传》
十二  龙女报恩的诸多版本——《朱蛇记》
十三  东方版的庞贝古城传说——《大姆记》
十四  尊重生命——《杀鸡报》、《猫报记》、《化猿记》

命理·术数
一  此中真道,欲辩忘言——《许真君》
二  自然的密码——《胡僧善相》、《僧卜记》
三  长恨此身非我有——《隋炀帝海山记》
四  天涯芳草迷归路——《崔先生》、《韩湘子》

遇仙·除害
一  人神之恋——《书仙传》、《长桥怨》
二  梦里不知身是客——《慈云记》
三  遥遥修仙路——《王寂传》、《群玉峰仙籍》
四  邪不胜正的典范——《李诞女》

异域·奇闻
一  奇幻人间世——《高言》
二  扑朔飞花轻似梦——《王榭》
三  震撼的地狱之旅——《程说》

姻缘·幽情
一  以恩与爱的名义侵夺——《越娘记》
二  痴情隐于平淡中——《远烟记》
三  迷离中的闹剧——《范敏》
四  只有香如故——《小莲记》
五  因果的传奇——《流红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