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29辑,外国文论及其跨文化旅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485873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29辑)》为文学、文化理论相关学术论文集,重点讨论文学理论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流变问题,分为“比较文学前沿问题”“外国文论中国化”“符号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东欧马克思主义文论及其本土化研究”六大部分,收录论文40余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以中释中”是本土文论登临世界殿堂的希望
  “以中释中”这个词套用“以中融西”、“以西释中”以及“以西代中”而来。“以中融西”等几个词的原创出处不详,笔者最早是从曹顺庆的论文《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中看到的,只是文中尚未直接出现“以中释中”这个词。但文中在对“以中融西”这一命题的践行者王国维与他的《人间词话》、钱钟书与他的《管锥编》等表达心仪的同时,又提出对于“以西释中”、“以西代中”等命题的质疑乃至否定,又以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等为例展开了分析论证。尽管文中没有出现“以中释中”这个词或命题,但字里行间显然不能排除这样一种潜意识,即“以中释中”的理念。直白一点说,这一命题的含义就是:无论是建构本土文论话语还是研究中国文学作品,都应该以中国自身的文化语境去释读中国自身的诸多文论命题以及文学问题。一切“以西释中”甚或“以西代中”的研究方法与思路都凸显蹈空袭虚、不着边际之弊,不可取,即便“以中融西”,较之“以中释中”,也存在一定的偏颇。目标正前方就是用中国的话说中国的事,这个“话”就是中国传统文论积累的话语经典,这个“事”就是自立本土文论话语体系的事和中国文学的事。至于“以西释中”以及“以西代中”的极端学术思路,就需要加以警惕了。
  就建构本土文论话语权而言,“以中释中”是让笔者感到比较温暖的一个命颢。“以中释中”就意味着一种回归、一种自立、一种自信,无疑,用中国的文化来释读中国的文化,天经地义,倘若这一领域的同仁诸君能在“以中释中”的研究方向上达成共识,让“以中释中”这~命题能成为建构本土文论话语体系的焦点与支点,即以本土的文化语境去触击中国文论以及中国文学之赜,那么,我们的文论话语体系迟早也有望在全球化语境覆盖下登场亮相。
  然而,近20年来,本土文论研究一直胶着在忽冷忽热、忽进忽退的不自信的矛盾之中。比如“古代文论现代转换”这一命题,从提出到讨论乃至践行,起起伏伏快20年了,成果也出了一大堆,可就是不解决问题,对当下文学创作与文学接受的实际指导、教学作用几乎是零。如此,所涌现出来的累累硕果又有何用?倒是那些“以西释中”或“以西代中”的“半成品”能迎来一些喝彩,相形之下,本土文论研究领域总是显得有些黯然无光。
  曹顺庆在《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一文中曾直言不讳:“20世纪中国出了多少部文学概论性的著作,我们几乎快数不过来了,但这些著作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西代中’,可以说就是从西方搬过来的、地道的西方文论话语。”学西方,抄西方,西风压倒东风的“文论景观”,一直延续到今天。一度有志于立足自我,做强做大自我的同仁诸君,却仍然像一只只迷途的羔羊陷人“山重水复”之中,寻寻觅觅,总是找不到自我…本土文论研究似乎总是处在朦胧期,尚有待启蒙。
  此外,还有一个更大的议题,即文论重建之工程,好像众声喧哗了一阵子之后,也没有如期收到“麦琪的礼物”。在一度话语狂欢的大讨论、大争论中,曹顺庆也是“高调”者之一:“曾经失落的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在今天为什么又开始受到当代文学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这种大规模的关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化、关于中国文论‘失语症’和‘重建’的学术讨论及学术论战,实际上是中国文论另岁卜一个转折的开始。……中国文论必将实现另一次转折,即在融会中西文论的过程中,以我为主地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
展开
目录
比较文学前沿问题
中外茅盾研究的比较
英语世界的巴金研究对中国巴金研究的启示
可比性与“他国化”视野中的翻译文学
聚焦“以中释中”:自立本土文论话语体系——兼谈黄维梁立足本土文论资源研究个案
从主流白人文学生态批评走向少数族裔文学生态批评
仪式抵抗: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麦克尤恩早期创作
从《福》看传记叙述困境及阿伦特的叙事身份理论
跨越时空的文学因缘:罗杰·弗莱的中国古典艺术研究与英国现代主义文学
论中外电影特效技术与形象思维的相呈之美
诺贝尔文学奖与比较文学——兼谈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的三个理论错误
英语世界的中国新闻学研究
外国文论中国化
以我为主,批判改造,融化吸收——关于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思考
中西思想交汇中的现代中国文论“境界”说
接受与共生: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在中国发展历程的反思
批判与超越:略谈国内马尔库塞理论研究——对观西方文论中国化问题
精神之为世界与历史——中国语境中的诠释与实践
符号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任何理解都是一种解释
认知叙述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铃术禅学的两渐:一场书写策略下的诗性接受
小说同旋跨层内在悖论——广义叙述学一个问题的商榷
论品牌“三位一体”的符号结构与动态位移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研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优势资本向文化魅力的转化:原创性文艺作品中多民族文化的凝聚
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生产与文化认同
在比较视野中定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
返本开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
中苏文艺理论中的“民族形式”辨析
“中国经验”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
反鲍德里亚: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经济学——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介文化思想的一种解读
论中国当代美学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接受
再谈“民族形式”论争中的“新”与“旧”、“欧”与“中”
东欧马克思主义文论及其本土化研究
论马尔科维奇马克思主义意义理论的美学阐释
中国语境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阐释与思考——国外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卢卡奇文论在中国的旅行图谱
穆卡若夫斯基在中国
取熔中外,自铸伟辞:当代语境下的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当代外国文论及其跨文化旅行”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会议综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