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云南” 在统一云南后,龙云提出了建设“新云南”的目标。他从政治、军事、 经济、文 化、教育等诸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对东南亚各国亦采取开放政 策。这些措 施收到了相当好的成效,使地处边疆的云南成为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一个 引人注目的 省份和抗战时期的坚定的后方。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龙云始终以坚韧的毅 力,励精图 治,奋发图强,致使云南各方面的建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呈现出一派大 好局面。龙 云因而也被称为“云南王”。
政治上,云南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民主气氛浓厚。宽松的环境为抗战 期间各种政 治力量的活动提供了舞台。
龙云主政云南后,起初在政治上追随蒋介石。1929年秋蒋桂战争中,他 被蒋任命为 讨逆军第10路总指挥,出兵伐桂。不久又奉蒋介石之命在云南进行过“清党 ”。1935 年初和1936年3月,又被蒋介石分别任命为第2路军总司令和滇黔“绥靖”公 署主任, 对过境云南的、处于长征途中的红一方面军和贺龙、萧克的红2、6军团进行 防堵,以维 护其利益。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龙云对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和平解 决“西安事 变”、主张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深表钦佩。在民族矛盾上升的关键 时刻,龙云 的政治态度有了积极的变化,“七七事变”爆发后,他更是全力支持全面抗 战。
过去,云南军阀混战,盗匪横行,社会治安极其混乱。龙云下决心纠正 这一局面。
他在整肃了各路军事武装集团后,又剿灭了多如牛毛的各地土匪,使得匪患 渐平,民得 安居。这就为云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保障,也为全国树立了样 板。因此, 抗战期间,大批进步教授、民主人士、社会团体和大中学校纷纷入滇。他们 在云南的活 动,推动了当地人民的思想进步,也推动了当地的政治活动。
在中共领导和民盟推动下,云南的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开展。而集军政大 权于一身的 省主席龙云,则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龙云对民主 运动采取了 保护和支持的态度,使云南昆明具有了“民主堡垒”之称。
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共产党即与龙云建立了秘密联系。1943 年,中共又派华岗同志到龙云身边工作。华岗向龙云介绍了中共 中央关于抗日救国的政策方针,阐明坚持抗战、反对内战、支持民 主运动、反对法西斯专政的重大意义,使龙云对中共的政策有了进 一步的了解,对蒋介石铲除地方势力、排除异己的一贯手段,有了 更深的认识。在龙云倡议下,中共在五华山龙云驻地设立电台,供 双方及时联系。1945年7月,龙云又同意中共《新华日报》报社在 昆明青云街3l号设立营业分处,发售《新华日报》和《群众》半月 刊,民盟机关报《民主周刊》,也在昆明发售。同年年初,昆明还 成立了“中国民主青年同盟”、“民主工人同盟”、“新民主主义 同盟”,这些组织,都是在龙云的默许下进行的。战时只有昆明这 个城市,才有这样的“民主”运动。
龙云与民盟的联系也很密切。他与民盟领导人罗隆基等交往频 繁,对民盟的组织和活动,不仅在政治上加以保护,而且在经济上 也给了不少的帮助。1944年底,龙云加入了民盟。民盟在云南工作 比较活跃,在群众中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对于配合共产党、开展抗 日民主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
经济上,唐继尧时征战南北,军需费用浩大,使农村破产,城镇 工商凋零,币值低落,财政拮据。龙云上台后,开始大力整顿财税, 巩固金融,稳定货币,兴力、实业。他重用陆崇仁等,改革财政税务, 取消苛捐杂税,删繁就简,另立新税。将财政、企业、金融合而为 一,以财政扶持金融,发展生产;以金融充裕财政,支持生产;以生 产巩固财政,充实金融。他改组富滇银行,发行钞票,统治外汇,巩 固云南金融。他大力扶植云南地方资本,支持兴办实业,扩大纺织出 口,整顿发展个旧锡矿及其他钨、锑、铜、锡、盐、煤矿等,使云南 省财政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呈现出比较繁荣的景象。
龙云还十分重视农业和交通设施建设。云南的交通设施落后, 唐继尧时期,全省只有约40里公路。龙云主政后,大力修建公路, 使通往省外的公路多达6条,分别为:滇黔公路、滇康公路、川滇 西路、滇川东路、滇桂公路、滇康公路。特别是后来修建的滇缅公 路,更是龙云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公路的修 筑,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也促进了云南的社会发展。
云南山地较多,长久以来粮食都不能实现自给,主要依靠从越南进口。
龙云扩大粮 食耕地,减轻税收,存粮积谷,力争粮食自给。抗战期间,军队和人口大批 涌入,而云 南粮食无缺,端赖于此。
在文化教育方面,龙云在全省推广“新教育”运动,加大对教育经费, 特别是边疆少 数民族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当地的教育条件,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使云 南这个边陲省 份,在文化教育上显得十分发达。1932年,龙云为培养云南当地人才,特在 昆明北门街创 办私立南菁学校,设小学、初中、高中3部。抗战期间,进一步扩展教学设 施,先后培养了 数千学生。其中有数百人后来在国内外颇负盛名。而龙云对云南唯一的一所 正规大学一 东陆大学的建设,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1930年,东 陆大学由私立 改为省立,其经费由省府直接拨付。1934年,东陆大学改名为云南大学,同 时进行院系调 整,设立了文法、理工学院,并筹备组建医学、农学院系等。为了适应云大 不断发展的需 要,1937年,龙云特聘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 庆来教授为云 大校长,支持他全权掌管校务。熊庆来上任后,不辱使命,致力于学校革新 ,强化管理, 使云大的教学科研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1938年,云南大学由 省属改为国 立。此外,龙云对抗战期间迁移至云南的—批大学,如西南联大、中山大学 、同济大学、 中正医学院、华中大学等,也热隋相待,不仅从经济上大力支持,还从政治 、生活等各方 面对广大师生予以关照。云南的文化教育建设,在龙云主政时期,迈上了— 个大台阶。
另外,龙云对云南的文化建设还有两件事需要提及:一是扶持、推进滇 剧的发展, 二是倡修云南通志、云南省志和云南各县县志。由于他的努力,1935年,《 新纂云南通 志》定稿;1941年,80卷、2l部类、计400余万字的《续云南通志长编》也 基本完成, 这为保存云南历史文献,研究云南近现代历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军人出身的龙云,深知军队对于政权的重要性,要想稳定统治,必须有 军队作坚强的 后盾。所以,他接掌滇政后,大力整顿滇军,努力树立滇军新形象,提高滇 军的战斗力。
滇军骁勇善战,其中不乏亡命之徒,兵也很难“带”。当时的滇军,从 一般士兵到 长官,几乎都是职业军人,云南称之为“兵油子”。这些“兵油子”多半是 游手好闲之 人,到处受雇,到处“开小差”,不仅混吃混喝,而且三教九流,鱼目混珠 ,人员成分 非常复杂。在削平滇中诸雄后,云南旧军人很多被淘汰。龙云便趁此机会, 提出“重塑 滇军新形象”的口号。他采用了如下办法: 整理编制。龙云将他的直属部队,取消师、军以上的番号,缩小编制为 旅,旅下属 2个团,分驻全省各地。规定军队仅维持治安,不再过问地方政治。
改募兵制为征兵制。征来的壮丁称为“学兵”,服役期满,回乡为在乡 军人。从前 募来的兵士,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改征兵制后,所征多半是农家子弟, 不但没有人 抽吸鸦片,连一般社会恶习也没有。所以滇军有了“脱胎换骨”的新面貌。
设立军官教导团。1930年开始创办,龙云自任团长,招募中学毕业生及 遴选军中干 部严训,以培养下级军官。每期受训时间多为3年,分步、骑、炮、工、交 通、通讯各 科。至抗战前,共训练下级军官达4,000余人,成为滇军基层骨干。
重新训练军队,配套新式武器。从前的步兵操典,多半模仿日军。征来 的新兵则一 律改用“德操”。新兵的装备,系经法国军火商采购而来,这些欧洲新式武 器,加强了 滇军的战斗力,为以后滇军参加抗日立下了功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