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15757
  • 作      者:
    石兴泽,杨春忠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研究在总体上分为四个相关构成部分,形成完备的论述系统。绪论: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论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确立了研究对象、基本观念与方法;上篇: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在较为广阔的研究背景上,对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回顾、梳理和分析;中篇: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规定性及其在转型时期中国的流变,主要为理论建构;下篇: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现象的描述与阐释。对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进行归类,对各种类型的浪漫主义特点进行专题研究,或者考察阶段性的发展演变,或者进行整体性研究,或者进行抽样分析,对于色彩鲜明的创作现象做了较为深入的浪漫主义解读。
展开
精彩书摘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论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既是一个文学史论题,也是一个美学、文学理论论题,并且其涉及广泛的社会、文化、精神、哲学、政治、宗教、道德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其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一方面是长期被忽视、冷落与遮蔽的,另一方面却又是当下的社会发展所面临并亟待解决的。应该说,这一论题在深层次意义上涉及转型时期中国的文化生态、精神生态、审美生态与文学生态及其平衡的问题。无疑,这是一个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实践价值的论题,值得我们加以深入而系统地研究。
  一、“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论题的提出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这一概念及其相关论题有其独特的语义构成,提出这一概念及其相关论题,既基于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实际,基于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文化对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同时也相关于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对自身发展的自觉要求。应该说,这一论题的研究,既相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的本体性维度,也相关于其历史性维度。
  (一)社会文化转型、转型时期与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学
  这里所谓“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指的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政治的历史性变动而带来的整体性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性转折;这一历史时期也就被称之为“转型时期”。可以说,转型时期是一个持续性的社会文化的流变过程,直到新世纪的当下,这一过程仍没有完结。在这一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转折,无疑为文学的历史性变动提供了历史前提与现实基础。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把握,可以从以下相关层面来进行:其一,政治的转型为整体性文学活动提供了新的社会文化机制、思想机制及其活力;其二,思想解放与社会文化的转型打破了传统的文学禁区,拓宽了文学的视界,扩展了文学表现的题材,从而解放了文学的生产力;其三,转型使现实的社会文化生活日趋丰富与多样,使人们的艺术审美需要渐趋多向化、多元化,从而使文学生产得到了多向度的发展;其四,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也打破了传统社会文化的封闭性、单质性与一体化,一系列的外来社会文化思潮开始进入中国,从而使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学生产获得了新的艺术审美与思想文化的参照系;其五,转型时期中国的传播媒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带来了文学的存在方式、生产方式、话语形式与审美范式的革命;其六,相对主义、反本质主义、多元主义、反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的出现及其流行使转型时期中国文学的精神构成、特质及其意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二)“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论题的基本含义
  “转型时期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指的即是生成并运作于转型时期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活动,这一论题的基本含义可以在以下相关维度上得到相应的具体理解:其一,转型时期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转型时期的中国”这一特定语境的独特产物,我们必须基于这一语境的总体性社会文化构成、特质及其现实运作机制来对其含义进行理解与把握。其二,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流变与演化是一个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其含义及具体体现皆存有着诸多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在发展论上,又要在形态类型学的意义上来理解并把握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类型的浪漫主义文学现象的具体含义。其三,浪漫主义文学现象的现实存在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文本的基本构成及其理解,规约着人们对“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含义的把握与界定,而其基本构成既相关于浪漫主义文学逻辑构成的具体质素,又相关于其总体存在及接受所存有着的整体性结构效应。这样,我们在对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含义进行理解与把握时,不仅要立足于其具体的构成质素,而且更要立足于特定的浪漫主义文学现象,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文本所达成的整体性结构效应。其四,对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含义进行特定的理解、把握与界说总相关于特定的“理解的前结构”,这种“理解的前结构”总存有着特定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念的资源与来源。
  ……
展开
目录
绪论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论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
上编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章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一、缺席与在场:转型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尴尬存在
二、零散无序:多维视野中的整体性研究
三、杂乱的指涉和归类:转型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类型性”研究
中编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规定性及其在转型时期中国的流变
第二章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文化的流变及其理解的基本维度
一、社会文化转型理解与解释的理论维度
二、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及其发展
三、转型时期中国的现实图景与知识分子的境遇、意识及职责
第三章  乌托邦、理想与浪漫主义
一、理想与乌托邦的基本规定性
二、后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理想与浪漫情结
三、乌托邦理想与转型时期中国浪漫写作的可能性及其理解
第四章  浪漫主义文学的观念向度与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质及其理解的基本维度
二、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形态类型
三、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及其理论的特质与问题
第五章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问题与“开放性浪漫主义”的建构
一、转型时期中国文学的基本走向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地位
二、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解
三、“开放性浪漫主义”与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观念的重构
第六章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质
一、意义及其表征的危机与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规定性和审美规定性
二、解构性思潮与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质
三、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态特征
第七章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流变及其形态类型
一、“社会理想性浪漫主义”与“个体情感性浪漫主义”双足鼎立的阶段
二、浪漫主义文学相对沉寂而又多元选择的阶段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多元化持续与“生态性浪漫主义”兴起的阶段
四、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态类型
第八章  生态关学、生态文学与“生态性浪漫主义”
一、人类自然观的历史转换与生态美学的兴起
二、生态美学、生态论文学理论的基本维度与特质
三、“生态性浪漫主义”的基本规定性与生态文学在转型时期中国的发展
下编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现象的描述与阐释
第九章  政治抒情与个性书写——转型时期诗歌浪漫主义的聚焦透析
一、当代浪漫主义传统的影响与转型时期浪漫主义诗学思潮的兴衰
二、政治抒情诗潮的冲击波及其浪漫主义特点
三、朦胧诗人的心灵历程及其诗歌的现代浪漫主义特征
四、舒婷、顾城等诗人诗作的浪漫主义解读
第十章  从争取爱情位置到燃烧生命激情——转型时期爱情浪漫主义文学的逻辑推进
一、“爱情的位置”:主体意识的觉醒与爱情浪漫主义创作
二、“墓场鲜花”:苦难的爱情浪漫主义凄美动人
三、“第三者插足”:爱情对婚姻道德的挑战
四、“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性爱浪漫主义的诗意书写
五、“丑行或浪漫”:世俗大潮冲击下爱情浪漫主义的命运
第十一章  青春岁月的诗性书写——转型时期知青小说浪漫主义的纵向考察
一、青春与浪漫:知青作家创作概说
二、伤痕的诉说:忧伤浪漫主义
三、豪迈的书写:英雄浪漫主义
四、诗意的讴歌:道德理想浪漫主义
五、“重返乌托邦”:寻找精神家园
六、怀旧情绪:抒发“青春无悔”的浪漫豪情
七、岁月如歌:知青小说的浪漫主义特点
第十二章  苍凉悲壮的英雄交响乐——转型时期社会英雄浪漫主义文学简析
一、社会英雄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和审美背景
二、社会英雄浪漫主义文学的英雄表征
三、社会英雄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风格
四、社会英雄浪漫主义文学的演变与式微
第十三章  浪漫诗情在自然书写中宣泄——转型时期自然浪漫主义文学散点透视
一、自然浪漫主义文学及其发展的逻辑基础
二、表现自然美育理想的浪漫主义
三、诗情浓郁的生态浪漫主义
四、浑厚深邃的人文地理学浪漫主义
五、转型时期自然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第十四章 乡村情调与田园牧歌——转型时期乡村风情浪漫主义文学抽样分析
一、乡土中国与乡村风情浪漫主义文学
二、刘绍棠的民间传奇性浪漫主义创作
三、汪曾祺的士林雅兴浪漫主义
四、乡村风情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