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了不起的盖茨比》,畅销全美近百万册,国际大奖作品,《纽约时报》等23家媒体年度推荐。人生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爱情与面包,请选后悔ZUI少的那个。关于爱与成长,选择与命运,探讨关于自我价值的永恒谜题。
爱情与面包,你会选哪一个?
人生没有永远正确的答案……
30年代末的纽约,大萧条进入尾声,尚无战争威胁,一片祥和下,一群年轻人在这里寻找自己的理想和爱情。满腹诗书、冷静睿智的平民姑娘凯蒂·康腾和她的室友伊芙在爵士酒吧里邂逅了一位高贵又迷人的年轻银行家廷克。凯蒂爱上了廷克,然而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与廷克的相遇,让凯蒂就此进入曼哈顿上层社会。她一脚踏进纽约各界精英交际圈,一脚跨入名声显赫的大型出版集团,开启了一整年充满惊奇与疯狂的际遇。
跟腼腆的百万富翁约会,和开朗的上东区公子哥交往,与精明的女巨贾对峙,被专横的上司施压……凯蒂泰然自若地在各种命运的表象中摇曳前行,却发现爱情渐行渐远。在对无望之爱的期待里,她终于明白,指向“正确”的选择往往裹挟着失落之痛。
本书如同写给曼哈顿的一封情书,精致、优雅、幽默、清新
冬天
那是一九三七年的最后一个夜晚。
因为没有更好的计划和指望,我的室友伊芙便把我拽回了“热点”,这家名字取得一厢情愿的夜总会位于格林威治村地下一米多的地方。
扫上一眼夜总会,你看不出这是新年除夕,没有帽子和彩带,没有纸喇叭,夜总会后面现出一个空空的小舞池,一支没有歌手的四人爵士乐队正在演奏《爱我一离开我》的老调子。吹萨克斯管的是个面带愁容的大个子,皮肤黑得像机油,他显然完全沉浸在冗长单调的独奏曲的迷宫中;贝斯手是个咖啡奶油色皮肤的混血儿,小胡子往下耷拉,他小心地不催促萨克斯手,嘭、嘭、嘭,他以相当于心跳速度一半的节奏弹奏着。
寥寥无几的客人几乎跟乐队的曲调一样忧郁,没有人衣着光鲜,有几对夫妻或情侣散坐在各处,但并不浪漫。谈情说爱、钱包充实的都围在“咖啡交谊”的角落里跳着摇摆舞。再过二十年,人们又都会坐在这样的地下室夜总会里,听着孤僻的乐手奏响他们内心的抑郁;不过在一九三七年的新年前夜,如果你是在看四人乐队的表演,只能是因为负担不起大乐队演奏的开销,或没有好的理由敲响新年的钟声。
我们倒觉得这里一切都很舒服。
我们并不是真的理解正在演奏的乐曲,不过我们得说它自有妙处,它不会唤起我们的希望,也不会毁了它。它节奏清晰、充满诚意,这足以成为我们出门的理由,而我们也这么做了。我俩都穿着舒服的平跟鞋和简朴的黑色外套,不过我发现在外衣之下,伊芙穿的是她偷来的最好的内衣。
伊芙·罗斯……
伊芙来自美国中西部,是那种令人惊艳的美女。
在纽约,你很容易以为这个城市最迷人的女人都是从巴黎或米兰来的,其实那只是少数,更多的美女来自意志坚定的州,它们都以字母“I”开头:艾奥瓦州(Iowa)、印第安纳州(Indiana)和伊利诺伊州(Illinois)。在恰如其分的新鲜空气、嬉闹打斗和懵懂无知的滋养下,这些浑然天成的金发美女从玉米田里冒出来,有如边缘闪光的星星。早春的每个早晨,她们拿着玻璃纸包着的三明治,飞奔过门廊,随时招手爬上第一趟开往曼哈顿的灰狗长途汽车。这个城市欢迎并掂量所有漂亮的东西,即便不是马上接受,至少也可以试试尺码。
这些中西部姑娘的一大优势是,你分不清她们谁是谁。如果是纽约姑娘,你总能分得清哪个穷哪个富;对波士顿姑娘,你也分得清谁有钱谁没钱,这可以从说话的口音和举止中看出来。可在纽约本地人看来,来自中西部的姑娘长相一样,说话一样。当然,来自不同阶层的女孩子生长在不同的房子里,上的是不同的学校,可她们所共有的中西部人特有的谦恭令她们在财富和等级上的区别显得十分模糊,或者,也许只是她们之间的区别(这在得梅因很明显)。在我们繁复的社会经济等级面前,实在微不足道,我们如千层冰川般的等级从鲍厄里街 的一只烟灰缸一直横扫到天堂的顶层公寓。无论如何,对我们来说她们看上去都像乡巴佬:大眼睛,天真无邪,对上帝虔诚而敬畏,即使不是全然无辜。
伊芙来自印第安纳州经济体系高端的某处,公司有专车送她父亲上班,她吃的饼干是一个叫萨迪的黑人在备膳室切好的,上的是两年就毕业的学校,在瑞士待了一个夏天,假装学法语。但如果你走进一个酒吧,第一次遇上她,你会搞不清她是个追求金钱的乡下姑娘,还是个在找乐子的富婆;你只能肯定她是个十足的美女,这使得认识她变得简单得多。
毫无疑问,她是个天生的金发美女,头发齐肩,夏天是浅黄棕色,秋天变得金黄,和家乡麦田的颜色一样。她五官端正,蓝眼睛,小酒窝线条明朗,似乎有小钢丝绳将脸颊内部各个部分整整齐齐地固定好,她笑的时候,钢丝绳就会紧绷起来。诚然,她身高只有一米六五,可她知道如何穿着五厘米高的高跟鞋跳舞。一旦她坐到你的大腿上,又知道如何把鞋子踢飞到一边。
令人钦佩的是,伊芙在纽约的确干得不错。她是一九三六年来到这里的,从父亲那里拿到足够的钱在马丁格尔夫人的寄宿公寓楼里租到一个单间,她父亲的影响力也足够她在彭布罗克出版公司找到一份市场助理的工作——推销所有那些她在学校一点儿也不想读的书。
她入住寄宿公寓的第二个晚上,在饭桌前坐下时弄翻了自己的碟子,里面的意大利面全倒在我的腿上。马丁格尔夫人说清除污渍最好的办法是用白酒吸掉,于是她从厨房拿来一瓶烹调用的夏布利酒,把我们打发到浴室里。我们只倒了一点点到裙子上,然后坐到地上,背对门口,把剩下的酒全喝了。
一拿到第一个月的薪水,伊芙便退掉了单间,也不再从父亲的账户上取钱。伊芙独立生活几个月后,她老爸寄来五十张十元钞票,还有一张充满爱意的条子,说他怎么怎么为她感到骄傲,她把钱退回去,好像它感染了结核杆菌似的。
——我愿意屈从于任何东西,她说。就是不要受制于人。
目录
前言
冬天
第一章/ 友谊地久天长
第二章/ 太阳、月亮和星星
第三章/ 敏捷的棕毛狐狸
第四章/ 解围
/ 一月八日/
春天
第五章/ 有的和没有的
第六章/ 最残酷的一个月
第七章/ 孤独的枝形吊灯
第八章/ 放弃一切希望
第九章/ 弯刀、筛子与木腿
第十章/ 城中最高楼
第十一章/ 美丽时代
/ 六月二十七日/
夏天
第十二章/ 二十英镑六便士
第十三章/ 烽烟
第十四章/ 蜜月桥牌
第十五章/ 追求完美
第十六章/ 战乱
第十七章/ 读懂一切
第十八章/ 此时此地
第十九章/ 通向肯特之路
/ 九月三十日/
秋天
第二十章/ 地狱没有烈火
第二十一章/ 你疲惫,你贫穷,你屡遭重创
第二十二章/ 梦幻岛
第二十三章/ 现在你看见了
第二十四章/ 王者归来
第二十五章/ 他生活的地方与他为何而活
第二十六章/ 圣诞夜的昔日幽灵
/ 十二月三十日/
尾声 中选甚少
附录 少年乔治·华盛顿的《社交及谈话礼仪守则》
鸣谢
如果你拿起了《上流法则》却未把它列入近年读过的五部ZUI佳小说之一,我会对你十分担忧。这本书简洁而卓越,还是一部富有新意、熠熠生辉同时极为独特的作品。
——《水牛城新闻报》
这是一个气泡翻腾、观察入微的故事。来自布鲁克林,做着秘书工作却踌躇满志的年轻女孩撞入三十年代曼哈顿上流社会精英人群之中。这也是对在爵士酒吧、华尔街咖啡店、市中心香槟皇宫和下东区地下酒吧偶然发生的社会炼金术一次可爱的招魂。
——《纽约时报》
一本从开始读的那一刻起,就能牢牢抓住你的小说。
——《VOGUE》
这部讲述曼哈顿奋斗与求生故事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极为出色,
值得关注。
——《华尔街日报》
打开比利·霍利迪的音乐,倒上一杯马提尼,将你自己沉浸在凯蒂·康腾的故事中吧。托尔斯显然十分了解他笔下的上流社会,还有一群时而生动、时而莽撞的年轻人。
——《人物》
闪闪发光的杰作。幽默的对白、尖锐的观察和一群令人赞叹不已的有趣的人。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