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张恨水作品中的西部“社会想象”
绪论
第一节 张恨水研究现状
一、作为“抗战小说大家”的张恨水
二、重返现代文学史现场:作为现代性通俗大家的张恨水
第二节 在杂志中重新发现:走向商业写作的现代精英张恨水
一、新闻报纸与现代杂志对于张恨水小说的意义
二、从《世界日报》走出去的精英群体:《北洋画报》中的张恨水小文考
三、走向商业化领域:张恨水小说与《旅行杂志》的互文性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立场:抗战语境中作品的现代性意义
第一章 前现代乡土中国的挽歌:《天明寨》解读
一、在抗战语境中回忆祖父:从“家族史”的个体体验到小说的重构
二、前现代乡村及其瓦解: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内部矛盾所导致的革命
三、革命的残酷:太平天国作为传统伦理社会的异己力量
四、对传统伦理的坚持:乡村世界最后的挽歌
第二章 战争阴影下的现代城市:西北的落后与北平、南京的安谧
第一节 东西部巨大落差结构中的西北形象
一、以城市为中心:张恨水小说及其生活的基本活动空间
二、为《旅行杂志》所订制的《西游小记》:城市读者的设定
三、《西游小记》中的“东部/发达一西部/落后”的二元观察模式
四、从《西游小记》到《燕归来》《小西天》:作为社会共识的现代化方案
第二节 记忆中的都市:重庆战时语境中的北平、南京形象
一、《两都赋》中的南京、北平:与上海不一样的都市
二、作为个体生活空间的南京与北平
三、作为理想的休闲都市象征的南京与北平
四、今昔对比:对于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渴念
第三章 从“去重庆”到“离开重庆”:战争无法消弭的现代梦
第一节 战争阴影下日常男女的生存形态:《蜀道难》里的都市生活
一、《蜀道难》里的多重矛盾
二、《蜀道难》中战争所带来的苦难描写
三、《蜀道难》中的“隐形三角恋”叙述模式
四、《蜀道难》:一部都市小说叙事
第二节 张恨水各类作品中战时重庆的现代化进程
一、在战时的重庆思考现代化:《最后关头》中关于现代的理性思考
二、《山城回忆录》中重庆现代化进程
三、《山窗小品》《剪愁集》等散文诗词作品中重庆的现代化进程
四、重庆成为生活的标尺:《东行小简》中的西部形象
第三节 战争结束之际重启现代生活的梦想:《一路福星》中的都市情爱
一、《一路福星》中“东部/发达一西部/落后”模式的再现
二、《一路福星》中的都市男女浪漫爱情故事
三、《一路福星》:现代都市生活梦的延续
第四章 现代性想象中的自我东方主义:《秘密谷》中的桃花源与反桃花源
一、“桃花源”的背后:现代城市读者的生活困境及其渴望与想象
二、寻找“桃花源”:现代人的猎奇与冒险
三、现代人世界图景中的“桃花源”:被拽入现代历史法则内
四、“桃花源”的崩溃:现代文明的暴力侵入
五、“桃花源”作为历史的镜像:确证现代文明生活的优越
代结语 张恨水与当代中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朱周斌所著的《张恨水作品中的乡村与城市》以张恨水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性研究为视野,所探讨的张恨水作品几乎是以往的研究很少涉及或几乎没有涉及的,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张恨水研究的基本思路。本研究以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为主旨,在以往仅仅看到张恨水的作品的抗战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了张恨水的抗战时期的作品是充满了现代都市意识的,他对中国西部区域的叙述,是以东部城市的体验和想象为中心的。本研究有力地推进了张恨水研究,也为更为全面的文学史书写提供了结实的个案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