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英国文学研究
意识流与日常生活
——以乔伊斯与伍尔夫为例
“帝国号手”的暮年:鲁德亚德·吉卜林后期小说研究
女性视角下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经典的解构
城市、驱魔与自我身份:《错尽错觉》中的巫术与宗教
神坛上的玛塞莉娅:从近代英国流行文化看《米兰公爵》
对女性崇拜的再现
法国文学研究
台湾汉译法国文学作品之进程
18世纪法国巴黎“文学场”中的伏尔泰
——以《查第格》、《老实人》等三部哲理小说为例
我杀故我在?
——《死亡之匣》中的存在与荒诞
俄国文学研究
论扎米亚京小说《我们》中之悲剧与反讽
——神话原型批评之分析
罗蒙诺索夫批评史三题
后苏联俄国文学产品:满足俄罗斯帝国诉求的审美消费
黑格尔与胡塞尔:雅克布逊诗学的哲学渊源
美国文学研究
《万有引力之虹》的技术伦理观
谁在歌唱?
——论《野草在歌唱》和《最蓝的眼睛》中
反抗性话语的形成
感伤之旅:在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上
——《太阳照样升起》作为旅行文学
图像转折时代与《美国》三部曲的语像叙事
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的纳博科夫小说研究
格雷·史奈德的“砾石成道”表意法研究
东亚文学研究
韩国檀君神话的神坛、坛树与原始性
比较文学视域下“雨”、“月”意象的解析
——以《雨月物语》为例
村上春树的“越位”——兼论后冷战时期中的“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王国维“境界”的西学来源
从“神学家们的讽喻”到“诗人们的讽喻”
——但丁的讽喻诗学与《神曲》创作
诗学思辨:奥斯维辛之后西方文学观念的嬗变
编后记
内容摘要
如何使文化研究在外国文学界不是作为流行理论被套用,而是内化成作为视野和方法的“文化转向”,具体运用于对英语文学、俄语文学、法语文学、德语文学、东南亚文学、比较文学等具体个案阅读、辨析、判断,这显然是外国文学研究进程中艰难而又重要的变化,同时又是醒目的标示。本论文集就是显示这种转型的重要成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