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近乎口语的鲜活笔调对中医学的千古经典《黄帝内经》进行解读,通俗易懂。
★作者对内经的解读结合其多年的道家修行和行医治病经验,有鲜活的案例、切身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作为支撑,让读者容易读、乐意读、读得深、读得透,并从中受到启发。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讲述“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干支甲子”“五运六气”等中国文化核心思想的论道之书,让读者领会传承千古的中华道脉的思想内涵和永恒魅力。
★本书以解说《黄帝内经》为主,同时涉及《道德经》和《黄帝阴符经》,阐发道家养生观念,并让读者能够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第一章是讲述修真的人的生命状态,天生神足,所以灵动。神是什么? 我们要参。我们梦中有觉知吗? 生病时有觉知吗? 现在有觉知吗? 事实上我们任何时候觉知都不曾消失,即使身体死了,神还在,就有觉知。神气离形谓之死。肉体死了,神还在,所以有六道轮回。首先大家要恢复神性的觉知。
事实上,每个人都很“神”。你有多重啊,你能扛着一百多斤重的东西跑来跑去,说明你的神很有力量。我们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力量呢?因为我们的妄想太多! 当你把神集中到一个点时,力量是很可怕的,可以“移山倒海”。所以小乘佛法里修的禅就是专注。只要专注,当下就是禅了。禅怎么写? 单一——守住一、专注,就叫禅。我们每个人都生而神灵,因为我们不专注,所以我们的神不能集中发挥力量,不够灵光。黄帝的心专注、神凝,这就是“生而神灵”。 “弱而能言”是指婴儿的状态,会表达,这是气足的状态。“徇齐”指思维敏捷,长得圆满,精足,性格好。敦敏,厚重灵敏,形神合一。黄帝最后形神合一达到什么境界? 黄帝的神气已经和肉体同步合一,然后登天,这是形神高度合一。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眼耳鼻舌身意的世界里超越?就是我们的神气越来越弱,有形的东西越来越多,神不能承载形体,连走路都带不动腿。小孩儿神气足,走路都是跳的,带着形体很轻松。当形大神小时,走路都困难,病倒了,最后神跑了,离开形体,人也就死了。
《黄帝内经》的开篇讲黄帝是修真的榜样,我们古人追求的层次高。不像现在的人,不生病就不错了。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 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问岐伯:现在的人半百就衰老了,是社会风气不好吗? 岐伯讲,上古之人懂得保护自己的精气神,形神合一,寿终正寝;现代人反之,不会把握精气的生化规律,不会节省精神,乱耗导致衰老。
夫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是讲养生,春天的风自东方来。忽来一阵北风,这叫邪,不正贼风,要避之。现代人不但不避,还开空调。风为百病之长,悄无声息。要懂得避贼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不是一般的境界。恬,用心品味;淡,水火既济的能量。于虚无境,品味真气,自是恬淡之味。如吕祖言:“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其实这是在讲修法。老子讲:“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修法关窍首在于守无。我们平时神落于有。鲜有进入空境。觉知融入虚无之境界,大家有体会吗? 大家有了觉知,不去思考,这个状态融入虚无! 不落有,不落身体,觉性不消失。无论见到光,见到黑暗,心中起什么念,不理! 这是恬淡虚无。 《圆觉经》里面说:“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这时,神处于无的状态,自然出现光明。这就是“恬惔虚无,真气从之”,身体的病会自己消失,这是入定,所以叫“病安从来”。 定境可以灭业力,病也是一种业力。这是很高级的修真境界。大家神都在,这个觉知不生不灭,何不放下一切,体会一把?
…………
序言
第一章 内经与自然
第二章 内经与阴阳
第三章 内经与人体
第四章 内经与性命
第五章 内经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