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生来是自由的,也应当保持自由。”
★ 小说大师纳博科夫带着乡愁的文学课
★ 重返俄罗斯文学黄金年代
★ 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果戈理,屠格涅夫,高尔基……
★ 以烛火驱散迷雾,探究伟大作品背后微妙的创作轨迹
1、小说大师纳博科夫的文学课: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他擅长反讽、怀旧与滑稽模仿技法;同时又注重语言的锤炼,以广博学识和文学修养形成令英美本土作家赞叹的英文风格,其炉火纯青的小说技巧令人印象深刻。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纳博科夫的文学价值观及独特的文本分析方法,探究伟大作品背后复杂微妙的创作轨迹,对于全面了解和研究纳博科夫小说的艺术价值、思想脉络及真正独特之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重现俄罗斯文学黄金年代:在本书中,纳博科夫深入讲解了俄罗斯的六位重要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及其代表作品,重现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黄金年代。俄罗斯是纳博科夫的故国,这些作家和作品是纳博科夫从幼年时代即纳入血液的精神养分,有着更为切肤的私人意义。这些带着乡愁的讲稿,以同为作家的灵感和天才之光,带领读者穿梭于未经砍伐的俄罗斯文学森林,是俄罗斯文学、文化爱好者及研究者不可错过的作品。
3、让阅读回归阅读,品尝细节的魔力:纳博科夫是天才作家,也是天才读者。因此本书不同于常规的枯燥的文学批评理论,而是极具可读性,如同一场面对面生动的文学课。纳博科夫以同为作家的敏锐眼光,简洁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极为鲜明地表达他对作品的褒贬,同时从文本而非观念出发,点明作品在艺术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细节着手,深入剖析文本,尤其突出的是对纯粹的艺术性的赞美,对“庸俗”的深刻洞见,以及对文化管制背景下催生的虚伪乏味文学的嘲讽。科学家对事实的尊重,作家对充满想象力的伟大作品背后复杂微妙的激情轨迹的理解,这两者的结合正是纳博科夫的精髓,也是《俄罗斯文学讲稿》的独特魅力之一。让阅读回归阅读,品尝细节的魔力,与鲜活的文字初遇的欣喜。
本书为“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之一,与《文学讲稿》和《堂吉诃德讲稿》一同推出。
二十世纪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纳博科夫离开故国之后,曾于一九四〇至一九五〇年代在美国高校开设俄罗斯文学课程。《俄罗斯文学讲稿》是在该课程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分别对俄罗斯的六位重要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及其代表作品作了深入讲解和分析。纳博科夫以同为作家的灵感和天才之光,带领读者穿梭于精彩绝伦的俄罗斯文学森林,从细节处着手,贴近文本进行作品分析,其中不乏极具个人风格的褒贬,尤其突出的是对纯粹的艺术性的赞美,对“庸俗”的深刻洞见,以及对文化管制背景下催生的虚伪乏味文学的嘲讽。这些讲稿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学价值观,同时显示出相当独特的文学分析方法,是俄罗斯文学及纳博科夫研究不可错过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学术价值。
纳博科夫精通托尔斯泰、果戈理和契诃夫,认为他们是19世纪俄罗斯棒的小说家。当然,他更精通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后者生于1899年。阅读纳博科夫对其他作家的批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洛丽塔》《爱达或爱欲》《微暗的火》,等等。
——《时代》
纳博科夫的想象力和风格令其讲稿不囿于教学之返利而达致怡人的境地。
——《新共和》
我们时代具原创性和创造力的作家。
——《金融时报》
纳博科夫的天赋不仅在于他能将一切主题都转化成清晰的视觉意象,
他还有近乎放肆的幽默感,任何悲剧在他笔下都能荒诞毕现。
——《观察者》
鲜活的记忆萦绕其中,面对命运的恶意嘲讽,或游戏其间,或与之抗争…纳博科夫幽暗跌宕的故事之中闪烁着救赎的微光。
——《新闻日报》
他所使用的语言是一件神奇的工具,微妙至极,却又充满力量:
我们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作者,包括乔伊斯,能像他这样,捕捉世界瞬息万变的光影。
——《波士顿环球报》
天才之作……
遣词造句,精雕细琢,奔泻无隘,直抵始终如一的独造意象,
于无形中将思维的逻辑演绎到了极限。
——《沃斯堡星报》
任何一个认为人、人的思想及缺陷极为重要的个体,
自能发现其中的意趣。
——《里士满时讯报》
在塑造个人经历并赋予其意义上,心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纳博科夫对其刻画之生动、探索之灵活有力,无人能出其右,
由此推及,对于理解和包容个人的经历,亦无人能与他比肩。
——《华盛顿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