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中美关系改善
(二)“中国热”升温
(三)“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国家战略
(四)中国文学译介效果欠佳
(五)汉学界开始重视文学研究
二、国内外相关分析
(一)跨领域视角
(二)国内外关注点的不同
三、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传者:汉学家为主的编译者与赞助人
一、传者主体:汉学家
(一)传者的构成:赞助人与编译者
(二)汉学家在传者中的核心地位
(三)汉学家的类型
(四)汉学家发展趋势
二、译者扩容
(一) 潜在的译者队伍
(二)发展译介者队伍的初步结论
三、赞助人运筹——蒋经国基金会案例分析
(一)中美译介赞助人现状
(二)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的译介赞助人模式
(三)蒋经国基金会的译介赞助人经验
(四)我国赞助人建设的合理路径
第二章 信息:基于抒情现代性原则的选材
一、美国汉学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
(一)“去政治化”的意识形态与“注重个人体验”的诗学
(二)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对中国文学抒情现代性的论述
二、美国汉学界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译介
(一)沈从文——抒情的传扬
(二)张爱玲——现代性的渐进
(三)王安忆——抒情与现代的杂糅
第三章 媒介:翻译文本与介质创新
一、翻译文本中的翻译规范与策略
(一)白睿文与《长恨歌》——“文化她者的再现”
(二)陶忘机与《中国短篇小说集》——文化与实用的共生
(三)葛浩文与《狼图腾》——文学与文化交流
二、介质创新:美国文化市场电子载体的快速发展
(一)美国电子书市场发展总体状况
(二)美国读者电子书阅读器拥有情况
(三)Amazon Kindle及其他主要电子书供应商的超常规发展
(四)美国读者电子书阅读习惯悄然形成
(五) 电子图书快速发展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对美译介
第四章 受者与接受
——汉学家译介的推广与效果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的受者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的目标读者
(二)不同读者群体分析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在美国的接受情况分析
(一)判断市场接受度的几个标准
(二)白睿文、陶忘机及葛浩文译作的市场接受情况
(三)基于图书馆收藏量的分析
第五章 汉学家驱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译介综合案例分析
——以《解密》为例
一、传者:汉学家译者与出版巨头的邂逅
(一)汉学家主译者米欧敏
(二)赞助人——国际权威出版机构
(三)出版机构的强力营销
二、信息:“红色”抒情与“现代”写作
(一)《 解密》的“红色抒情传统”
(二)《解密》的现代性书写
三、媒介:成功的文本翻译和载体选择
(一)翻译策略——注重可读性,文本异域再生
(二)载体
四、受者与效果:准确的受者定位和良好的市场接受
(一)受者群体的扩大
(二)接受
五、Decoded成功发行对我国现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的启示
(一)如何选材:抒情与现代的共舞
(二)赞助者选择:权威机构,强力营销
(三)充分发扬汉学家的“传者”作用
(四)重视译者培养,加大翻译投入
结论
一、研究发现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锐汉学家白睿文访谈录
附录二 “中国文学是我此生之选”:资深汉学家、翻译家陶忘机访谈录
内容摘要
《抒情中国文学的现代美国之旅:汉学家视角》以文学社会学及译介学的双重视角对汉学家驱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译介进行了一次全过程分析,对文学社会学所关注的五个传播要素——传者、信息、媒介、受者及效果——给予了具体化的解读:传者包括编者、译者与赞助人,信息有关选材,媒介意味着翻译文本、翻译策略及传播介质,受者等同于读者,效果则在于译作的接受情况。汉学家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决定性作用、其选材原则、翻译策略、美国媒体的宣传特点、读者阅读偏好及接受情况等都在书中一一得到具体剖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