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六朝抒情小赋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14446
  • 作      者:
    池万兴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池万兴,1962年生,陕西彬县人。现为西藏民族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咸阳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国司马迁研究会理事、中国赋学会理事等。刊发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6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两项。曾荣获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六朝抒情小赋概论》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三章为宏观研究,将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放在整个中国赋史的发展流程当中与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做到宏观观照,整体把握。中编分为八章,分别对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的悲士不遇赋、隐逸赋、婚姻赋、恋情赋、山水游览赋、俗赋、咏物抒情小赋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门研究。这一部分主要是从主题学的角度研究该时期的抒情小赋。从中可以看出,该时期的抒情小赋和诗歌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诗中所有的题材内容不仅在赋中都有反映,而且赋的内容比诗歌更为丰富多彩,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赋的诗化倾向,这对唐诗的发展无疑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下编主要对抒情小赋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探讨。分别论述了抒情小赋的铺陈特征、典故运用、内在结构、形象刻划、意境创造、比兴作用以及移情等等。通过本编的研究作者认为,该时期抒情小赋的艺术成就远远地超过了汉大赋,在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的发展为唐代诗歌的繁荣提供了直接的艺术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王粲出身名门望族,遭逢乱世,避难荆州。但刘表因其“貌侵”且“体弱通悦”而不予重用。在悲愤压抑之下,当他登上荆州麦城城楼远眺之时,那种久已淤积在胸的愤懑、哀怨、苦闷等多种复杂的感情,如火山爆发般喷薄而出,于是创作了《登楼赋》。从作品可以看出,他虽有“假高衢而骋力”的抱负,幻想能有施展的机会,然而却“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在东汉末年的大动乱中,理想既无从实现,才能亦无处发挥,他只能慨叹:“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借以抒发其不获世用的苦闷。在这种失意的悲叹中,既有对统治者所造成的动乱社会现实的不满,也蕴含着对当时刘表昏庸、不能知人善任的讽刺。王粲对封建统治的腐朽及对现实昏暗的认识和批判,远较汉人进了一步,所以能激发起历代有志文人的强烈共鸣。
  曹植由于其自身不幸遭遇,使得他的诗赋充满了深沉的怨愤。其《鹦鹉赋》、《离缴雁赋》、《鹞雀赋》、《蝉赋》、《白鹤赋》、《歇赋》等借物咏怀的赋,一方面抒发其“体贞刚之烈性,亮乾德之所辅”(《歇赋》)的道德人格,一方面发抒其“遇旅人之严网,残六翮之无遗”(《鹦鹉赋》)、“常戢心以怀惧,虽处安其若危”(同上)的被迫害、被压抑的愤懑,另一方面则“冀大纲之解结,得奋翅而远游”(《白鹤赋》),幻想统治阶级能够解除对自己的压抑打击,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上编
第一章 赋的文体意义
第一节 说赋
第二节 赋的渊源
第三节 赋之流变
第二章 六朝抒情小赋的生成
第一节 六朝小赋生成的社会诸因素
第二节 赋家审美情趣的转变
第三节 文学自身的发展结果
第四节 赋家创作环境及赋的产生方式的变化
第五节 诗歌的繁荣及其对赋的影响
第三章 抒情小赋的演变轨迹
第一节 建安时期
第二节 正始与西晋抒情小赋
第三节 东晋抒情小赋
第四节 刘宋抒情小赋
第五节 齐梁陈抒情小赋
第六节 庾信与北朝抒情小赋

中编
第一章 关注社会 表现现实
第一节 抒写雄心壮志、表现动乱现实的建安抒情小赋
第二节 现实政治沉重压抑下的正始抒情小赋
第三节 两晋抒情小赋的忧生念乱与愤世嫉俗
第四节 南朝抒情小赋对现实的反映
第五节 北朝抒情小赋
第二章 六朝“悲士不遇”赋
第一节 “悲士不遇”——一个永恒的主题
第二节 沉郁悲怨的美学风格
第三节 苦闷与压抑的宣泻
第三章 六朝隐逸赋
第一节 隐逸赋兴盛的时代因素
第二节 隐逸——士大夫一个永恒的文化主题
第三节 隐逸赋的积极意义
第四章 六朝山水游览赋
第一节 六朝山水赋的繁盛
第二节 六朝山水赋的思想价值
第三节 六朝山水赋的艺术价值
第五章 六朝婚姻赋
第一节 六朝婚姻赋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六朝婚姻赋的分类
第六章 六朝恋情赋
第一节 辞赋中的恋情描写
第二节 男女相悦相恋之赋
第三节 正情定情赋
第七章 六朝俗赋
第一节 何谓俗赋
第二节 俗赋的特征
第三节 俗赋产生的多元因素
第八章 六朝咏物小赋
第一节 审美情趣的转移
第二节 托物讽世
第三节 人生忧患
第四节 个性人格的寄托

下编
第一章 抒情小赋的意境创造
第一节 意境及其生成
第二节 个性化的意境追求
第三节 咏物抒情赋的艺术创造
第二章 抒情小赋的形象刻画
第一节 抒情小赋的人物形象塑造
第二节 咏物赋的形象刻画
第三章 抒情小赋的铺陈特征
第一节 两种赋体铺陈手法的比较
第二节 诗与赋铺陈手法的比较
第三节 骈赋的铺陈手法
第四章 抒情小赋的典故运用
第一节 古文化积淀的艺术再现
第二节 典故的比兴作用
第三节 对于抒情小赋用典的评价
第五章 抒情小赋的比兴作用
第一节 比兴略说
第二节 比兴的拟物寄意作用
第三节 情景交融艺术境界的追求
第六章 抒情小赋的内在结构
第一节 结构的多样化
第二节 形式的建筑化
第三节 句式的诗歌化
第七章 咏物抒情小赋的移情
第一节 移情的现实根据——社会生活
第二节 移情的心理基础——作家心态
第三节 移情的条件——审美联想
第四节 移情的手段——比兴象征

附录
屈原的“男女君臣之喻”与汉赋作家的女性人格
论宋玉赋的三大艺术构成
从西汉“士不遇”赋看西汉文士的“不遇”现象
束皙的赋风及其成因
和宁及其《西藏赋》
赋海奇葩西藏方志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