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存稿:朱伟明自选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63931
  • 作      者:
    朱伟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朱伟明,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戏曲及古代小说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著有《中国古典喜剧史论》《中国古典戏曲论稿》

以及《汉剧研究资料汇编》(主编)等。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与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多次获得湖北省及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存稿:朱伟明自选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经典作品的文本阐释,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探讨,以及20世纪学术史的 回顾与反思。全书在较为广阔的学术背景下,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宏观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古代小说与戏曲的丰富内涵、显 著特征与独特的审美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存稿:朱伟明自选集》:
  这里,孔尚任所谓的“不奇”,是指人物、情节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没有离奇变幻的色彩;所谓的“奇”,则是指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凡俗的深刻意义。在孔尚任看来,被人鄙焉、轻焉,视为不足道的桃花扇故事,之所以值得传写,就在于它在平凡的生活事件中,蕴含了丰富深刻的历史内容。那里的妓女、荡子、游客,既是普通的人,又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斗争中的成员。桃花扇上的血痕,不仅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特殊遭遇,同时也和权奸余孽兴风作浪、“帝基不存”的特定历史内容联系在一起。“桃花扇底系南朝”,此即所谓“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孔尚任从生活现象的自然形态中,发现了它们与历史的联系,从偶然的生活际遇中,看到了社会矛盾的必然结果。因此,他不仅把被人鄙之、轻之,视为不足道之事引入传奇创作,而且尤其强调从这些不奇之事中发现不寻常的意义。他提醒剧作家不但要注意生活中的“奇事”,还要善于从那些“不奇”之事中,提炼出“奇”的内容来,从而为戏曲创作开辟出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不奇而奇”传奇观的提出,是孔尚任对中国古典戏曲美学的重要贡献。它既是对“非奇不传”的传统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也是对清初进步戏剧家成功创作经验的总结。它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戏剧理论在创作思想方面的新成就,同时也体现了清代初年人们审美心理的更高层次的变化。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奇”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庄子就曾提出“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庄子·外篇·知北游》)。把“神奇”视为肯定和赞美的对象。汉人王充更进一步提出“论以文墨验奇。奇巧俱发于心。其实一也”(王充《论衡·超奇篇》)。在古代文学发展的长河中,“奇”的概念被广泛地运用在诗论、文论、画论等各个方面。其内涵也十分灵活。《文心雕龙·体性》中所谓“新奇者,摈古竞今”,既是指内容而言,同时也包括了形式;而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对杜牧关于李贺论述的评价“状长吉之奇甚尽”则是指诗人的创作个性和风格。
  ……
展开
目录
自序
上编
关羽形象悲剧美初探
从诸葛亮的形象看罗贯中的审美理想
《三国演义》“天命观”的文化心理透视
英雄史诗与史诗英雄
——关羽形象漫议
《三国志通俗演义》叙述视角简论
《三国志通俗演义》叙事结构简论
历史意识与史传传统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历史文化心理背景
李逵模式与《水浒传》的文化精神
两种生命的存在方式
——林黛玉、薛宝钗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略论林黛玉的生命意识及其叛逆
主题的严肃与结构的独特
——《儒林外史》解读

中编
孔尚任的传奇理论初探
孔尚任史剧理论简论
孔尚任戏剧结构理论初探
两种不同的理论品格及其意义
——李渔与孔尚任戏剧理论之比较
李渔的“科诨”喜剧理论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杜丽娘形象的心理学分析
《西厢记》与才子佳人模式
《西厢记》与明清戏曲观念的嬗变
中国古典戏曲的分类与悲、喜剧观念的介入
中国古典喜剧的价值与意义
宋金杂剧与中国古典喜剧的初始形态及特征
元代审美风尚与喜剧创作的兴盛
——试论元代喜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
关公戏与三国文化的传播
案头与场上
——试论张凤翼剧作的传播流布
汉剧与中国戏剧史的雅俗之变
《牡丹亭》文本阅读与接受的特点及意义

下编
《宋元戏曲考》的学术贡献与影响
《文学小言》与王国维的学术风格
郑振铎与20世纪戏曲研究格局的形成
明清戏曲研究综述(1994-1995)
20世纪的《桃花扇》研究
英国学者杜为廉教授访谈录
王季思与20世纪戏曲研究
——以《西厢记》研究为例
傅惜华与20世纪元杂剧研究
文学史:现状、问题与思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