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钱锤书文学批评话语的外部表征
第一节 “通多方而不守一隅”:批评的语言风格
一 “化堆垛为云烟”:在旁征博引的背后
二 “道一贯而用万殊”:现象及意义
三 “遍则不偏,透则无障”:破执
第二节 “文言白话,骖驿比美”:批评的语体特征
一 “异量之美”:勿以繁简判优劣
二 “过去的现在性”:辩证的文化史观
三 “一时快意大言”:“我手”果能“写吾口”?
四 “不如径用文言”:化境
第三节 “岂有常体”与“常有其体”:批评的文体特色
一“皆有月旦藻鉴之用”:开放的文体观
二“实无妨以诗解诗”:诗词曲文小说的互释
三 “余雅喜谈艺”:《谈艺录》辨体
四 “控名贵实札记为宜”:《管锥编》辨体
五“半中不西、半洋不古”:《七缀集》辨体
第二章 钱锤书文学批评话语的内在特质
第一节 “资吾操觚自运”:批评的逻辑起点
一“作与识原是一家眷属”:创与评的双向互动
二 “诗人心印胜于注家皮相”:才与识
三 “识古来雅人深致”:作为诗人的批评家
第二节 “窥古人文心所在”:批评的基本策略
一 “交互往复”:隐性语境的构建
二“连类举似”:文本细读
三 “互映相发”:意义阐释
第三节 “诗者艺也”:批评的主要向度
一“人生大本,言语其一”:语言批评意识
二 “诗学亦须取资修辞学”:微观研究
三 “言之与物,融合不分”:形式本体观
四“呼应起迄,自为一周”:文本自足观
五“破常示异”:陌生化
六“文蕴两意”:复义
七 “比喻之法尚有曲折”:隐喻
第三章 钱锤书文学批评话语的生成原因
第一节 “芝兰继芳,骚雅接响”:国学根底
一 “家学自有渊源”:无锡堠山钱氏
二 “儿子锺书能承余学”:学识与门径
三 “文化型家族”:传统之熏染
第二节 “与古今中外为无町畦”:西学素养
一 “一个新天地”:异域文学的想像
二 “会通中西”:从桃坞到清华
三 “饱蠢”:遍读西方经典
第三节 “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个性气质
一 “拓万世之心胸”:狂傲
二 “自我愉悦之道”:机趣
三 “兴致没处寄放”:痴气
第四节 “细与论诗一樽酒”:交游唱和
一 “近读何书,有何心得”:父执
二 “哲人、导师而更做朋友”:清华师友
三 “何生重得听谈艺”:诗坛同好
第四章 钱锤书文学批评话语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诗必取足于己”:回到文学本身
一 “有德者必有言”:批评的诗教传统
二 “因世以求文”:“强别因果”的社会学批评
三 “诗史的看法是个一偏之见”:诗与史
四 “将文学与文明混同”:泛化的文化研究
第二节 “若诗自是文字之妙”:重构批评的语言维度
一 “惟意所欲”:批评的诗性传统
二 “赤手空拳”:“印象派”还是“摸象派”?
三 “考据本为文学研究之方法”:实证批评
四 “得意莫忘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第三节 “文评诗品,本无定体”:寻找有意味的形式
一 “文备众体”:批评文体的多样化
二 “双单行道”:以西学为标杆的文体革命
三 “破体”:自创新境
四 “重见天日”:唤醒沉睡的传统
结语钱锤书文学批评话语的双重审视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钱锺书文学批评话语研究》以文学批评学为主要视角,从多个层面系统地阐发钱锺书文学批评话语的外在表征、内在特质及生成原因,通过考察钱锺书谈艺的观念、维度、取向、策略、方法及文体、语体特征,揭示其与传统文论、现代批评之间的复杂关系,总结反思传统文论现代转型中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还以中国古典文论的“诗教”和“诗性”两大传统为背景,以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社会学批评”和“印象钱锺书文学批评”两大范型为参照,力图在历史与现实的语境中揭示钱锺书文学批评话语的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