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thinking straight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86318
  • 作      者:
    (美)丹尼尔·列维汀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信息超载时代,焦虑而混乱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
人们求助于各种管理——信息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而这背后的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你的认知系统。
大脑是如何组织信息的?你的注意力系统和记忆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通过认知科学中的前沿成果,深入了解注意力、记忆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工作、社交,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诺奖得主大卫·休伯尔、
诺奖得主斯坦利·普鲁斯纳、
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娜汀·卡斯罗、
《撞上幸福》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
《搞定》作者戴维·艾伦、
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兹、
前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史蒂芬·科斯林
联袂推荐!
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报道热议!
展开
作者简介
丹尼尔•列维汀博士(Daniel J. Levitin)
加拿大蒙麦吉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行为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学院和教育学院的特聘教授。曾在斯坦福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并担任过多家企业的咨询顾问,包括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布兹-爱伦-汉密尔顿咨询公司、苹果公司、美国海军、索尼、美国富国银行等等,面向学生、企业领导者等广泛人群。

著有纽约时报畅销书《迷恋音乐的大脑》、《传唱世界的六首歌》,他的书被翻译成21种语言。其中《迷恋音乐的大脑》为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指定课堂教材,并被列入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计划指定阅读书目。
展开
内容介绍
如今,泛滥的信息已将我们淹没——我们经常找不到车钥匙、误了约会、筋疲力尽却混乱低效。过量的信息输入,造成我们庞大的精神损耗和负担,不断抢夺我们的注意力,让人产生认知功能障碍,频频做出错误决策。
如何让自己每天不只是被所见所闻牵着走,而把重要时间集中在创意和思考上?
如何在信息失控时代,在工作和生活中重获一种掌控感?
心理学家丹尼尔•列维汀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结合注意力、记忆分类等神经理论,为你提出解药。他认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重点不是避开众多信息,而是重新组织你自己的大脑!
人类大脑进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信息爆炸的速度,但若能将充塞在我们脑中的信息取出,让它外部化,或者对信息分类或形成组块,就可以重新组织并加以管理,从而卸下脑中负担、让头脑再次高效运转!
一个“有序”的大脑,才可以帮助你做时间管理、人际管理,在家庭生活和公司行为上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书中既有理论,又分析了大量和我们生活相关的实例,读来鞭辟入理,趣味横生。
展开
精彩书评
丹尼尔•列维汀是我认识的*有洞见力的神经科学家之一。《有序》这本书重要,充满智慧,并且写得非常精彩!
——丹尼尔•吉尔伯特,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撞上幸福》作者

如今,我们不仅需要做大量的商业决策,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做无数的选择。《有序》引起我的兴趣,是因为我每天就在遭受信息轰炸。这本书将让你更好地理解大脑机制,并告诉你在信息泛滥时代如何保持清醒的大脑。
——马克•赫德,甲骨文CEO

结合真正的知识与学问以及基本常识会得出什么?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丹尼尔•列维汀的《有序》。
──乔治•P•舒尔茨,第60届美国国务卿

列维汀用轻松又有趣的方式谈论大脑,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是我们领域强有力的发言人。
──大卫•休伯尔,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有序》博学地综合了列维汀本人的贡献、我们对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新理解,以及人类思维运作方式的深刻观点。
──斯坦利•普鲁斯纳博士,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有序》读起来就像看电影,毫不枯燥。它完美展示了效率科学,教你如何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思维,把事情搞定,并让你变得更有创造性。
——戴维•艾伦,《搞定》作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 章 注意力及记忆是怎样工作的
厘清思路的第一要务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错觉的世界。我们认为自己已经意识到周围的一切事物。我们看见了一个不间断的完整的视觉世界,一幅由许多小细节构成的画面。每个人都有盲点,但由于枕叶皮质有效地填补了缺失的信息,我们对自己的盲点一无所知。这个盲点也一直隐藏得很好。无意视盲实验(正如我们第1 章提到的大猩猩录像实验)表明,尽管自我感觉已经观察到了一切,事实上,我们只观察到了世界很小的一部分。

我们会观察周围的事物,一部分是由于意志(我们选择注意某些事物),一部分是由于对危险的警报系统,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大脑的异常行为。大脑已经预设好,让我们能够自动分类,而不需要意识的干预。当预设的系统与大脑自动分类方式发生冲突时,我们就会遗失物品,错过约会,忘掉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坐在火车或飞机上时,你呆呆地望着窗外,根本没有特意观察任何事物。你可能会发现,时间很愉快地过去了,但你的记忆里根本没有你真正观察到的事物、你真正思考的事情,或者你根本记不起那一阵究竟流逝了多少时间。你也许还有过类似的经历,坐在海边或湖边,让大脑漫游,享受放松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一种思绪可能会向另一种思绪无缝转移,想法、视觉图像、声音、过去、现在、未来都融合在了一起。思绪向内——意识流思维联系更松散,其状态就像晚上做的梦,我们也将其称为白日梦。

这种大脑特殊状态的显著标志是不同思维与想法之间的流动,感觉与概念之间的无障碍状态。这也可能让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瞬间找到思路。这一发现——支持更流畅和非线性模式思维的特殊大脑状态——是神经科学过去20 年*伟大的发现之一。这种状态激发了我们的意识,当我们不做任何事时,它会让大脑切换到出神的状态;当做的事情很无聊时,它又会绑架你的意识。这种状态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你发现一本书已经读了好几页,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在高速公路上开了很长一段路,却突然发现自己不知身处何地。这也跟你突然发现一分钟之前还在手里的钥匙现在却不知何处的机制是一样的。当这一切发生时,你的大脑去哪儿了?

设想、规划人生,设想自己处于某种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唤起同情,回忆之前的人生,这些都与白日梦或神游神经网络有关。如果你突然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开始设想接下来某些行为的后果,或者接下来可能会遭遇的情形,你的大脑会指挥你的眼睛向上翻或向下看,而不是直直地盯着前方,你会全神贯注地进入某种思维中:这就是白日梦模式。

这种白日梦模式的发现并没有受到大众媒体的诸多关注,却改变了神经学家对注意力的看法。白日梦与神游,正如我们所知的那样,是大脑的一种自然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在做白日梦(或神游)后会感觉舒坦,为什么度假和小睡能让人恢复精力。人类对这一系统的倾向是如此明显,发现这一现象的马库斯·赖希勒将其命名为“默认模式”。这是一种放松的大脑状态,当你无所事事时,当你躺在沙滩椅或仅仅躺在安乐椅上,喝着单份麦芽威士忌时,你的大脑都会从一个主题神游到另一个主题。这并不是由于你不能从起伏的思绪中专注于一个主题,而是你根本不需要回应任何的单一念头。

这种大脑神游状态与高度专注于某项任务时的状态有着很大反差,例如当你在报税时,在书写报告时,在陌生城市找路时。这种高度关注任务的模式是注意力的另一种主要模式,主要负责我们所从事的高级别的事情,研究者将其称为“中央执行系统”。这两种大脑状态形成了阴阳两极:当其中一种开启时,另一种就会关闭。当执行紧急任务时,我们的中央执行系统就会开启。大脑神游网络被压抑得越多,我们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就越高。

神游模式的发现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很难注意某件事情。“注意”这个短语其实很形象,里面富含一些有用的信息。我们的注意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一个“这个或那个”的零和游戏。我们会注意它,无论是出于我们的意识,还是我们的注意力过滤器认为它很重要,都会将其推至注意力焦点的*前端。当我们注意一件事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将注意力从其他事物上转移开。

我的同事维诺德·梅农发现,神游模式实际是一种神经网络,它并不局限于大脑中某一特定位置。相反,它与分布在大脑中不同的神经集群相联系,一个接一个,构成了类似道路或者网络的东西。从神经网络的角度思考大脑究竟是怎样运转的,是神经科学近期*意义深远的发现。

20 多年前,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经历了一次变革。心理学家们那时仍主要采用几十年前的旧方法,通过一些客观的、可观察的事物来研究人类行为,例如学习单词,或在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能力;神经学家还主要致力于研究细胞之间的沟通以及大脑的生物结构。心理学家无法弄清大脑物理结构中引发思维的器官;神经学家还停留在单个神经元的基础研究,难以研究实际行为。无创影像的发明开启了这场革命。无创影像是一系列类似于X射线的工具,不仅呈现了大脑的回路与结构,也呈现了人类在存在思维与行为时大脑是怎样运转的——思维中的大脑是怎样运转的。如今,人们对一些技术,例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以及脑磁描记法(MEG)等的缩写都已经非常熟悉。

第一波研究主要集中于大脑功能的位置,类似于神经图谱之类。当你正在训练正面上手发球时,当你听音乐或做算术时,大脑的哪一部分*活跃?*近,研究者们的兴趣已经转向弄清这些区域是怎样协同工作的。神经学家已经知道:大脑运转不会总是在某一特定区域,而通常需要相关神经集群网络组成的回路的协作。如果有人问,“维持冰箱运转的电流在哪”,你会指向哪里?插座?插座如果不插入特定的家电,根本不会有电流通过。如果真要指向维持家电运转的位置,那么应该是整个家电电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贯穿整个房间的电路,而不是某个具体电流的位置。实际上,电流并不存在于任何单一位置。它是一个分散的网络,永远不会出现在手机照片中。

同样,认知神经学家也对大脑分散的功能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语言能力并不存在于大脑某一特定区域:相反,它由许多分散的网络组成——就像你屋子里的电线似的——调动了大脑中的某些区域。研究者们发现,如果大脑特定区域受损,人类就可能失去某些语言功能,这使他们开始思考语言可能存在于大脑中某些特定区域。让我们再来看看家里的电路。如果你的建筑工人不小心切断了一处电线,整个房子都将停电,但这并不意味着电源就在线路被切断的位置——这仅仅代表用于电流传输的一处线路被切断。实际上,能够造成整个房子停电的位置的数量是无穷的,包括切断电源,切断断路开关。即使是从厨房搅拌机的位置切断电流,效果仍然一样。只有经过维修,一切才会恢复正常。这就是神经学家对大脑的认知——一组复杂的重叠神经网络。

神游模式与中央执行模式相反:一旦某种模式被激活,那么另一种将休眠;如果我们处于这种模式,就不会开启另一种模式。中央执行系统的任务就是在你从事某项工作时防止被打扰,限制进入你意识的事物,这样就可以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这里需要重申一点,无论你处于神游模式还是中央执行模式,注意力过滤器都一直在工作,在潜意识中默默地为其他神经让路。

对我们的祖先而言,专注于一项任务意味着抓捕大型猎物、逃离猎食者或者战斗,任何一点分心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现在,我们在写报告、与人交谈、上网、导航、解决问题、画画或唱歌时,通常会调用中央执行模式。这些活动中的一丝分心虽不会造成危及性命的后果,但仍会影响工作效率。

在神游模式中,我们的思维通常关注内在事物,包括我们的目标、愿望、感觉、计划,以及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当我们对他人感到同情时,我们的大脑处于神游模式。在中央执行模式中,我们的思维通常同时关注内在与外在。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专注事物的能力自然是占优势的,但如果过度关注某件事物就会忽视其他事物,例如躲在灌木之后的猎食者或敌人,趴在脖子后面的毒蜘蛛等。这就是接收注意力网络的地方:注意力过滤器对环境中一切可能重要的事物进行检测。

除了神游模式、中央执行模式以及注意力过滤器外,注意力系统还包含第四部分,即我们可以在神游模式与中央执行模式之间进行转换。这种转换让我们从一项任务转移到另一项任务。例如,当你正在与参加聚会的朋友谈话时,注意力突然转移到了厨房里正在谈论的关于火灾的对话。这就是注意力转换机制。它让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前额上的蚊子,然后再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午后的神游时间。在2010 年的一篇论文中,维诺德·梅农就曾与我一起研究证实:这种转换机制是由大脑中的脑岛所控制,脑岛是大脑中颞叶和额叶连接处皮下一英寸(1 英寸=2.54 厘米)位置的一个重要结构。外部两个物体之间的转换需要颞–顶枢纽的短暂参与。

脑岛拥有一个连接大脑重要部分(前扣带皮层)的双向连接。把你的手指放在头顶,它正好就在你的鼻子所对应的后面的位置。离后脑勺更远一点、大约两英寸的位置就是前扣带。下图展示了相对其他大脑器官的前扣带的位置。

中央执行系统与神游系统之间就像跷跷板,脑岛——注意力转换器——就像是一个成年人用手将其中一个系统向下摁,另一个系统就会向上翘。脑岛—扣带网络的功效因人而异,有时像一个抹了油的开关,有时又像一个生锈的旧门。但如果我们太频繁地转换就会感觉疲惫、头晕,就像跷跷板速度太快时的感觉一样。

我们需要注意,前扣带从前部的前额叶皮层与眶皮层延伸到了顶部的辅助运动区域。靠近这些区域的神经都很有趣,因为额叶皮层与眶皮层负责诸如计划、部署、神经控制之类的东西,辅助运动区域负责发起运动。也就是说,控制我们记住报告到期以及手指在键盘上敲打的区域,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与大脑中让我们保持关注某个任务的区域,例如让我们端坐在椅子上完成报告的区域是相连的。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打开大脑的黑匣子
引 言 大脑是如何组织信息的

第1章 太多信息,太多抉择
认知过载的内幕
每天,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其中大多数的抉择都是不重要的或是没有意义的。过多做决定会造成创造力与动力的缺失。对于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做出自己满意的决定,即我们认为足够好的决定。

第2章 注意力及记忆是怎样工作的
厘清思路的第一要务
人类记忆*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常常无法察觉到错误地回忆了某些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记忆都很确信,但实际上记忆常常是不准确的,是一种扭曲。这种盲目的自信其实很常见,但很难被人发现。

第3章 我们为什么总是在找东西?
组织你的居家环境
大脑*不擅长记忆位置不断变化的物品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记得牙刷的位置,却
往往记不得手机放哪了。组织你的生存空间,将大脑中的信息转移至外部环境,将信息放置在环境中——让环境本身提醒你需要做些什么。

第4章 现代人如何保持联系?
组织我们的社交世界
能否成功组织社交世界取决于是否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记住生日、记住某人*喜欢喝的酒,并不会与自发的生活相矛盾,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紧密安排每一次相遇。这只是在组织你所拥有的信息,让这些自发的交往变得更具情感意义。

第5章 时间管理的秘诀
组织我们的时间
许多成功人士在管理自己的时间时,都会计算他们的时间客观上对自己有多大价值。这里的价值并不一定就是市场价值,也不一定是每小时的工作报酬——这里的价值只是在成功人士心里,他们觉得时间有多少价值而已。

第6章 为*艰难的抉择组织信息
当我们命悬一线的时候
当生病或受伤时,我们的生命似乎被专家所控制,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疾病,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向更多的医生寻求专业意见。你和医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你们应该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合作的伙伴。

第7章 我们如何创造价值
组织我们的事业
我们可以将公司视为一种记忆力交互系统,一个大型信息存储器,每个个体都有效地扮演着负责特定项目的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没有任何人了解全部信息。高效员工的一个窍门在于:了解公司里面每个人会什么。

第8章 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什么
有组织的大脑的未来
互联网时代,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而是知道在哪儿查找这些知识,怎样确定答案是否合理。我们需要测试信息、评估信息。这是我们必须让我们下一代学会的能力——清晰、透彻、批判、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9章 垃圾杂物抽屉的力量
保持弹性的分类
有条理、有组织意味着“所有物品都放在了应该放的位置”,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给自己留有一个放置杂物的模糊分类——电脑中的杂项文件夹,厨房里的杂物抽屉。正如道格·美林所说,组织也给了我们适当混乱的自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