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山河万里:秦汉三国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128650
  • 作      者:
    方志远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方志远,祖籍安徽休宁,1950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史学硕士,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历史学会会长,江西开放教育协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南昌商联中心文化顾问。研究领域为明代国家制度与社会进程、明清江西商人与地域社会、明代市民文学与社会思潮。主要著作有:《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明清江右商帮》《旷世大儒王阳明》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史学评论及杂文100余篇。应《百家讲坛》之邀,主讲《大明嘉靖往事》《万历兴亡录》及《国史通鉴》。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史通鉴》第二部《山河万里:秦汉三国卷》共二十四讲,从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到两汉三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势力之间的较量以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貌相,择取其间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讲述,分析得失,以史为鉴。严谨的学术态度、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是本书的基本特点。

展开
精彩书评
  方志远教授站在现实与历史的结合点上,以“全球”的视野,唤醒沉睡的古籍,向世人展示恢宏的中华民族历史,既增长知识,又启迪思想。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国史通鉴》传神地描绘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配以犀利点评,让远古鲜活,让今人震撼,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史为鉴”。
  ——商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国史通鉴》在保证历史完整性、真实性的基础上,摒弃教科书的枯燥、晦涩,生动再现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要想酣畅淋漓了解中国历史五千年,shou选此书。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展开
精彩书摘
  张骞西行
  我们曾经说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月氏。但是,张骞一行一百多人,离开长安之后不久就集体“失联”,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消息,汉武帝联络月氏打击匈奴的设想落空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公元前126年,也就是“失联”了十三年后,张骞竟然回到了长安。一起回到长安的是他的副手、匈奴人甘父。去时一百多人,来时只剩下正副队长。更令人意外的是,张骞不但自己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位匈奴女子。这位匈奴女子,竟然是张骞的妻子。这倒真是天方夜谭。在卫青、霍去病对匈奴进行连续打击之前,匈奴各部散布在整个北方草原。长安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后来被人们称为“丝绸之路”的祁连山南北、河西走廊,是匈奴活动的重要地区。尽管张骞一行警惕警惕再警惕、小心小心再小心,还是被活动在这一带的匈奴发现,一百多人全被俘,被送到匈奴单于的所在地。匈奴人是英雄,也喜欢英雄。当时匈奴在位的是军臣单于,一见被俘虏的汉朝使臣张骞,“为人强力”,身体健壮,可能还擅长骑射,一下就喜欢上了。后来又发现,张骞不但有力气有胆量,而且“宽大信人”,有气度、讲信誉。
  那个时候,匈奴人投降汉朝、汉朝人投降匈奴,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张骞的助手甘父就是匈奴人,随行的一百多人中,匈奴人应该不在少数,他们都在为汉朝服务。军臣单于也想让张骞归顺匈奴、为匈奴做事,做思想工作:“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汉书·张骞传》)你要去月氏,可能吗?汉朝和月氏之间隔着匈奴,我怎么可能让你们过去呢?比如,我匈奴派一个使团,要通过你汉朝到南越去,汉朝会让我的使团过去吗?别说,这位军臣单于还很有幽默感。为了挽留张骞,军臣单于给张骞物色了一位匈奴女子为妻。谁说只有汉朝与匈奴和亲?匈奴也同样通过婚姻感化汉人。不仅仅是张骞,后来投降匈奴的汉朝著名将领,如李陵、李广利等,匈奴单于都把自己的姐妹赐给他们为妻。张骞不但接纳了这位纯朴的匈奴姑娘,还和她生了儿子。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汉人和匈奴的关系,并非像后世描绘的那样你死我活。但是,张骞虽然身在匈奴,心仍在汉朝,代表汉朝使者身份的符节永远和张骞在一起,匈奴人竟然也不制止或者为难。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张骞的这个举动,更令匈奴人佩服。所谓的“符节”实为一段小竹竿,上有牦牛的尾毛,因为竹竿上有节,所以称“符节”,又叫“节杖”。后来人们赞扬不畏强暴、品质高尚的人有“气节”,“气节”二字即由此而来。由于匈奴监管严密,张骞和他的部属被羁留了整整十年。后来,监管逐渐宽松,张骞带着部属逃了出来。但是,他们并没有向东南逃回汉朝,而是向西北继续寻找月氏。但月氏这些年到底在哪里?他们不知道,只知道向西、向北,只要大方向对头,月氏不可能找不到。这就是信念,这就是忠于使命。张骞一行先是来到了现在中国新疆北疆的吐鲁番一带,当时叫“车师”;然后到库车一带,当时叫“龟兹”;再到新疆南疆的喀什一带,当时叫“疏勒”;然后再翻过葱岭,也就是帕米尔高原,来到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交界的费尔干纳盆地,当时叫“大宛”。这些地方那时都是“国家”,都有自己的国王。张骞来到的这个“大宛”,当时在中国并不著名,但后来著名了。为什么著名?因为这里盛产被称为“汗血宝马”的“大宛马”。听说张骞一行来自汉朝,大宛国王很高兴,《史记·大宛传》有一段很好玩的记载: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国王早就知道在东方有个汉朝,十分富有,只是没有沟通的渠道。张骞从天而降,令大宛国王十分欣喜。张骞应该是谈判的高手,说我们从匈奴逃出来,囊中羞涩。如果大王能够派人送我们到月氏,返回汉朝之后,还怕汉朝皇帝不重重谢您吗?这就叫作“双赢”。虽然有诱人以利之嫌,但张骞后来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