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流变与会通:中西诗乐美学释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17474
  • 作      者:
    王柯平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柯平,西安人,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西美学与古代哲学。曾任国际普世对话学会(ISUD)副会长,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访问研究员,悉尼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访问教授。现为希腊奥林匹亚哲学与文化中心荣誉研究员。其主要中英文著作包括《理想国的诗学研究》、《走向跨文化美学》、Ethosof Chinese Culture(《中国文化精神》)、Spirit ofChinese Poetics(《中国诗学精神》)与Reading theDao:A Thematic Inquiry(《老子道论解读》)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诗学与美学研究丛书·流变与会通:中西诗乐美学释论》旨在探寻中西诗乐与美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其流变,同时表明其运思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会通特征。内容包括孔子与柏拉图论乐,墨子与荀子论的乐辩,朱熹的道德化诗学观,《明诗》篇三议题,禅悟与空灵之境,创造性转化与生生之德,模仿论与模写说辨析,境界“为探其本”的深层意味,《摩罗诗力说》与摩罗式崇高诗学,方东美的文化理想观与跨文化探索,挪用与创构中的文化诗学,美育的游戏与会通之道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这里,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如何靠快乐、魅力与和谐等特质打动并影响听众的问题。孔子已然认识到音乐艺术的这些特质,历代儒家思想的继承者也沿袭他的观点。例如,荀子就一再重申:“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同样,《乐记》也强调指出:“欣喜欢爱,乐之官也”,“故曰,乐者乐也”。不过,从道德意义上讲,音乐产生的快乐务必符合正道,免于惑乱,契合君子品性,谐调善的意志与好的情感。
  其次,对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区分也至关重要。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对美的形式与善的内容的看法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但我认为孔子式的区分仍有助于肯定形式的必要性和凸显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一般说来,孔子的音乐“美学”,很大程度上是以其“仁”学为基础的。所谓美的形式,除了歌者悦耳的嗓音与舞者优雅的舞姿之外,还要求其始终与和谐的韵律密切配合,要求其具备“声之饰”的“文采节奏”。若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艺术化的人生境界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音乐的欣赏与价值,这样的人生境界,如同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成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都是孔子所倡导与追求的目标。
  ……
展开
目录
“诗学与美学研究丛书”序
前言

一 孔子诗教思想发微
1.独特的社交话语
2.多重性的审美话语
3.双向式的伦理话语

二 孔子与柏拉图论乐
1.心理效应
2.审美价值
3.道德功能
4.政治期待
5.教育作用
6.同异比较

三 墨子与荀子辩乐
1.墨子的消极功利主义
2.荀子的积极功利主义
3.对两种对立观点的反思

四 朱熹的道德化诗学观
1.先验道德原则的确立
2.对“思无邪”的二次反思

五 《文心雕龙,明诗》篇三议
1.文体流变:体式与风格
2.艺术创生:折衷与求通
3.风格范式:自然、雅润与清丽

六 禅悟中的诗性智慧
1.自然景象的启示
2.自然而然的心法
3.诗化的修禅之道
4.空灵为美的境界

七 模仿论与模写说辨析
1.模仿与真实性层级结构
2.模写与渐进式修为过程
3.同异有别的比较分析

八 境界“为探其本”的深层意味
1.何谓“为探其本
2.“能观”之“观”的特征
3.直观观念论的启示
4.审美观念论的影响
5.“为探其本”的深层意味

九 《摩罗诗力说》与摩罗式崇高诗学
1.《摩罗诗力说》的历史地位
2.摩罗诗派与摩罗的寓意
3.破旧立新与摩罗式崇高

十 方东美的文化理想观与跨文化探索
1.文化理想与九层塔喻
2.跨文化探索与转化型超人
3.二次反思与三重性历程策略

十一 阿多诺的批判美学理论
1.文化产业的流弊
2.现代艺术的特殊职能
3.自律性与社会性的张力
4.未来美学的发展前景

十二 挪用与建构中的文化诗学
十三 美育的游戏与会通之道
附录:问题与断想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