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9074
  • 作      者:
    刘惠卿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惠卿,1974年8月生,湖南郴州人,文学博士,现为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2001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是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出版著作《南朝史解读》《北朝史解读》(与何如月、刘宁、潘定武合著,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后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参编《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教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两本教材;在《民族文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浙江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佛教与文学的交叉感应在中国传统学术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近年来成为学术热点。历来囿于诗文的正统地位,研究者多把目光放在佛教与诗文的关系上。对佛教与中国古代小说关系的探讨,则相对较少,而从母题的角度对佛教与六朝小说关系的系统研究,则更不多见。从这个角度来说,其选题是颇有创新价值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与此前小说相比,六朝小说渗入较多的宗教因子,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新貌,这与这时期宗教的兴起和兴盛密切相关。就佛教对六朝小说的影响而言,唐前佛教的传播,佛经的传译,两种文化的相遇、撞击、渗透、交融,影响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潮,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这必然会在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来。因而,要深入研究六朝小说与佛教的关系,首要任务当要考察佛教在唐前的传播状况,以及在佛教影响下对佛教翕然风向的六朝士人在文化心理和人格建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对于唐前佛教的传播研究,成果甚多,在此笔者不想再作叠床架屋的重复研究,重点拟从六朝士人接受佛教的角度,勾勒出士人与佛教的两种关系范式:一种是以探讨佛教义理为主的学理型士人:另一种则是在皈依风尚影响下,倾心于在家实践佛教戒律,甚或供养僧众、营修寺院、为祈求一己之福而提倡佛教信仰的践修型士人,分析他们的各自特征,探索佛教如何通过影响他们的文化心理进而影响文学创作。这是我们研究的落脚点。无疑,这种划分主要是为了研究和论述的方便,在现实生活中,一身兼具两种范型的士人常常存在,对于这种情况,笔者主要根据其重点凸显的方面予以分类,论述时尽量避免重复和交叉现象。
  ……
展开
目录
序言
导论
一 母题诸说
二 母题研究法
三 六朝小说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四 本书研究的立足点、价值和用母题研究法研究六朝小说的意义
五 本书主要内容及所据资料

第一章 唐前佛教的传播和六朝士人与佛教关系的两种范式
第一节 唐前佛教传播概述
一 佛教作为一种方术的传播
二 义理佛教:从格义到玄佛合流
三 唐前封建国家政权对佛教的调节和控制
四 佛教民俗化
第二节 义理佛教和学理型士人
一 学理型士人的形成途径
二 学理型士人的本体分析
第三节 皈依风尚和践修型士人
一 践修型士人的皈依渊源
二 践修型士人的本体分析

第二章 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创作
第一节 佛经文学与仙道类小说创作
一 对佛典影响六朝道经之考察
二 佛典对仙道类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佛经文学与“世说体”小说创作
一 “世说体”小说对佛经故事的袭用
二 《佛说维摩诘经》对“世说体”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影响
第三节 佛经文学与宣佛小说创作

第三章 变化与感应: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神通类母题
第一节 两种神通观的碰撞交融
一 中土固有之神通观
二 从平实到神通:佛教神通观的演变
第二节 支解复形母题
一 佛经文学中的支解复形故事
二 六朝小说中的支解复形母题
三 支解复形母题在后世小说中的显现
第三节 分身术母题
一 佛经文学对分身术的描写
二 六朝小说中的分身术母题
三 分身术母题在后世小说中的显现
第四节 感应征验母题
一 中土传统的感应观和佛典对奉佛有验说法的记载
二 六朝小说中的感应征验母题
三 感应征验母题在后世小说中的显现

第四章 报恩与考验: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劝善类母题
第五章 离魂与冥游: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魂游地狱母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