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拥抱工业文化,这本书一定会让你大呼过瘾,因为它的严密论证正中你的下怀。
如果你反对工业文化,这本书可能会让你莫名烦躁,因为它的精彩辩驳会让你哑口无言。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首,也是古今中外各个国家、民族孜孜以求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说,富强是一种各国都持有的普世价值。作为价值观的富强就是对于基本生存权的珍视:在一个不受侵略的安全环境里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然而如何富强? 本书通过梳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大国的发展历史,以文化为中心视角剖析工业文化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从全球范围内思考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竞争问题,呼吁中国应倡导工业精神。 在各国工业化历程中,可以辨识出两种文化,一种是支持与鼓励工业发展的工业文化,一种是反对与阻碍工业发展的反工业文化。只有当工业文化战胜反工业文化,在国家主导思想与政策层面占据优势地位时,一国才能顺利实现现代经济发展,否则就会出现衰退乃至边缘化。以史为鉴,作者认为中国仍然需要培植并巩固工业文化,确保工业精神茁壮成长。
“从根本上讲,美国已不再强大了。”
1989年,在日本出版的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新日美关系的对策》的书中,出现了这样令人感到震撼的句子。 当然,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日本工业在全球市场上咄咄逼人,令美国工业界和政府感到难以招架。但美国毕竟是资本主义阵营的首领,拥有足以摧毁地球的核武库,而且美国的军队还驻扎于日本这个二战战败国的国土上,日本亦依赖美国的军事力量提供安全保护。在这种形势下,说“美国已不再强大了”,难免令人震惊。
说出这句话的是日本人盛田昭夫,日本顶级企业索尼公司的创始人。《日本可以说“不”——新日美关系的对策》是盛田昭夫和日本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的对谈记录。这是一本充斥着日本民族主义的书,石原慎太郎在书中公开宣称:“白人创造的现代文明正在走向终结……当然,日本人自身也必须进行意识改革。由于盛田先生对自己的产品十分自负和自信,所以这种产品能够打向全世界。同样道理,我们对自己的技术及在此基础上开出的文明之花,必须具有清楚的认识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阔步前进。” 言下之意,日本人将要创造一种取代西方文明的新文明。这种想法,狂妄自大,却也颇合时代氛围。用一位美国学者的话说:“毕竟,日本的战后奇迹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首次遇到的真正竞争。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和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对美国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在20世纪70和80年代,日本被视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1979年,也就是盛田昭夫和石原慎太郎对谈的十年前,美国学者傅高义(Ezra Vogel)干脆把自己的一本著作取名为《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书名已经表达了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看待日本的心情。在黑船冲击日本过了一百多年后,轮到美国感受冲击了。经过十年的酝酿,日本民族主义者的自信心到 1989 年高涨到不得不宣泄的程度,可谓历史进程的水到渠成。
在 19 世纪,日本可谓非西方世界学习工业文化的优等生。但是,福泽谕吉过分贬低亚洲文明的思想,也为日本人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找到了借口。踏上侵略不归路的日本,一方面激起了中国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也激化了和美英等西方强国的矛盾,终于在 1945 年遭遇了其明治维新以来的总失败。导致日本战败的原因很多,单从工业角度看,日本的钢铁工业、机床工业及重化学工业等战略性工业,在战争爆发前尚相当幼稚,重要的战略物资如机床等还要依赖从美国进口,一旦美国开始实施禁运,日本的战争能力就已经受到严重削弱,最终的败局可谓注定。对日本的国运来说,工业化程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也正因为如此,战后的日本政府吸取教训,继续将发展工业视为头等大事,尤其注重发展钢铁、机械、重化工等战略性产业。美国基于冷战需要并未彻底清算日本,导致大部分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官员仍然留在政府里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日本的工业文化得到了延续,并未被战败打断。对日本战后工业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的通商产业省官员佐桥滋曾这样说:“过去有《全国总动员法》,为了战争政府可以通过高压或自上而下的方式动员一切力量。为了使日本成为一流国家中的一流国家,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全国总动员法》,尽管它的形式可能与战时有所不同。如果没有《全国总动员法》来凝聚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人们将会主张并从事他们自己喜好的事情,日本也将因此而一事无成。” 在二战中曾被派往武汉战场的前军人佐桥滋,战后继续出任政府要职,为日本的产业政策保留了富国强兵的文化底蕴,尽管在战败的环境里,新的富国强兵战略无法在军事层面展开,而集中于要努力成为“一流国家中的一流国家”这一国家主义价值观。同时,以新的产业政策来继承战时的《全国总动员法》,又是对殖产兴业战略的继承。因此,明治维新时代形成的日本工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战后的日本政府得到了保留。正是基于具有战略思维的工业文化,通商产业省主张发展包括轿车工业在内的重工业,而当时日本的金融界与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这样做没有经济意义。 事实证明,通商产业省的决断是正确的。另一方面,由于日本主动选择了投降,许多企业家与工程师避免了在战场上成为炮灰,这些人同样构成了战后日本工业复兴与崛起的中坚力量。日本经济学家森岛通夫曾这样说:“在准战时体制下和战争时期,日本拼命地充实教育(特别是自然科学和技术),随着战事的推进,学习文科和社会科学的学生都要应征入伍,而理工科的学生则保留到最后。” 日本人对理工科教育与人才的重视,显然深得福泽谕吉真传。
当然,日本人也没有忘记福泽谕吉关于文明开化的教导,他们在战后继续向文明程度更高的西方强国学习先进的工业技术。盛田昭夫便坦言,日本工业的基础技术大多取自国外。但是,他认为日本人具有“使基础技术转化为商品方面领先于世界”的能力,这构成了日本工业强大的生产能力。 而他举出的例子,正是他自己的创业史。
绪论 工业文化:一个理论
一、文化:观念与动机
二、韦伯命题:文化影响经济
三、两种文化与国家兴衰
四、另一个格申克龙命题
第一章 拉开序幕:制造业精神与食利者文化
一、时间变动了:告别中世纪
二、路德与加尔文:塑造工作伦理
三、荷兰的陨落:从创新者到食利者
四、荒岛上的鲁滨孙:勤奋伦理的寓言
第二章 革命与乡愁:英国工业文化的兴衰
一、文雅与科学:启蒙的古今之争
二、“这些捣乱的机器应该处死”
三、乡愁泛起:弗兰肯斯坦与田园梦
四、北方与南方:工业文化与反工业文化
第三章 铁与电的文化:德意志工业帝国
一、李斯特:工业化的先知
二、钢铁王朝:德意志帝国的根基
三、电气时代:西门子传奇
四、“我们必须教育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第四章 昭昭天命:美利坚走向工业立国
一、富兰克林:勤奋伦理移植北美
二、国父汉密尔顿:工业立国的蓝图
三、美国体系:工业文化的胜利
四、巨头们:美国工业文化的天命
第五章 摩登时代:工业文化的全球扩散
一、明治维新:工业文化的东方回响
二、福特:摩登时代的工业代言人
三、蓓根的五亿法郎:20世纪预言
第六章 萧条与战争:工业文明的危机与新生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现代病
二、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在乌拉尔山另一边:另一种工业文化
四、工业文化与世界新秩序
第七章 工业文化在东亚:儒家的胜利?
一、日本可以说不:“日本第一”的神话
二、汉江奇迹的蓝图:“我们国家的道路”
三、危机前后:亚洲价值观的实与虚
四、工业文化的普世性
第八章 汉密尔顿还魂:美国再次振兴制造业
一、新的南与北:硅谷与锈带
二、“未来之路”:比尔?盖茨的构想
三、“为什么美国需要制造业?”
四、工业文化的变与不变
结论 工业精神
一、工业强国兴衰的文化启示
二、工业精神:工业文化的内核
三、中国需要工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