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思接千古,总结出六朝灭亡的深刻教训:国家的兴亡,取决于现实人事,正是由于南朝君王凭恃长江天险,纵情声色享乐,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样的卓识成为后人咏此古事的思想基调,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难双。”即由此化出。刘禹锡还创作了更为著名的《金陵五题》,同样将六朝的灭亡归咎于统治者的荒淫奢靡:“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其《石头城》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乌衣巷》亦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两首绝句都通过明月、燕子的依旧,反衬出现实景象的衰败,抒发出繁华易逝、故国萧条的凄凉之感。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泊船秦淮河畔,所作《泊秦淮》描绘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朦胧淡雅的美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但是诗人由景物风光的柔丽旖旎,自然地联想到金陵往事,有感于南朝灭亡的伤心教训,发出了深沉的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明在当今的时代,人们仍然酣歌醉舞,寻欢作乐,沉醉于靡靡之音当中。南朝的可悲绪局难道就不会重演吗?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唐末诗人韦庄避乱金陵,凭吊六朝遗迹,抒发出更加凄凉的情感:“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无限的历史空幻之感溢于诗间,无情的台城碧柳见证了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诗人感伤于此,也感伤于晚唐衰落的悲凉!
南唐词的涌现,与江南城市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当然也离不开江南秀美柔静的水乡风情的深刻影响,它表现在词人的作品当中,就处处闪现出波光粼粼、清新淡雅的色泽:“回首绿波三峡暮”、“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碧波池皱鸳鸯浴”(冯延巳《鹊踏枝》),“小塘春水涟漪”(冯延巳《临江仙》)。素雅清淡的自然景观,给人以野逸疏朗的审美感受,也使得曲子词作的格调显得非常空灵清远。南唐词清丽疏淡风格的生成,也受到了南朝时期流行于长江下游的吴歌的影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