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手机,15步拍出大片感短视频,39步完成一部电影!
时间有限,只看精炼干货!用电影技能拍出好看的视频,记录你的美好瞬间!
没有专业设备,没画过分镜,没做过后期,这本书可以让你拍出电影质感的短视频!
掌握手机拍电影技能,拍出高品质Vlog,霸屏抖音、B站!
☆手机拍视频已成潮流,用手机拍出真正的电影正在发力
☆从准备,到拍摄,再到后期,用手机拍出好电影只需39步
☆立时可用的电影干货×各有侧重的拍摄资源
海报:
一个小到可以放进口袋的设备,就能让你编写构思、拍成电影,再发行到全世界!手机让新一代电影人不同凡响。——《星际迷航》导演 J. J. 艾布拉姆斯
手机将带来前所未见的生命力……我认为,新的电影语言将随之诞生。——皮克斯CCO 约翰·拉塞特
你想拍电影吗?
其实,用你的手机就能拍电影。
朴赞郁用手机拍出《波澜万丈》,获柏林电影节蕞佳短片。马利克·本德杰鲁的《寻找小糖人》以手机完成,获奥斯卡蕞佳纪录长片。独立电影人肖恩·贝克在洛杉矶街头用手机拍摄剧情长片《橘色》,成为圣丹斯电影节热门佳片。中国导演陈可辛、贾樟柯也相继拿起手机,向我们展示如何用手机拍一部电影。
不管你想拍一部剧情长片,还是想制作电影短片,本书将协助你快速启动:从预算,到拍摄,再到后期,只需39步!
→简单精准的操作建议:剧本、分镜、预算、取景……
→容易掌握的核心技能:场面调度、镜头选择、灯光、音轨、后期……
→立时可用的表格:预算表、拍摄日程表、分镜脚本、器材清单……
还有专业导演的建议!
【引言】
拍出自己的电影
“这么说你想拍电影。”一个戴眼罩的男人说。他的桌子对面,坐着一个瘦削的少年。“你对拍电影了解多少?”
那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15 岁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被领进了好莱坞传奇导演约翰·福特的办公室,他很紧张。约翰·福特得过 4 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位电影界的巨人拍出的可是《搜索者》《关山飞渡》《愤怒的葡萄》。斯皮尔伯格站在那儿,盯着墙上的一幅画,画的是牛仔和美国土著,尘土飞扬,场面激烈,风格奔放,是弗雷德里克·雷明顿的作品。
约翰·福特挤进了办公室。他打扮得像个荒野猎人,脸上抹着口红。
“从这画里你看到了什么?”福特朝这位未来新秀吼了一句,他正看得入神。
斯皮尔伯格嘟囔了几句。
“不,不,不。”福特打断他,“地平线放在哪儿?找不到地平线吗?别用手去指。看着整幅画。”
面对这位头发花白的大师,斯皮尔伯格回答,地平线在画面底部。
“没错。”福特说,“地平线放在最上面或最下面,远远好于放在画面中间。明白这一点,才有可能成为好导演。好了闪开吧。”
我们大概会觉得,和斯皮尔伯格的学徒时代相比,拍摄电影这件事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从技术层面来说的确没错。拍电影曾经对财力和创造力都有很高的门槛,没有大笔资金和专业设备就无法完成。但科技的进步已经革新了这一切,如今拍一部电影的硬件条件,你口袋里那部手机就能满足。
拍电影的基本规则,在过去的 50 年甚至 100 年里,是没有改变的。电影是一种语言,和其他语言一样,有专属的方言、专属的简化、专属的风格。它根本的语法不会改变,我们每天看的电视和电影里都能接触到它。这本书就是关于看电影和拍电影的。
在马丁·斯科塞斯拍摄的纪录片《写给伊利亚的信》(2010)中,他给自己崇拜的电影人伊利亚·卡赞写了一封表达仰慕之情的信,信里谈及自己反复观看卡赞执导、詹姆斯·迪恩主演的《伊甸园之东》(1955),“看的次数越多,我对摄像机后的艺术家的理解便越深。后来我试图复盘这些理解,想弄明白他是如何制作出这部电影的,为什么它对我的影响如此巨大:色彩、表演、剪辑、声音剪辑、镜头运动、灯光,我研究了它的方方面面。”
创作一部电影需要许多元素的共同作用,上述只是其中一部分。无论你是想自己拍摄一部电影,还是想更好地理解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都需要尽可能地积累看片量,这一步无可取代。看仔细,将一部电影拆分成一个个零部件,研究这些零部件如何共同完成理想的情感表达、塑造风格效果。
我自己就是个影迷,我看过很多很多部电影。为了更好地理解它们,我开始写影评。我越是写,就越是想搞懂它们影响我的方式和原因。我想从屏幕上找出蛛丝马迹,去破解魔术师的戏法。
不久,我开始在不同风格的电影中注意到某些共性。比如对不同镜头和镜头运动的处理方式;比如不同的剪辑和灯光效果,营造的是某种情绪。从尊重作品的层面来说,即便站在不同的视角,你也需要更直观地去看电影。导演们可没想让你不停地思考他拿着摄像机做了什么,因为这会让你出戏。指导就是误导。但如果你知道要看什么,就能看到一切。
这不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本插图手册,帮你更好地理解制作一部影片的各种手段,以满足你对电影的诉求。我们将电影拍摄过程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不仅能看清它们是如何缔造某种效果的,也能真正理解它们的价值,学会为你的呈现目标展开有效的部署。不过,别把我的话当成了条条框框。找出每章配图中示例的电影,观看大师们是如何用我们讨论的元素构建一幕场景的。同时,也要自己找找例子。拿它们互相比较,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借鉴,以营造你自己的场景。
拍电影的设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拍什么、怎么拍。2015 年,美国导演肖恩·贝克的影片《橘色》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广受赞誉。这部讲述变性妓女故事的剧情片,全程由一台 iPhone 5s在洛杉矶的大街上完成拍摄,只多配了一个不超过 200 美元的变形镜头。当评价一部电影的参考标准优先指向设备与技术,它便与观众产生了隔阂,并将很快引发制作成本之战。
其实,拍电影过程中最困难的阶段是你决定拿起摄像机之前的挣扎。让泉涌的灵感在稿纸上白白流淌,就像挣扎着上坡,看再多的剧本指南也找不到克服之道。简单一点,无论如何,开始拍吧。拍一个场景,哪怕没有对话。剪辑几个镜头,以不同方式,看看各自带来的整体效果的改变。在拍电影的具体实践中寻找灵感。
希望这本书讲明白了一部电影是如何一点一点建筑起来的……电影的核心语言是不变的,它会照此语法不断发展。打破常规之前先学好法则。如今,秒杀一台基础设备几乎不花成本,没理由不去实现你的电影梦。如果 15 岁的斯皮尔伯格是在今天走出那间办公室,我可以打赌他下午就会拿出手机开拍。他拍的也许不会是《侏罗纪公园》,但每个人必须从某个地方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