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椿(笔名:童心、萱娟),一九四九年江西萍乡中学肄业,同年参加解放军41军随军学校。一九五零年毕业后分配到军文工团,历任41军文工团团员、组长,中国电影艺术委员会秘书,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艺术》《电影剧作》助编、编辑,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研究室审读,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编辑、组长、艺术部副主任、主任、副编审。
一九五一年开始发表作品。一九八四年前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影评家协会,著有文艺评论、随笔等,如《让观众寻思品味而自得》《难以忘怀的纪念》《一种违反文艺常识的批评》《古稀之年,壮志未泯》《领异标新二月花》《“高楼”究竟在谁的手中?》《清新优美的田野欢歌》《艺术家的胆识》《大义凛然,铁骨铮铮》《他把心底的爱化作音符》《苦斗成才的李雪健》《她,从农村走来——记青年演员温玉娟》《动情才能动人》《评奖小议》等。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电影》《电影艺术》《传记文学》等报刊
展开
——钟艺兵(原《文艺报》编审)
★文椿的作品中有许多重要的会议报道及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讨论,都成了那个时期电影、戏剧、音乐、曲艺等艺术发展的忠实记录。这些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在第一线的著名艺术家,文椿与他们多有交往,有的还有较深的友谊,深知他们创作之甘苦。于是得以邀集他们于一堂,敞开思想畅谈艺术创作中大家深感困惑或带有普遍性的艺术学术问题。所谈所感都是他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由衷的真知灼见,因此特别生动而富有活力。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文艺高官参与的讨论,但他们本身也是作家、艺术家,与这些创作者都是朋友、同志,讲的是他们自己亲历的艺术经验和深切思考,与其他与会者一样是平等的一员,绝不是首长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更没有后来的红包送礼之类,与权力商业完全不搭界。这都显示了那个时期文艺界思想解放、正直清爽的风气,那种自由讨论的民主气氛,也正是长期来为人们怀念和赞赏的缘故。
——陈丹晨(《文艺报》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