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白:诗中日月酒中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1744214
  • 作      者:
    英木著
  • 出 版 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邢万军,出版人,籍贯黑龙江哈尔滨,工作于文盛文化工作室,策划出版《走近宋词品人生系列》《走近唐诗品人生系列》《走近古典品人生系列》《诗歌行者系列》等百余部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在诗风泛滥的唐朝,李白的乐府、歌行以及绝句都达到了当世难以企及的高度。他游踪遍及南北山川各地,诗歌豪迈清狂,偏偏文采斐然的李白又剑术高超,道法超然,上天给了他所有的才华,却将他的政治生平勾勒的曲折纵横,他纵有指点江山的梦想,却不断的输给严峻的现实。本书就是通过诗歌对李白的一生进行了诉说。

展开
精彩书摘
  云见日月初生时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李白《古风?太白何苍苍》
  这是怎样的情怀,在千年之后,仍能使人思之落泪?
  时如逝水。在历史的长河中,撑一竿长篙逆水而行,在以天北星为首的熠熠星辉下,游行回一千多年前。那日满天繁星,夜色笼罩下的大唐有种别样的华美。长安仍在沉睡着,距长安还很遥远的碎叶小城也在沉睡着。唯有那些不安分的游行星神忙碌着采撷今夜的亮星。无聊了几百年的太白金星也蠢蠢欲动,想游历一趟人间,感受一番这少有的盛世嘉年。
  于是太白金星踏着月色,来到了碎叶这座优雅的小城。这小城中,一位已怀胎十月的母亲正安详地睡着,她知道她的孩子即将出生,在这等待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中,她享受着一个又一个的美梦。太白金星心有所感,索性来到她的梦中,告诉她自己即将成为她的孩子,即将在她的照顾下,享受一段幸福的童年时光,并在未来以其炫目华彩,来装点这幅盛唐画卷。几日之后,这位母亲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为碎叶李家带来了第十二个孩子。孩子的父亲李客索性为这孩子取名为李白,字太白。
  碎叶只是地处大唐边疆的一座小城,这座小城并不若长安那般有着许多绝代的佳人和意气风发的书生,只有许多异族商人,他们时常聚在一起饮酒闲谈。这里看起来是不会养育出浪漫文人的。也许那一夜太白金星是饮醉了,误将碎叶当作了长安,才会选择降落在此地。纵然人们常说酒醉误事,但对酒仙来说,误事又有何妨呢?天下大事唯酒而已,若无酒,人生亦属无趣。或许是冥冥中的指引,李白降生之后,父亲李客便带着全家离开了碎叶。尚不明人事的李白就这样随着父亲的马车队,踏上了人生的第一个旅程。
  李白生来便与远行有着不解之缘,于是在他生命中的几十年,他多数时间都是在旅行的。他是一位行者,但并非苦行,他的旅行总是伴随着惬意,伴随着浪漫的情怀,伴随着绝佳的好酒,在天地之间享受他可以享受的一切。真正的潇洒并不是怀揣万金乘船远行,而是哪怕千金散尽,仍能躺在小舟之上晒太阳。
  年幼的李白尚无法追求这份惬意,他所能做的只是躺在母亲的怀中,感受着来自亲人的温暖。当途经霜雪之地时,他的身体会被裹上最温暖的棉衣,当旅途中遇到风雨时,父母的身躯会为他遮风挡雨。这趟旅行是这般漫长,队伍中有人心态积极,有人满腔抱怨,唯有不懂事的幼童李白睁着他的大眼睛,为一路上的风景而惊奇不已。
  旅程的终点是蜀中一个叫慢坡渡的小村庄。这里仍旧不是长安,但这里已不再有许多聚在一起饮酒的异族商人,这里只有青山绿水,有轻柔淡雅的薄雾,有谦谦君子的竹林。在这个村庄里,天地是幅曼妙的图画,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首让人口齿生香的诗歌。或许是太白金星的指引,才能让李家找到这样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栖居之所吧。
  没去过慢坡渡的人永远无法想象,这个地方有多美。这里不仅风景幽雅,还接受着来自不同领域文化的熏陶。这里到处都是文人墨客,他们或者崇尚儒教,或者崇尚道教,他们彬彬有礼,谈话间也少有俗言。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人,即便不是学富五车,起码也熟读经史子集。这一场迁徙,改变了李白的成长轨迹,为他带来了无可限量的未来。也许正是因为李白的出生,李家才会有这样一次漫长但值得的旅行吧。而从在慢坡渡落户的那一刻起,一代诗酒之仙的孕育也就慢慢开始了。
  古神话是这样浪漫,如果你相信了,你就会发现,原来天上的星神都是这般有情趣。当天下乱时,他们应运来到凡间历劫,当天下太平时,他们又喜爱来到人间感受世情悲苦。也许是高高在上的天空太过冰冷,才让这些星神对人间无比向往吧。而太白金星尤其浪漫,他不喜历劫,不喜历苦,他只想在这最好的时代,亲身感受这诗情画意的盛唐。
  李白就这样在慢坡渡开启了他的年少时光。无论是物景,还是人景,都在熏陶着他年幼的心灵。他是个天生的诗人,来到慢坡渡对他来说可谓如鱼得水,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他,小小年纪便写出了惊才绝艳的诗句。那是一个文人治国的时代,那时读好书便可做好官。每一个状元之才都是文章能手,会写文章的人就能考取功名做大官。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能培养出一个当朝状元,李客也不例外。李白的才能让他非常喜悦,他决意用心培养李白,教导他用心读书。但李白那时却对当官没有兴趣,尽管他在做文章上有着别人望尘莫及的鬼才,但他最大的愿望却是可以仗剑行侠。如每一个热爱武侠的少年一样,李白将宝剑当作人生的最爱。他无论行至哪里,总有佩剑随身。
  年少的李白总是逃学,不喜读书。天才多数都不喜欢读书,因为书太死,心太活。天才的想法总是许许多多,他们喜欢到处去看,去感受,去思索。比起读书,李白更喜欢佩带着他的宝剑四处游玩。一个生着游侠之心的人,你如何让他安心坐在书塾内,摇头晃脑读着四书五经?纵然带着父亲的期望,带着天生的读书才能,游侠的心仍然系着外面的山清水秀、人文世情。
  好在聪明的孩子就算不够用功,成绩也不会太差。爱游玩的李白并没有受到父亲、师长的过多责备。他比贾宝玉要幸运,没有因为他不用心读书就痛心疾首的父亲。他就这样自在快活地在慢坡渡成长起来,一直长到十八岁。
  十八岁前,大家始终告诉他,若要出人头地,必须考取功名入朝为官。李白知道他们并未说错,但心中总觉得不痛快。与万千学子一同考试,争取名列前茅,从秀才一路爬到进士,爬到三甲,这是许多少年的目标,是许多功成名就之人的必经之路。然而这条路,李白并不喜欢。他期望能有一个契机,让他可以不必走这条路,也能成功。命运对他何其照顾,他很快就找到了这个契机。
  那一日春和日丽,十八岁的李白带着他的宝剑来到梓州。他听闻这里有一个不凡的隐士,希望能够得见其面。这次拜访很顺利,他见到了隐居在山中的赵瑕。赵瑕拥有不世之才,经常被朝廷邀请去做官,但是比起做官,他更爱闲适在山中。这世上总是有人不爱做官、喜爱田园的。而他此时正在享受的生活,恰是李白最为向往的。天高云淡,在青山之中,赵瑕带着他满腹的才学,每日与他饲养的山鸟做伴,于他而言,这比入朝为官不知好了多少倍。赵瑕的田园如有磁力一般吸引着李白的眼和心。他就这样留了下来,如每一个找到名师的少年一样,每日听从教诲。
  赵瑕十分喜欢这个少年。虽然这时的李白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但赵瑕已经看出这少年身上的不凡之气。他看出这少年不日之后必能名扬天下,当然,更多的是与他惺惺相惜。言谈举止间的太过相似的气质,让他们很快成为了忘年之交。
  赵瑕养了上千只鸟,李白便在山中帮他喂鸟,顺便学习那些他尚未想过的人生之理。飞鸟在空,仅凭双翅便可遨游天下,比起尘世中被固定在一方之地的人,飞鸟有着太多的自由,享受着天地之间的大自在。有些人喜爱养鸟、看鸟,喜爱将各种羽毛漂亮的鸟禁锢在笼子里,供他们观赏。赵瑕却将鸟放养在山中,与其说养,不如说他与这些鸟是邻居、密友,他们享受着彼此的自在,欣赏着对方的肆意。人们喜爱看鸟,是因为无法离地的生物总是对翱翔在空的鸟有着与生俱来的钦羡。但赵瑕不必钦羡,那份自由他已然拥有。
  赵瑕曾经也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挣扎摸爬。在科举制度下,自是出过许多良才,但也有许多身负奇才的人无法得志。以文章论才的考试本就容易偏颇,所以落选者未必无才,也许只是文章不得考官的心而已。多次落选后的赵瑕厌倦了科举考试,开始卧山而居,撰写了许多书籍,名声甚至比许多当朝之官还要大。他也与李白一般,喜爱仗剑游侠的生活。李白在他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最重要的是他为李白树立了一个榜样,他让李白知道了,原来不走科举之路也能名扬天下。这是最重要的。
  春风东来忽相过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
  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李白的心开始活泛起来。离开赵瑕,他再度置身于慢坡渡,置身于他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家乡。仔细欣赏这个小村庄,他发现,原来慢坡渡实在是很美:清晨薄雾如幻似梦,若隐若现的青山,在薄雾之后,如同徽墨漫点;晨去雾尽,枝上淡黄的轻叶边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露珠的光面上仿佛能看到一村的风景。村庄不若城市纷杂,几声虫鸣低语让慢坡渡的清晨显得格外安静。这实在是个使人心旷神怡的地方,但近二十年了,再美的风景,李白也早已看够。
  在这村庄里,有许多人已经生活了一辈子,他们从未看到长安是怎样的光景,他们一生守着这山、这水,平平安安便觉足够。但李白无法如此,他天生便是要看尽大山大水,看尽无限江山的。近二十年的禁锢已经太久,他必须要迈开双足,开启他的游侠生活了。
  这一年,李白二十岁。他如当时许多游侠书描写的那样,穿上一身道袍,将宝剑佩带在腰中,只身离开慢坡渡,开始他游历蜀中的旅程。他知道蜀中是很美的,过去的许多年里,他为了考取功名而被禁锢在书塾中,禁锢在对功名的追逐中。当他意识到人生并非只有科举考试一条路可走时,他终于开窍了,也终于可以放下一切去尽情观赏这世界的美好了。
  此次游历,与其说是解放禁锢看风景,不如说是为了寻仙问道。李白的一颗游侠之心始终不死,而在游侠的故事里,总少不了关于剑仙的传说。李白腰佩宝剑,便是为了能够得到入剑仙之门的契机。所以他的足迹多是停留在了道观等场所。他去了许多地方,包括成都、峨眉山、青城,这一次游历让他开阔了眼界,让他看到了慢坡渡外面的风景。当然这些风景在他的游侠生涯中,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途中,他来到一个叫作戴天山的地方。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在绵州昌隆县西,这山中有一座大明寺。李白来到大明寺,在这里停留了许多时日。寺庙的气氛与环境很得李白的心,他喜爱在这样的古寺内读书。当寺钟敲响,他的心反能安静许多。在读书的空闲里,李白会走出大明寺,在戴天山上寻找求仙的道士——这才是他停留在此的真正原因。
  正是春时,戴天山上的桃花正值盛开的时节。芬芳的桃花如同冬雪一般,花瓣随风而舞。天地之间被一片淡粉色填满了,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在桃源的另一边,有神仙在居住着。清晨,当山中的浓雾散去,桃花上沾着露珠,空气中的草香气使人心旷神怡。李白在这样的清晨离开了大明寺。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清爽的空气将李白的困倦一扫而光,他走出寺门,放耳听去,他听到不远处的泉水正汩汩流淌。这山中的泉水在春日里总是载着新落的桃花,将山上的愁绪带到山下,同时也带去了山中的清凉。几声飞鸟鸣叫着在头上经过,山中的野犬不知遇到了什么,在那里叫个不停。这些来自大自然深处的声音,比城市中的嘈杂声要动听许多。
  李白悠闲地迈着步子,当衣衫掠过一株桃树,几片花瓣连带上面的露珠都沾在他的衣襟上,但他无意将其拂下,只任由它们挂在那里,任由露珠渐渐浸湿了衣襟。他沿着山上的溪流向前行去,在寻访道士的过程中,他也同样享受着沿途的风景。渐渐地,清晨已过,他从清晨行至晌午,偶尔能够在树林深处看到麋鹿的出没。这麋鹿自然是道士所养,见到鹿,就说明快要到达道观了。可惜,“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他听不到钟声,看来道士并不在家,这一次出访,算是白走一趟,要无功而返了。
  李白来到道士所居之处,但见“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在青气之间,野竹生长得很是茂盛,而遥望远处的青峰,其间飞流而下的瀑布很是优美。他询问了周围的许多人,想知道道士去了哪里,然而无人知晓。无奈下,他只好郁闷地倚在松树旁等待,但等待许久,道士仍未归来。
  这一次经历,让李白在归去之后,写下了这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诗中好似是在讲李白的一次求道失败的经历,但仔细看来,除了第四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整首诗都在描述他一路上所见之景。他固然未能得见道人,但他感受到了“犬吠水声中”的意趣,看到“桃花带露浓”的静美,望见了“树深时见鹿”的神秘,又在道士居所看到分青霭的野竹与挂碧峰的飞泉。就算李白说自己愁,但整首诗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他在山中的惬意和自在。就算“不遇”,就算“不闻钟”,这仍是一首意境美好的诗,而并非愁绪之诗。
  或者这便是李白的特点,哪怕结果再糟糕,他也能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让自己开怀的事情。有些人活在终点,他们一生都在为那终点而奋斗,哪怕身处泥潭,哪怕身陷困苦,只要最后能够到达终点,那么他们便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而李白是活在路上,他也有一个为之努力的终点,但当一路走过,那终点是否会到达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上,他会挑选最心仪的路线。无论哪一种,无关对错,只不过活在终点的人总要苦一些,而活在路上的人,总要欢喜一些罢了。
  在蜀中游历的过程中,峨眉山自然是不可不去的地方。许多游侠故事里,峨眉山都是一个重要的据点。名门正道往往都出身于此,大的剑仙门派也往往被设立在峨眉山。大概因为这里真的是一个适合孕育剑仙的场所,或者说,峨眉山本身就是一座可以用来求仙问道的仙山。
  李白在蜀中游历期间所写的诗作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而《登峨眉山》正是其中一首:“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所谓蜀国,自然便是指蜀中地带,也就是现今的四川。这里是在群山之中,而在这些山里面,峨眉山算是最为秀美的。也许古人将此山命名“峨眉山”,正是基于此因吧。秀美的山总是让人觉得仙气缭绕,这也无怪人们喜爱在故事中让峨眉山成为剑仙的据点。李白在峨眉山上周游了一番,却发现原来不论走得多远,看得多仔细,仍然无法将峨眉山的景色尽览。
  置身峨眉山,宛若已在仙界,山中景色如画卷一般,而游者也便成了画中之人。丹霞与云雾,让人的心变得平和,心胸也变得开阔,仿佛已将尘俗抛于身外,感受天地间的大自在,仿佛得到了仙人妙术,让人茅塞顿开,大彻大悟。
  于是,得到仙人妙术的李白开始享受仙人的欢快,在云雾间吹奏琼箫,坐在石头上弹奏瑟曲,将心融于这些山景之中,又将心中山景化作音律。箫瑟之声环绕四周,不知是乐声打动了山景,还是山景生出了乐意。在此情此景之下,谁还会贪慕世间的荣华富贵?谁还会为尘世间的乐与苦而大喜大悲?只有这山林萧瑟之间的情怀,才是人间真正的欢笑啊!
  传说中,在周朝时期,有一个名叫葛由的羌人。他平日里最喜爱将木头刻成羊的模样,再卖出去换钱。他刻着刻着,这羊越来越逼真,最后竟真的叫出声,起身奔跑了。于是他跨坐在羊的身上,一路奔至蜀中。蜀中有王侯贵人见到木羊奔跑,十分惊奇,便追上去。葛由见此,便骑着木羊登上峨眉山,一直登到山顶,并羽化登仙。而跟随前去的人亦从此入了仙道。从此,在峨眉山便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只要你能在峨眉山顶见到骑着木羊的人,你便有机会登仙了。
  李白来到峨眉山顶,心中亦想,若是此时能够见到骑着木羊的葛由,那便要立即随之而去,从此入仙,不复归还人间。
  然而他并未见到葛由,最后也只能离开峨眉山。其实去过峨眉山的人,又有谁能真的羽化登仙呢?从峨眉山归来的人,也只是继续过着之前的日子,并不会有多少改变。李白亦是如此,尽管他的一生真的宛若仙人一般,但也只是因为,他原本如此。
  此次游历,让李白的心变得更大也更远。对他而言,他的家乡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慢坡渡,而是整个巴蜀之地。他热爱峨眉山的丹霞,热爱青城的优雅。他生来就是为了看尽山水的,他是一个活在山水之间的人,尘世风景并不适合他,若人真能成仙,那么他必定早早便登为仙人了。
  或者这也因为,山水永远如画,但人却时常丑陋。此番游历,李白看尽巴蜀的山水,同时也看到不少人情世态。他看到一个县令在见到少女溺江而亡后,吟唱着“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看到许许多多将自身才华运用到草菅人命、腐败、谄媚上的官员。人的丑与风景的美形成强烈的对比,这让李白更加犹豫,犹豫是否要从此放弃入朝为官的想法,做一个彻彻底底的修道者。
  他尚且无法做出一个确切的决定,因此他决定继续走走看看。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早欲五湖去
云见日月初生时 /003
春风东来忽相过 /008
麦陇青青三月时 /013
忽逢江上春归燕 /017
人生得意须尽欢 /023
玉京迢迢几千里 /028
第二章 长安白日照春空
昔在长安醉花柳 /035
我欲攀龙见明主 /040
骑龙飞上太清家 /045
长风破浪会有时 /050
金作蛟龙盘绣楹 /056
笑隔荷花共人语 /061
第三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一醉累月轻王侯 /069
钟鼓馔玉不足贵 /074
寒云夜卷霜海空 /079
天生我材必有用 /085
男儿百年且乐命 /090
今时亦弃青云士 /095
第四章 我本楚狂人
千里江陵一日还 /103
金尊清酒斗十千 /107
李白与尔同死生 /113
一朝飞去青云上 /118
落花寂寂委青苔 /124
与尔同销万古愁 /129
第五章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云凭凭兮欲吼怒 /137
行路难,行路难 /142
朝如青丝暮成雪 /146
问君西游何时还 /151
但愿长醉不愿醒 /157
何须身后千载名 /162
后 记 /16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