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第一卷上)外国诗歌与戏剧研究》:
1924年底,梁指南在《文学》杂志第153、154期上刊登连载文章《密尔顿二百五十年纪念》,详细介绍了弥尔顿的生平和创作,以及他在西洋文学和史诗传统中的重要地位。在这篇文章中,梁指南还译出了弥尔顿《快乐的人》和《沉思的人》这两首诗的部分段落。
当时尝试翻译弥尔顿诗作的还有梁遇春、李岳南、柳无忌、梁宗岱等诸多其他学人。傅东华在1930年就已经译出了《失乐园》的前6卷(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而朱维基则于1934年完整地译出了12卷的《失乐园》(第一出版社)。这两种译本均是颇为经典的中译本:前者简明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其弱点是准确性和风格差异上有较大缺陷;后者相当忠实于原文,但因句子结构较为西化,朗诵起来有点拗口。
在20世纪30年代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新月派作家之间曾经就对于弥尔顿作品的评价问题展开过争论。左联提倡“革命文学”,所以比较强调和看重文学作品现时的政治和宣传功效。其代表人物茅盾在《弥尔顿的(失乐园)》(1935)中坚称《失乐园》和《复乐园》这两部作品是“清教徒资产阶级在英雄的革命的时代的产物。到一六八八年之后,清教徒的资产阶级既已确立了政权,这种宗教的英雄的诗歌也就让位于家庭小说了”。但新月派作者梁实秋却针锋相对地矢口否认《失乐园》是英国清教主义的一部宣传作品,他指出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文化遗产。“拒受遗产至少是不智的行为。文学尤其是宝贵的遗产。莎士比亚与米尔顿是资产阶级的,也许是的,但资产阶级里也有天才的人,所描写得也有普遍的韧性,其描写手段往往是后代所不可及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