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现代·传统:近30年人文视点及其文学投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55148
  • 作      者:
    汪卫东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汪卫东,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著有《百年树人:汪卫东鲁迅研究论集》、《现代转型之痛苦“肉身”:鲁迅思想与文学新论》等四部。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现代·传统——近30年人文试点及其文学投影》基于作者对近30年来中国人文学科研究整体格局的把握与内在逻辑的梳理,诉诸具体现象与个案的分析,内容涉及人、现代、传统、文学、鲁迅等议题,试图通过在整合背景下对具体对象的深入剖析,呈现近30年人文景观的宏观格局与微观肌理。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现代·传统——近30年人文试点及其文学投影》:
  将“个性”与“精神”确立为现代转型的精神契机;《摩罗诗力说》则借“摩罗诗人”的感召力,强调“诗力”的重要。“精神”(“个性”)与“诗”,成为中国现代转型的两个契机,也是十年后五四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的两个命题。鲁迅发言的时刻,中国的现代转型正处在由维新到革命的转换途中,在东京,革命派正与维新派展开激烈论战,青年鲁迅的声音,被埋没在时代潮流中,没有获得任何反响,由此陷入近十年的沉默。但是,超前的判断,却远接十年后五四的风雷。
  鲁迅于维新、革命之交揭发时弊,指出“黄金黑铁”与“国会立宪”的不足,并非否定物质、体制本身的价值,以新者取而代之,而是看到,在古老中国的现代转型中,如果只有这两个层面,没有文化与精神层面的深刻参与,则物质与制度的转型可能是沙上建塔,更不能实现现代转型的终极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青年鲁迅的批评直指传统积弊与现实人心:一是认为,中国言新之士“仅眩于当前之物”,而看不到背后“寻其根源,深无底极”的精神背景,而这些,其实都来自传统的积弊,“夫中国在昔,本尚物质而疾天才矣”;另一方面,鲁迅又揭示了中国改革的一个更为潜在的危机,那就是很多倡言改革者不过是“假是空名,遂其私欲”!在青年鲁迅的第一次发言中,潜在的批判指向,已是传统弊端与国民劣根性。
  ……
展开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人”的求索及其盲区
第一节 20世纪的人学思潮及其限度
第二节 “人性发展史”文学史观质疑
第二章 “传统”与“现代”的迷津
第一节 90年代以来文化本位思潮、国学热与人文意识形态的应对
第二节 文学史叙述的“现代”迷思——以美国汉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中心
第三章 新语境中的“鲁迅”
第一节 变化的语境与变异的“鲁迅”
第二节 质疑“国民性神话质疑”
第四章 心路与反思
第一节 叩问始基
——鲁迅“个人”观念研究的反思
第二节 我与《野草》的研究之缘
第五章 师生对话
第一节 一个人的思想史
——与钱理群先生《我的精神自传》对话(上编第六章、第九章)
第二节 序文两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