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语境下的戏剧剖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04297
  • 作      者:
    唐礼兵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戏剧的演剧艺术对于“人”的倚重性和对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体验的关照深度,凸现出作为“人学”的戏剧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在对“人”的理解、挖掘和开拓上有着先天的优势与强势。
展开
作者简介
  唐礼兵,湖南人,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十年,现执教于暨南大学。爱戏剧、阅读、旅行、美酒,健身圈里剧本写得最好,戏剧界中骑行距离最长。曾做过小贩、酒店服务员、编剧、策划、编审,甚至涉足医疗行业,现投身教育界。渴望早日收起教鞭,重归乡里,挥舞马鞭,或牧或猎,尘土自然。
展开
内容介绍
  《暨南中文新知文丛:文学语境下的戏剧剖析》展示了作者唐礼兵扎实的戏剧文学功底和导演学理论与艺术创作的素养,对戏剧艺术中入学与文学剧本、入学与导演阐释的相关机理展开了多层次的分析。著作的论述风格还使原本艰涩的带有哲学意味的命题,增添了生动的形象色彩,也避开了令人乏味的行文方式。文章言辞犀利,饱含真诚,促人深思,这大约是年轻学者的朝气使然。
展开
精彩书摘
  戏剧的文学性最初必然体现为戏剧文学的文学性。
  戏剧文学(剧本)既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类型,同时又是戏剧各艺术元素起步的基点。戏剧文学作品的这一双重特性,决定了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征:文学性。
  首先,文学体裁的要求。戏剧文学剧本也是用语言(文字)写成的,语言的文学性要求当然也适用于这种文学体裁。
  我们仍然要提到戏剧学理论的鼻祖亚里士多德。他在总结古希腊悲剧的著作《诗学》中,认为悲剧的六个组成部分是“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其中的“情节”、“言词”与文学的要件要求“情节”、“语言”是一致的。
  然而,语言和情节只是文学性的外在形式。所谓文学性,除了语言和情节这些外在形式之外,还包含着文学作品内容上的要求,可以称为文学性的内在表现。
  高尔基将作家从事的职业称为“人学”,强调这一艺术对“人”的特殊关照,这是意义深远的。本书将戏剧置于文学语境下的分析,正是依照这种“人学”的尺度。作为文学体裁之一,戏剧文学当然也是“人学”。人物形象的塑造,乃是评价戏剧文本中文学价值高低的重要问题。像《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万尼亚舅舅》、《安娜·桂斯蒂》、《苝京人》、《雷雨》、《茶馆》等戏剧作品,之所以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又能在戏剧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塑造的人物形象能与中外其他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相媲美。具有文学价值的人物形象,既不是某种观念的简单图解物,也不仅仅是所谓“类型化”的人物。它应该具有丰富的个性,同时又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就像别林斯基①对莎士比亚②剧作中人物形象所评价的那样,它们“是两个极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的融合的成功”,“这是把普遍的概念在一个被艺术的创作出来的人物身上特殊化起来,他是个人,又是概念”。③这样的人物形象才是文学中的典型形象。同样,戏剧如果不能塑造这样的典型形象,而只是提供“类型人物”,很难说是成功的。事实上,真正的现实主义剧本,从来都不满足于只把“类型人物”送上舞台,而是用戏剧艺术有限——也同样有力——的表现手段努力塑造真正的典型形象。
  强调戏剧文学剧本的这种文学价值从来都是必要的。在世界戏剧史上,我们不难发现,往往是那些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典型形象能最容易也能最长久地屹立在戏剧舞台上。《哈姆雷特》能在世界各地千万次地被搬上舞台,其中哈姆雷特这个典型形象具有的极高文学价值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现当代的戏剧艺术中,语言犀利的有,情节复杂的也有,但是留下的经典不多。从戏剧文学剧本开始,具有较高文学性的典型形象的创造就存在着缺陷,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剧本还是导演,或者表演,如果没有能够同完成“人学”的任务统一起来,忽视了戏剧应有的文学价值——塑造典型形象的话,往往容易归于失败。因为除了语言和情节,戏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从来就是一部优秀戏剧作品的必然要求。
  戏剧文学对于语言、情节和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内在要求,同文学所追求的语言、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其次,戏剧文学剧本是戏剧艺术的起点和基点。戏剧对文学性的依赖程度之高,已经让文学性成为其艺术本质的内在要求之一。通过对戏剧文学一戏剧舞台艺术和电影文学一电影的比较,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
展开
目录
总序 赵维江
序 鲍黔明
引言
导论

第一章 戏剧文学与演剧艺术的文学性
第一节 戏剧——诗(文学)
第二节 戏剧文学及其文学性
第三节 演剧艺术及其文学性
第四节 文学性的形式要素——价值内涵——外延——“人学”本质

第二章 导演阐释的文学性内核
第一节 导演——导演阐释——“二度创作”
第二节 导演阐释——面对一度创作——剧本分析
第三节 导演阐释——面对舞台呈现——导演构思
第四节 导演阐释——文学性内涵——“人学”本质
第五节 文学性(内容性)和舞台性(形式性)的矛盾一发展一统
第六节 荒诞派——反文学性——反舞台性——反戏剧的戏剧

第三章 导演阐释在演剧艺术中坚守文学性的实践运用
第一节 契诃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莫斯科艺术剧院
第二节 老舍——焦菊隐——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第三节 徐晓钟——《桑树坪纪事》

第四章 理想的戏剧
第一节 卡塔西斯的戏剧——戏剧的作用、功能及目的
第二节 艺术的戏剧——自由性、独立性、真实性
第三节 诗意的戏剧——戏剧的方式
第四节 观众的戏剧——戏剧的组成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鲍黔明先生来信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