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医学》:
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噱?
佛教医学虽然无法动摇中国医学理论体系,但是却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医药相关的图画,其中有以杨枝揩牙净齿图。杨枝揩牙也被收进了《外台秘要》。佛教传人也带来了“福田”、“悲田”院之类的救贫医院。佛家的慈悲为怀,使这类的救济院为救治贫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所以有人说“沙门为一大养济院”。
唐代以后,中国的佛教已逐渐本土化,印度的新医学知识不再续来。因此宋以后僧医所用,还是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例如,金元刘河间学说的传人就有荆山浮屠,他虽然是和尚,但接受的却是河间医学的衣钵。清代非常有名的浙江萧山竹林寺女科,其所用治疗方法也找不到外来医学的影子。一些信奉佛教的居士,偶或把佛经里面的一些主张拉进医药学中来。例如明末的卢复、卢之颐都笃信佛教,他们的书中常以佛理阐发中医医理。历代佛门弟子施医舍药、救济贫病,但他们在社会医疗群体中并不是主力。
和游方道士中的不良分子一样,明清之时游方的和尚中也有一些道德败坏的奸僧。这些人“作道妆、僧服”以为掩护,行骗取钱财之实。以至于明、清乃至民国间的文学作品中,游方僧、道的名声甚差,这其实与佛门、道教没有任何关系。
祖传世医
《礼记》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最通行的解释是医学难精,必须数代积累经验,才能有所作为。父子相传,是古代中医教育的重要形式,故历史上屡见世代相传的医学世家。
历史上较早而且名声很大的医学世家是南北朝的东海徐氏。这一家族名医辈出,其中徐秋夫擅长针灸。相传徐秋夫曾以稻草扎成人形,按穴施针,治愈鬼病,故有“秋夫针鬼”的神话。秋夫之子徐叔响,史书记载他撰写的医书就有近10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