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棒”的那个人
我有一位多年好友,是位女性画家。她的年纪比我大上一轮,若依照世俗礼节来看,我尊称她为“阿姨”也不为过。但是,平常可没人这么叫她,不是因为她打扮得特别年轻,
而是因为她实在是一位“很棒”的女性。
有一天我问她:“你总是神采奕奕又元气十足,是不是平常特别留意养生秘诀呢?”
刚好那时候,我看到女性杂志封面上,用斗大的字写着“让脸部返老还童的对策”。
“我已经是年过五十的老太太了,其实有很多怎么也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最重要的,是能够接受这些事实。”她说完后,低头看着手指。
“例如,虽然化妆可以遮盖脸孔本来的样子,却隐藏不了手部跟手指的年龄。那就应该接受并承认这样的现实。”原来如此。所谓的变老,其实是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的事,根本就没有隐瞒的必要。如此说来,我们都应该接纳逐渐老去的自己。
“无论如何逃避,都绝对无法避免的事实”—照这么说,面对逐渐衰老的自己,唯有忍耐这一种选择了。无法承受衰老的人,会想尽办法恢复青春,用化妆品掩盖,甚至依赖补品,做很多徒劳无功的事。其实这样一来,反而会让衰老的事实变得更加醒目。
“无法逃避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人类是很不可思议的,对于无法避免的事情,会渐渐忍受。因此,就没有逃避的必要了。事实是,越想逃避,就越容易被追上啊。”她坦率地笑着说。
大家都了解,没有任何人能够停止变老,但那只是肉体上的退化;如果是精神上的老化,可就另当别论了。
即使肉体已经老去,年龄也越来越大,但精神却能返老还童,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吗?所谓的精神,也就是心的领域,真的能够永远保持年轻的状态吗?
有很多人,反而是随着年事渐长变得越来越年轻。这样的人,通常都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曾经学习过很多事物,所以能够得到所谓“做自己”的真正自由。他们变得像孩子般天真无邪,充满学习崭新事物的好奇心。
活到老学到老——一直是我所认为的理所当然的事。为了学习,纯真的心灵是绝对不可或缺的。这么说来,质朴应该就是年轻的秘诀吧。
即使肉体退化了,只要保持心灵不老,就会双眸清澈、目光闪闪发亮。眼睛的光辉,是年纪的测量表。虽然年轻但双眼总是笼罩着乌云的人,心也会老化得很快。这样的人对什么都抱持着怀疑的态度,听不进他人的意见,认为什么事情都是别人的错,甚至无法跟自己对话,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了解。以这种方式老化的心灵,会逐渐变得顽固而不知变通。这样的人,为数还真的不少。
还有另一种判断一个人是否拥有年轻心灵的方法,就是询问他的梦想。
“你的梦想是什么?”当如此询问时,能看到那些拥有年轻心灵的人双眼放出光芒,就他们的梦想侃侃而谈。
也许你应该先试问自己:“我现在拥有梦想吗?”
另外,为了能够全然接受老去的自己,一定要每天照镜子,端详自己的容貌,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例行工作。
虽然长出了白发,冒出了皱纹,皮肤不再紧实,身材也不再那么有型,甚至整个人都变得越来越松弛,但,那就是真实的自己,是视线绝不会回避的。我就是任谁都看得出来的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啊。
其实,只要观察眼睛是否散发光辉、闪闪发亮,眼神是否率直、坦然,就能判断心灵是否年轻—直视自己的双眼,就能看到真实的自己。贴近真实的自己,掌握自己,唯有这样,心才有可能更加年轻。
从这位画家好友的身上,我从心底体悟到这个事实。之后每跟她多碰面一次,我对这个启发的感受就强烈一分。
带给他人正向的刺激,这就是年轻心灵的力量啊。我问她:“你还有什么梦想吗?”她神采奕奕地回答:“梦想实在太多了,一时之间讲不完呢!我的梦想就是……”她热切地述说着梦想,双眼逐渐闪耀出少女般的光芒。
虽然任谁都有害怕变老的心态,但变老只不过是肉体退化的表征,心灵可不会那么容易就凋零。即使肉体老去,也不见得会影响到精神年龄。而且,人的衰老是无可避免的,应该正视并坦然地接受它。如此一来,反而能够让心灵更加愉悦,常葆年轻赤子之心。
唯有率直的心,才能够学习接纳更多的新体验。我们应该对所有事情保持热情,同时全心投入所关注、喜爱的事物当中。
我的这位画家好友,曾遭遇两次重大的疾病,还有两次离婚的经历。因为工作的缘故,长期以来她总是忙碌奔波于日本及其他国家之间,虽然非常辛劳,却拥有比他人年轻好几倍的心灵,真的是一位“很棒”且值得敬仰的女士。
记得有一次,她突然拍我的背,笑着对我说:“年纪变大,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哦。”
……
展开
——秦岚(演员)
喜欢松浦好多年了,每次读他的文章都能获得许多生活能量。
——范玮琪(歌手)
“实际的人生不会总是顺利的,可是我们要珍惜其中美好的心意,就像每次收到或寄出一封情书一样。”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的话,让人深感共鸣。
——读者
《轻声说再见》里,我喜欢的一篇文章是《作为人生灯塔的一本书》。松浦弥太郎写到他喜欢和珍惜的一本书是《高村光太郎诗集》,他在十几岁时无意间买下这本书,开启了爱惜书本、热爱阅读的人生路。松浦说,高村光太郎教导他应该同时珍爱糟和棒的存在,这两者是照亮人生道路的明灯。
——读者
生活如写作,练好基本功、以简驭繁,不需要太繁复的修辞;松浦弥太郎就是写生活的高手,以简单的信念看待酱缸般的世界,过不简单的人生。
——吴钧尧(作家、幼狮文艺杂志主编)
松浦弥太郎,做过古董买卖,开着书店,2007年接手1948年创刊的《生活手帖》……他的人生就是一部再好看不过的小说。那种随时可以从零开始、不被体制现实所束缚的勇气,令人向往。他说:“让我们只工作不上班。”他还说:“我的人生中重要的就是诚实、亲切与自由。”多好,有人可以这样生活着。
——@唐七Seven(自由撰稿人,生活美学倡导者)
相对于世界的“大”,每个人是“小”的,松浦弥太郎教我们学会拿捏各种事物的大与小,过更好的生活。
——林正文(《小日子》杂志执行长)
这位《生活手帖》总编辑的文字精炼、朴素,短篇成集,既有生活的质感,又不矫情做作。
——李迎(《时尚旅游》资深专题编辑)
松浦弥太郎教我们的从来不是什么“处世原则”,而是“生活风格”的实践。
——王聪威(小说家)
塞林格说过,如果读者觉得自己读了一本好书,应该会想给作家打电话,和他成为朋友,我每次读松浦弥太郎的书都有这样的感受。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