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这本书(文论及其时代)》试图把受到现代科学影响的人文研究方法带进“龙学”之中。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1500年前就已警觉到传统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需要革新。在印度文化、印度语言学与佛典翻译巨浪的冲击下,他认识到中国人缺乏文法、音韵与修辞学上的分析性的概念以及思维结构的理论系统性。他为此而努力:为没有文法观念的中国人下一个文法结构的定义;为刚刚才认识到自己的语言发音有“四声”的中国人下一个声乐上的理论解释;为传统“赋、比、兴”修辞分类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可惜他都未能达到他的目的。
刘勰超乎凡俗的警觉性已把他放在一个“出于其类,拔乎其萃”的地位,成为一个在文化关键性的问题上存在着先知先觉性的人物。同时,他为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了一个形式性与比喻性的、借镜自《易经》的系统。这个系统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不能说是没有缺点的。但在中国传统中,相对于任何一位哲学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甚至王弼,刘勰都是一个独创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