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弦歌不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论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7611
  • 作      者:
    赖振寅,方丽萍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弦歌不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论稿》是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集体劳动”有它的强势,也有不足。何况写作还是一项永无止境、充满遗憾的劳动。稿子完成了,但没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整体分类不够缜密,一些术语使用尚欠周延,语言风格尚欠统一等。在文学史时段划分上,忽略了文学史上存在着一些有深刻意味的“夹缝时代”,如中唐德宗的贞元时期。一刀切式的朝代分期法是迁就教学计划与进度的无奈之举。文体划分显然与古代文学的文体有不小的差距,四大文体的截然划分势必遗漏一些重要的古代文体,如赋、骈文、奏议等;再比如小说,主要专注于白话小说,而文言小说无形中就被忽略了。
展开
精彩书摘
  其次,古代文学教研和科研需要注入人文关怀和审美体验,从而在提高人生境界、丰富情感上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古代文学及其研究成果本不应该是枯燥的、难懂的,甚至曲高和寡的,因为文学本身就是需要心灵沟通、情感体验与人生感悟的。古代文学有时候就是一座曾经无比繁荣的古城,教学和研究的过程就是在探索、解密,研究者和教师需要在如何抓住观众好奇心理、如何倾注情感上下功夫。很多当代学者会有这样的共鸣,很多研究者(如叶嘉莹、顾随等),都是带着浓厚的学术情感、文化情感开展教学和研究的,而今天还有多少学者是带着情感进行教学和研究并体现这种情感和担当的呢。情感重要,因为它是决定教学和研究是否有血有肉,是否活生生的关键。这样的教学或成果也是通俗而不低俗的。通俗的背后往往需要有研究者艰辛而高深的学术支持。所以,在古代文学的传播过程中如何通俗的同时又不低俗值得我们深思。
  再次,可以多编著一些通俗的古代文学知识读物,多写一些普及性文章,新编选一些适合当下的总集、别集,使古文底子、社会文化背景隔阂不再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文学研究者应该担负起将经典通俗化、生动化的重任。20世纪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当时的古代文学各个领域里的著名学者撰写的一套普及古代文学知识的读物——《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知识丛书》。叶嘉莹先生也曾萌生过普及古代诗词的愿望并身体力行,2007年中华书局和北京出版社推出了根据她上课或演讲而整理的录音稿,主要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普及读本,包括《唐宋词十七讲》等。2013年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上中华书局出版了《诗词写作常识》《诗词格律》《怎样赏诗》等“诗词中国”普及读物。这些书籍对于普及古代文学知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总量少,宣传力度不够,受众范围有限。比如,我们至今背诵经典唐诗依然沿用清人孙洙(蘅塘退士)辑选的《唐诗三百首》,两百多年过去了,它是否还适合当下审美需要值得我们怀疑。结合当下编选新的《唐诗三百首》及其他总集、别集也是极有必要的。另外,学术普及意识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学者也不屑为此事。所以,学者们躬下身来,有意识的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喜欢的语言多编写一些古代文学通俗读物、多结合时代发展编选一些集子是非常有意义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回归古典还是回到古代——对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思考
一 古典与古代的畛域与旨要
二 历史主义的思维定势
三 回归经典的可能与可行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启示
一 博通:功底与态度
二 高瞻:气魄与才力
三 情怀:对象与目的
四 结论:“是什么正在从我们身上剥落”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核心策略
一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二 宏观把握基础上对限定情境言说的体悟
三 个性与规范间“约定的自由
四 文学与人生的多元共生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编写改革设想
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编写的历史回顾
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当代语境
三 建立文学本体核心价值观
四 对文学遗存的裁缀取舍
对新媒介环境下的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一 新媒介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二 引领学生回归书本
中国古代文学的大众化问题
一 表面的繁荣与内里的冷寂
二 推进古代文学走向大众

第二部分 史论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的思考
先秦文学史教学论
一 以文学为本位对先秦文学作“整体叙述”
二 在文化大视野下对先秦文学作境界拓展
三 在理论观照下对先秦文学作深度解读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学论
一 以赋为宗,诸体大备——汉代文学总览
二 经学视域下的汉代文学特征
三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
四 文的自觉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征
唐宋文学史课程教学探索研究
一 唐宋文学史课程的价值定位
二 应提倡综合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第三部分 文体论
第四部分 个案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