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哲学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8157484
  • 作      者:
    [英]维特根斯坦
  • 译      者:
    楼巍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维特根斯坦的遗著,开启了日常语言哲学流派的先河!                                         

◎对20世纪哲学和语言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必读书。                                                

◎本书译者十余年来一直从事维特根斯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译文严谨、准确!

◎本书根据2009年布莱克维尔出版社德文本译出!                           


展开
作者简介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蕞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对现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学界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是现代西方哲学由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的关键人物。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分别启发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哲学学派,并对哲学思想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他前期的思想对逻辑经验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后期思想则开日常语言学派之先河。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哲学研究》集中了维特根斯坦从1930年重回剑桥从事哲学工作到1946年这段时间的主要思想精华,包含了他所处理的大部分哲学话题。
  《哲学研究》主要是从语言角度入手处理哲学问题的,这些杂驳的哲学问题包括:词语和命题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理解和意谓,逻辑和语言的关系是什么?数学到底有没有基础?人的意识状态该如何得到表达?是否存在一种私人语言?意向性的本质是什么?……维特根斯坦以一种崭新的方式为这些古老的哲学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其紧张的思想分析和逼问开创了一种名为“日常语言分析”的哲学派别。
展开
精彩书摘
  《哲学研究》:
  请考虑一下如下这个例子:我们把人或者其他生物用作阅读机。为了这个目的,他们接受了训练。训练者说其中的一些已经会读了,其他的还不会。举一个目前为止还未接受任何训练的学生为例:给他看一个写下来的词,他会时不时地胡乱发出一些声音,有时会“偶然地”发生这样的事情,即这些声音大致是对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旁观者听到了这个学生的声音并说“他在读”。但老师说:“不,他不在读。这只是个偶然。”——然而让我们假设这个学生对眼前更多的词语持续地作出了正确的反应。一段时间以后,老师说:“现在他会读了!”——但那第一个词又怎么样呢?老师是该说“我搞错了,那时他确实已经在读了”呢,还是“他是后来才真正开始读的”?——他是什么时候开始读的?哪个是他读的第一个词?这个问题在这里是无意义的。除非我们宣布:“某人‘读’的第一个词就是他第一次持续而正确地读出的五十个词中的第一个。”(或诸如此类。)
  反过来说,倘若我们用“读”来表示一种从符号过渡到读出的声音·的体验,那么谈论他真正读出来的第一个词也许就有意义了。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我第一次有了‘我正在读’的感觉。”
  在阅读机的另一个不同的例子中,机器就像自动钢琴一样将符号转换成声音,这时人们可以说:“只有机器身上发生了某个事情以后——某些部件被电线连起来以后——这个机器才会读,它读的第一个词是……”
  但是,就有生命的阅读机的情况而言,“读”的意思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书写符号作出反应。因此,这个概念完全独立于心灵的或其他机制的概念。——老师也不能这样说接受训练的人:“也许他已经读了这个词。”——因为关于他做了什么,不存在任何怀疑。——学生开始读的时候的那种变化是他的行为的变化。在这里谈论“新状态下的第一个词”毫无意义。
  §158
  但是,难道这不只是因为我们对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的活动的认识太少了吗?如果我们对其有更详细的认识,那么我们就会看到这种训练会建立起哪种联系,于是当我们看到他大脑内部的时候就可以说:“现在他已经在读这个词了,现在那种读的联系已经建立起来了。”——这肯定是这样的——否则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确定于这样一种联系的存在呢?它是先天如此的?或者只是可能的?可能性有多大?还是问问你自己:关于这些事情你到底知道些什么?——不过,如果它是先天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它是一种让我们觉得十分清楚明白的表现形式。
  §159
  但是,当我们对此进行思考的时候,我们会想要说:判断一个人在不在读的唯一真正的标准就是读的自觉行为,即照着字母念出声音的那个自觉行为。“一个人当然知道自己是在读还只是装作在读!”——假设A想要让B相信他能够读西里尔文。他记住了一句俄语,然后看着一些印刷文字将其说了出来,搞得好像在读似的。在这里,我们当然会说A知道他没在读,而且在假装读的时候他感觉到了这一点。因为,对于阅读印刷物中的某个句子而言,无疑存在着一些多多少少有些特征性的感觉。在记忆中唤起这些感觉并不困难:想象一下顿住的感觉,更仔细地看的感觉.读错的感觉,词与词之间过渡得流畅或不流畅的感觉,等等。对于说出某些心里记住的东西而言,也同样存在着一些有特征性的感觉。在我们的例子中,A不会有任何为“读”所特有的感觉,他也许会有一系列为欺骗所特有的感觉。
  §160
  不过,请设想一下这个例子:我们给某个能够流利阅读的人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文本,让他来读。他对着我们朗读它——但是带着这样一种感觉,好像他在说着一些心里已经记住的东西(这可能是某种药物的作用)。在这样一个例子中,我们会不会说他并没有真的在读这段话呢?换言之,我们在这里会不会把他的感觉当作他在读或者不在读的标准呢?
  或者这样:某个处于某种药物作用下的人看到了一串手写的文字(这文字不必属于任何现存的字母系统),他按照这些符号的个数把词语说了出来,好像这些符号就是一些字母,并且带着阅读时的所有外在特征和感觉。(我们在梦中也有类似的经验。人们在醒来后也许会说:我觉得自己在读一些符号,尽管它根本不是符号。)在这个例子中,有的人会倾向于说这个人在读这些符号。其他一些人会说他没在读。——假设他以这样的方式将一个由4个符号构成的组合读成(或解释成)OBEN——现在我们让他看这些同样的符号,但次序反了过来,而他读作NEBO。在进一步的测试中,他总是对这些符号作相同的解释,这里我们也许会倾向于说:他为自己专门编造了一套字母表并照着它来读了。
  ……
展开
目录

目录



译者前言/1


序言/1


哲学研究/1


心理学哲学——一个未完成稿/24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